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综合体育> 2008年北京残奥会> 乒乓球> 正文
轮椅击剑的项目特征
轮椅击剑运动是根据下肢残疾运动员(包括截肢, 脊髓灰质炎, 脑瘫和截瘫)的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一项运动。对于观众来说,轮椅击剑运动最让他们感到与众不同的,就是比赛双方运动员的轮椅都固定在可调节轨道的框架上进行比赛。然而,尽管坐在这样的轮椅上,运动员只能自由移动他们身体的上半部分,但他们出剑的速度并不比健全运动员慢,甚至要更快。
轮椅击剑的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战争造成受伤人数剧增,许多医生试图减轻这些残疾人的瘫痪程度,他们从研究及文献中发现“运动”是对残疾人进行治疗及康复的有效方式。因此,残疾人运动才开始被采用,先盛行于英国、美国、德国,而后才传入其他国家。
1944年,在英国政府要求下,格特曼博士(Dr.Ludwig Guttmann)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成立脊髓损伤中心,把运动当作残疾人主要的康复治疗方法。1953年,格特曼博士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首次创立了轮椅击剑运动。在1960年于罗马举行的首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轮椅击剑运动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只有男子佩剑个人赛和团体赛以及女子花剑个人赛。从那以后,历届残奥会都设有轮椅击剑比赛项目。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2届残奥会上,轮椅击剑运动增加了男子重剑个人和团体比赛。1968年第3届残奥会,又增加了男子花剑个人和团体比赛项目。
由于击剑运动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在当时被视为是一项贵族运动。因此,自轮椅击剑运动问世以来,在欧洲就一直非常流行,但直到最近10年左右,才在北美洲和亚洲推广开来。目前,全世界有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此项运动。轮椅击剑运动在中国还不普及,只有上海、江苏等部分地区开展。
2004年,雅典残奥会的轮椅击剑比赛,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共设15个小项。中国残奥会代表团首次派出轮椅击剑队(由3名男选手组成,分别是张蕾、张冲和胡道亮)参赛,就获得了公开级男子花剑团体赛金牌和公开级男子重剑团体赛的铜牌;此外张蕾还获得A级男子花剑个人赛银牌。中国香港队在参赛各队中成绩最为突出,获得8金、5银、1铜。
第13届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设置
第13届残奥会轮椅击剑比赛分为男、女个人赛和团体赛。男子有花剑、重剑、佩剑三个剑种,女子只有花剑和重剑两个剑种。团体赛每队由3名运动员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B级的运动员。
轮椅击剑比赛的场地、器材、设施
轮椅击剑台
(1)轮椅击剑场地,是一个带有固定轨道的矩形金属台,轮椅通过特殊的器械牢牢地固定在轨道上。
(2)轮椅与连接两个轨道框架的中心轴的夹角为110度。
(3)轮椅前轮的最前端要正好在中心线上,其他轮子也必须在击剑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