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邓朴方: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体现中国的人权保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9月07日19:04  新华网

  如何看待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如何?残奥会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有何影响?……

  第13届残奥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邓朴方就这些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倾诉了他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一番深情,也表达了对我国成功举办残奥会的坚定信念和热切期盼。

  “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康复治疗、强身健体,二是突破局限和障碍,三是融入社会,四是影响和改变社会。”

  想到残疾人体育运动,人们通常会问:那些身体已经残疾的人为什么还要从事体育竞技比赛?观看残疾人体育竞赛会不会让人感到很“揪心”?邓朴方就这样一些群众较为普遍的疑惑,谈了他自己的看法。

  提起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邓朴方给记者透露了个“小秘密”:“其实,这最早还是从康复治疗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医生发现伤残军人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身体康复,这催生了现代康复医学。”他举例说,比如有些脑瘫患者,由于肌肉僵直,即便是坐轮椅也坐不稳,不由自主地扭动身躯,但一到了游泳池里,却可以自如地划水,通过游泳训练他们不但可以游出好成绩,也可以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

  在邓朴方看来,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接触到家庭和工作单位以外更广阔的天地。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也是一种突破――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社会中。“实际上,大多数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有许多残疾人运动员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创造了相当优异的成绩。有个肢体残疾运动员叫王秋洪,两年前曾经创造了吉林省跳高纪录;而我们的残疾人乒乓球队,已经可以参加全国的乒乓球甲级联赛。”

  “以康复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产生的效果不仅仅是康复。”邓朴方认为,在体育运动中,残疾人不断突破身体的局限和心理的障碍。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的人格尊严、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他们通过体育运动向世人证明了:我和你是一样的人。”

  “积极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体现了我国的人权保障。残疾人体育既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体育事业成就,又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充分展现国民素质。”

  “体育让很多残疾人实现了虽然没腿,但是能跳;虽然看不见,但是能跑。残而不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片崭新的天地……”提起我国的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邓朴方是打心眼儿里自豪,脸上流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

  1983年,邓朴方创办中国残疾人事业。20多年来,邓朴方和中国残联的同事们为发展残疾人事业默默地耕耘,使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而这其中同样包含着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长久和广泛开展带来的深厚影响。

  “事实上,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便广泛开展了广播操、生产操、乒乓球、篮球、拔河等群众性残疾人体育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说,目前,我国的残疾人运动员已达到280多万,其中参加残奥运动的有150多万人,参加特奥运动的有70多万人,参加聋奥运动的有60多万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年北京残奥会专题 

更多关于 残奥会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