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乒乓球运动到到央视解说员 杨影身份变换风格不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30日10:23  每日新报

  从国家乒乓球队退役后的世界冠军杨影选择了在北京广播学院进修,直到2003年的世乒赛,杨影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身份却变成了央视转播顾问。从此,杨影频频出现在CCTV-5的乒乓球赛事上,以另一种方式和乒乓球“续缘”。杨影和蔡猛的搭档可谓专业性极强,受到观众喜爱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如今他们将再次联袂解说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杨影坦言,自己很珍惜这次机会,“专业知识我已经准备好了,在解说经验上我还要继续完善。”

  从世界冠军到央视体育解说员,杨影称这一切充满意外,“去北京广播学院学习也是朋友推荐,我才决定去试一试。考试前一晚我拿了张报纸,读了一下,找找感觉。转天考试时,老师觉得我还像那么回事,而且说我的嗓音条件还不错,就被录取了。”其实在进入播音主持专业学习之后,杨影才慢慢产生当一名解说员的想法,“2001年我还在赛场上,2003年却走进了直播间,但从没有远离过乒乓球。因为我是运动员出身,采访时有更多的便利,所以我觉得运动员退役后还是很适合去解说体育比赛。”经过学习走上体育解说的舞台,杨影还是有感于学习和充实的重要性,“广播学院的学习给了我特别大的帮助,之前我在赛场的感觉无法言表,现在知道如何将之表达并将自己的体会说出来和观众一起分享,而且普通话和发音也都是基础,不能马虎。”

  对于运动员和解说员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杨影有何解读?“做运动员时,每天都要将精力集中在比赛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现在做主持人就没有那么紧张了。但同样要做功课,乒乓球专业知识是我的优势,但是我的解说风格却需要长期的积累。”刚开始解说的时候,杨影还处于模仿阶段,“我当时确实想找个人作为学习目标,我就学蔡猛老师,学韩乔生老师,甚至学宋世雄老师。后来我想这样不行,还是要有自己的风格。我打球时靠的是一种激情,所以我的解说风格就是球场上的风格,雷厉风行。”

  然而,杨影的这种解说风格却引来了观众的一些争论——“术语太多”“倾向性太强”……面对这些评价,杨影说:“我在解说时说的就是一些观众应该知道的术语,我想这些他们不难理解,观众都很懂球,这些又都是乒乓球的基础。至于倾向性,我想还是有一些的,比如在国际赛事中,我肯定要倾向于中国队,不过这种倾向性要有度,毕竟解说时还是要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不能让观众感觉到过于偏袒。”

  对于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杨影说:“在雅典奥运会上我也做了部分场次乒乓球比赛的解说,但现在回想那时的解说觉得自己很不成熟。经过了4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觉得自己更能胜任这个工作了。北京奥运会对于我们来讲,增添了更多的责任。我已经准备好了,但在解说上,我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改进。”杨影笑言自己在解说中有过说“错”话的时候,“有一次王皓柳承敏比赛,当时柳承敏落后较多,我说了句‘柳承敏坐以待毙’,后来孙正平老师告诉我这很不恰当,我现在就是在孙老师的帮助下总结、调整,争取在奥运解说时有个最好的状态。”

  新报记者 王轶斐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北京奥运专题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