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 灯彩和兵俑相融展今日和谐
奥运将给北京留下怎样的文化遗产?不光是要有奥运会徽、吉祥物、奖牌、奥运场馆……还要有各种基于奥运的艺术作品。
去年3月,当朝阳区文化馆完成了对非遗项目“传统艺术灯彩”的调研和展示活动后,馆长徐伟望着屋里陈设的几个陶俑装饰,突然萌生出把陶俑翻制成灯彩的念头。于是,他找到了“传统艺术灯彩”项目传承人王雁敏。
鲁迅先生说过“采用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将兵马俑用传统民间手工艺来展现,特别是要在北京奥运文化广场上点亮,不仅在北京,即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创举。
奥运会的赛场毕竟不是战场,是一个全球人共欢庆的节日。所以,专家们又设计出孩童俑、妇女俑、怀孕俑等形态,让人们感觉亲切温馨。
看点 兵马俑色彩斑斓
昨晚,运抵奥运文化广场的兵马俑灯,静静地立在展柜里,等待着正式亮相。
天色渐渐暗了,忽然,如同听到号令,它们一起发出美丽的光彩。红、黄、蓝、绿、白、紫……马俑的身上还绘有中国山水画。虽然灯俑的头部不能发光,但在全身彩灯的映衬下,更显出人物面部的凝重和庄严。它们聚在一起,仿佛部落先民,用光传递希望。
走近前来,仔细透过缝隙张望,能看到俑身里的灯管。所有灯俑的照明都使用了节能灯。102尊灯俑共用了节能灯800余个、日光灯管200余根,比使用普通灯省电50%。
数字灯俑
●新创3种灯俑
灯俑中的孩童俑3个、妇女俑2个、怀孕俑2个是新创的。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说,兵马俑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它离人们现在的生活太远了,增添妇女和孩子是为了让它们走近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人们的生活。再说,奥运会的赛场毕竟不是战场,而是一个全球共欢庆的节日,新增的灯俑让人们感觉亲切温馨。
●骨架钢丝用了2吨
这些钢丝买来的时候都是成捆的,要借助两根电线杆把它们拉直,然后再截成2米或3米长;之后,为了让钢丝更易于连接也美观,要给它们都裹一层纸;然后,才能根据设计好的外形及骨骼的各个部分,把钢丝盘成需要的形状。仅一只俑鞋就要由7个造型圈组成。
●黏合剂400多升,防雨绸裱材500多米
把防雨绸绷到灯架上时要尽量减少接缝,还要把缝甩到俑的侧身,且只能用黏合剂粘连。这个工序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费力。绸布必须绷得非常紧,胸、腰等凹凸部分也只能硬生生勒出形来,这需要很大力气,工人们每绷完一个俑都会全身大汗淋漓。(本报通讯员 张佳节 本报记者 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