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运动员刘子歌没有想到,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中国游泳运动员的那么多第一: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拿到了金牌,第一次于上午就让国歌在水立方响起,第一次在夺得奥运金牌的同时,打破了世界纪录。
但刘子歌带给我们的,并非只是金牌,还有全新的思路:她的那枚金牌中,不仅仅是纯粹的“举国体制”血统,还流动着“俱乐部制”的血液。
笑拥51金,“举国体制”功不可没。但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仍要寻求多元化的冠军培养之路,无锡体育,有一个大胆设想:借助社会多元力量、吸纳社会资金培养奥运冠军。民办奥运冠军,成为无锡体育在后奥运时代的新课题。
2005年底,无锡率先实行了社会事业的“管办分离”改革。体制上的革新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后奥运时代,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将助推无锡竞技体育的发展。
借助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的活力。这是后奥运时代无锡提升竞技体育实力的突破口。“加大奖罚力度,让每位教练员有‘危机感’,同时,也要让他们有培养奥运冠军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市体管中心负责人表示。“管办分离”之后,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管得更细、办得更精”初见成效。第16届省运会,无锡体育初尝改革甜头,奖牌、总分双超上届。但随着新的奥运周期启动,随着“奥运断金”压力的增强,无锡体育欲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深挖内潜,注重精英人才的培养与输送。
2005年,由父母出资培养的丁俊晖在北京公开赛一鸣惊人,非奥项目上的成功,能否移植奥运项目?这为“举国体制”下的中国体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005年,随着丁俊晖的横空出世,“民办冠军”成为一个新生名词,让人耳目一新。但这毕竟是非奥运项目,且“丁俊晖模式”有着很多局限性:如放弃读书等,这种做法,显然不具可操作性。
但一种新的思路由此延伸:体育人才的培养,可以走出国家培养的单一模式,有着更多的选择。“在后奥运时代,无锡要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寻求新的突破,在人才培养的资金上摆脱原来由国家单一投入的方式,而是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整合各方力量来办竞技体育。”这是市体管中心的新想法。
其实,早在几年前,无锡部分体育经纪人便萌生过这个念头:由他们投资培养体育人才,如果这些选手在省运会、全运会甚至奥运会中取得金牌、银牌或铜牌,由有关体育部门给予相应奖励。
尽管,这种想法在“举国体制”下显得天方夜谭,但后奥运时代的来临,使这种想法成为一种可能。而我市有关部门也有意试水积极探索,使“民办奥运冠军”成为现实。
并非“举国体制”纯正血统的刘子歌,让人们看到“俱乐部制”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让越来越多的“民办冠军”,站上奥运的最高领奖台。
奥运冠军刘子歌,是一位“半官半民”培养方式的结合。她的教练金炜,曾在澳大利亚著名的MBL俱乐部执教,这个俱乐部最有名的教练就是肯 伍德,他曾带出过女子100米蛙泳的奥运会冠军琼斯,以及原女子200米蝶泳世界纪录创造者施佩尔。金炜在澳大利亚“偷师”四年之后,回国后创办了“海舰游泳俱乐部”,刘子歌就是他招收的第一批队员。
西风东渐。国外盛行的“俱乐部制”,已传入中国体育界。而无锡,也已迈出了体育人才培养“俱乐部制”的步伐。天天台球城老板施明,在锡城开办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天天台球城,他梦想在自己的天天台球俱乐部里培养出一位世界冠军;在锡城拥有4家健美健身场馆的王新连,也组建了一支健美俱乐部队。他的俱乐部中,曾有一名女队员获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而久久隆跆拳道俱乐部,还曾请来“洋外教”――韩国黑带九段金基洞博士,试图在奥运会上有所作为。
尽管“俱乐部制”在无锡已经开步走,但与刘子歌在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夺金相比,无锡培养体育人才的民间力量师资还不够雄厚,但很显然,后奥运时代,“俱乐部制”将成为无锡体育在精英人才培养方面的一种新尝试,也是一种新可能。
“举国体制”也好,“俱乐部制”也罢,双管齐下,多头并进,加大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民办奥运冠军”,不仅是无锡体育在后奥运时代的新突破,也有望成为中国体育的一种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