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
这些外籍志愿者中文水平高低不一,除了共同的助人为乐,大多也都“身怀绝技”。
莫利:“语言天才”
苏里南,说起这个地方大家可能都会感到陌生,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荷兰足球运动员西多夫便是这个人口不过50万的小地区的杰出代表。同样来自这里的莫利,在外籍志愿者中同样名气不小,他是著名的“翻译家”。
莫利说,自己的语言天赋不错,能熟练地说荷兰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四门语言,而在去年9月来到中国以后,他的语言库里又多了一门中文。坐在记者对面的莫利,除了个别单词需要翻译,基本可以听懂记者的提问,并用流利的中文进行回答,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只学习过10个月中文的欧洲人。由于懂得语言较多,所以许多志愿者遇到语言问题都愿意来问他。
作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在北京的生活让莫利感到很愉快,做志愿者则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情很好。”他说既然懂得的语言多,又是碰到暑假,那用来为别人服务,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白琳达&白汤姆:夫妻专家
在外籍志愿者中,白琳达和白汤姆两个人相当引人注目,除了他们形影不离,一看便知道是夫妻外,他们的白发和皱纹更是显眼。
和其他志愿者相比,白琳达和白汤姆的中文水平相对较低,尽管他们已经在北京居住了一段时间,但是记者问“您今年多大了”都要用英文。不过这并不影响白汤姆的美国风趣,“我是65了。”“your wife?”“她不让我说,但我记得她好像比我大。(翻译)”
中文水平不高能够成为志愿者,老夫妻俩靠的是“手艺”。作为北京一家医院聘请的外籍专家,他们两个人在外科方面有着不俗的造诣。“我以前就经常做志愿者,对伤残人士进行帮助。(翻译)”白汤姆说,希望用两个人的知识为奥运出份力,这是学医的使命。
白小安:组织高手
被问到年龄时,白小安“无可奉告”,不过这个看起来20多岁的美国姑娘,却是“老牌”志愿者,同时还是“老熟人”。“我曾经在中国生活过很长时间。”白小安的中文非常流利。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白小安从7岁开始在黄浦江边度过了六年时光。随父母回到美国后,白小安就开始了自己的志愿者生活。现在最让白小安自豪的是,自己是志愿者们的组织者。
谈到来北京奥运会做志愿者,白小安笑着说,这样的工作是不收费的,这让自己心中充满了满足感,尤其是来中国,更是感觉棒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