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祥云圣火渐渐熄灭,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美收官,中国体育军团以金牌总数第一,和奖牌总数第二的优异战绩,赢得奥运赛场上一场漂亮的胜利。同时,在比赛背后的“奥运市场”上,也上演着一出中国式的竞争好戏,以李宁、雪花啤酒、蒙牛等一批优秀企业,与奥运体育代表团一样,成为其中的大赢家。
李宁,单人独骑智取华山
8月8日,当李宁在高高的鸟巢上空,完成如夸父追日般英雄的壮举,无论是李宁本人,还是这个名字背后代表的上市企业和服装品牌,都获得了一场真正的胜利。
作为非奥运赞助商和世界运动品牌第三名的席位,李宁与耐克与阿迪之战,向来打得尤为惨烈,可喜的是,这个世界冠军出身的企业家总能够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在中国奥运会参赛队中,李宁公司签下了他们一直支持的4个传统项目:射击队、跳水队、乒乓球队和体操队,这4个队过去产生的金牌数占中国队奥运金牌总数的40%。
与阿迪达斯和耐克比花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2007年1月5日,也就是在阿迪达斯成为奥运赞助商两天之后,李宁公司想出的“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正式出台。当天,李宁公司宣布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签约,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所有栏目及赛事节目的演播室主持人和节目出镜记者服装由“李宁”独家提供。
最后,李宁用点燃祥云,完成了自身以及李宁品牌在奥运市场上的经典战役。虽然李宁表示点火仪式并非营销行为,事实上,李宁点燃奥运主火炬的那一刻对其旗下在香港上市的李宁有限公司(2331.HK)的市值起了拉动作用,李宁公司市值在8月11日上升了5个百分点。
雪花啤酒,抢“视频”完胜眼球大战
同样是非奥运赞助商的雪花啤酒,与李宁在“奥运市场”争夺战中的状况颇有几分相似之处,面对奥运赞助商燕京与青岛啤酒的大规模宣传,投放广告时,雪花啤酒避其锋芒,也同样使出了四量搏千金的妙招。
众所周知,营销大战往往成为眼球争夺战,雪花出其不意地将目光锁定接近三亿的中国网民,并在奥运期间与包括四大门户网站在内的各个奥运网络视频的全面合作,打了一场漂亮的眼球争夺战。
于是,从8月8日到8月24日,雪花啤酒和象征品牌精神的勇闯天涯的身影随处可见,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络眼球杀手。随着网络奥运视频收视以流量的持续性爆发式增长直线上升,雪花啤酒“情有独钟”的网络战役也宣告完胜。
同样,蒙牛在与伊利的对抗赛中,巧借谐音成就了“中国牛”成就奥运期间最火爆的广告语传播,让奥运赞助商伊利颇有几分“哭笑不得”的感受。当然,作为中国的企业,无论是正面赞助奥运,还是出奇制胜搭乘奥运快车,都彰显出中国企业的成熟与智慧,相信这些宝贵的竞争经营,必将成为在“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腾飞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