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比喻的是老人不甘于只是养老更乐于贡献余热。平常我们也常能看到那样的场景,三三两两的退休者戴着红袖套在小区里巡游,当然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所以称之为“志愿者”。
现在,你徜徉在紫禁城外,大街上小巷内,商场前车站边,穿着印有北京奥运会特有标志的T恤衫、后背上特别显眼的“志愿者”字样的老人,毫不夸张地说,就是比比皆是。中午,昨儿个还阴着脸的老天,烈日高悬,记者到街上找小饭店用餐,到处可见他们两个一组,或树阴下或走廊边,慈祥而又不失警觉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当听说京城著名的簋街就在附近后,记者走近一对老志愿者打探路径,还未到他们面前,二老就不约而同从小板凳上起身笑吟吟地看着我,高个的问“您找什么地方啊?”我忙说,“大爷,千万别叫我‘您’,您这样我就不敢问路了。”“呵呵,要去哪儿?”“说簋街就在附近是吗?”“对对,您呐,一直朝前,十字路口往右转,再一直走,第一个口上左右两边就是了。”
我慌忙道谢,然后问二老高寿,高个说,“我七十有三啦”,再一指身边矮一点的同伴说,“我这老哥比我还长两岁呢!”
“哇!您二老身板真硬啊,这大热天儿的就一直在这儿呆着?”“没啥的,闲着也是闲着,我们老哥俩正好边唠唠嗑儿,下午就有人接班。”“那每天都这样?”“是是。您这是来看奥运的?”我没说自己是记者,点点头,再问,“您等这样是街道安排的吗?”“当然要安排,但我们都是自愿先报名的,然后体检,合格了才能当选。奥运嘛,咱也发挥发挥点作用,指个路啊啥的没问题。”“还得提防着坏人吧?”我笑道。“哈哈哈,您可就差点儿让我们多盯两眼,看您那光光的头,要不是您那眼镜,嘿,还真要再注意注意呐!”“哈哈,但戴眼镜的也可不都是好人啊!”“那是这个理,不过还得看您的气质啊。”我跷起大拇指,“厉害,火眼金睛啊!”二老笑着向我挥挥手,“好走呐您!”
除了老人们,你还四处可见胸前挂着各式证件的年轻人,只需看他们身上的北京奥运会标志就知道,也是志愿者。
“志愿者”这个词,从几年前还有些不习惯到现在就挂在嘴边,给你的感觉就像是一幢幢高楼改换市容那样。
想想,其实“志愿者”我们应该并不陌生,远的可追溯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经典名言至理,近点的,我们耳熟能详的“雷锋精神”。当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先生,正是名副其实的“志愿者”。
所以,当我们看看如下数据时,我们的确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10万赛会志愿者;20万拉拉队志愿者。就在今天,170多万名志愿者正式集结“向奥运出发”,满城尽是志愿者,那场面,既壮观又感人,这也是举办奥运会给我们带来的,值得所有人感动并效仿。“我为人人”,才能营造出“人人为我”,这不是空话,而是最朴素的道理。
正因为此,从体育界走向娱乐界的著名武术运动员李连杰所倾力而为的“壹基金”,如今才能越来越壮大;也正因为此,汶川大地震后,除了军队、专业营救人员外,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志愿者”的身影。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 ·诚招合作伙伴 |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