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绿色奥运”一诺千金 首都空气质量已有所好转(3)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10:45  广州日报大洋网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地形明显地分为山区、平原和城区。2001年,北京市政府定下一个目标——让市民出门500米就能见到公园和绿地。“现在,市民出了家门就能看到。”北京市园林绿化宣传中心主任佟永宏说,7年间,北京增加了160多块大型绿地。“我们叫见缝插绿,许多街道还有小型绿地。”

  3年做完10年的绿化

  “我们不仅是为了奥运,而是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角度出发。”佟永宏强调,“真正开始大规模做绿化,是从2001年申办奥运成功之后。没有奥运,进度不会这么快。我们之前计划要10年,现在只用了3~4年就已经完成了基础工作。”

  如果说国家对环保的问题本来处于不断“加温”的状态,申办奥运无疑是最重要的催化剂。因为申办奥运,环保和绿化这些以往并不是太“显眼”的部门,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今年以来,北京市环保局接受的采访总数,超过了以往的总和。

  “受到关注是好事,我不觉得是负面关注。”在环保局工作已经20多年的王小明说,现在不少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都会自觉地把环保列入议事基本条件,“我们已经融入各个部门工作了”。这是让他最感到欣慰的变化。

  “园林绿化原来是按部就班地去发展,申办奥运在资金的投入力度和认识程度上都增加和提高了。”一位园林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时没有成功,其中绿化环保没能达标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正是失败了,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

  “我们叫首都绿化委员会,就是国务院特批的。在北京有不少中央部委机关,绿化工作需要他们配合才可以。如果叫北京绿化委员会的话,工作不好开展。”一位园林局工作人员笑着说。

  国外的媒体也并非只是紧盯奥运,法新社7月23日一篇题为《绿色奥运会为中国未来指明道路》的特稿指出,中国为把北京奥运会举办成一次绿色奥运会而付出了巨大努力,尽管奥运会不能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但为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

  保留最大的“后奥运效应”

  “环保和绿化都是造福后人的事,所以这决定了独特的后奥运效应——绿化了的,保护了的,总不能办完就铲掉吧。”干了一辈子绿化的周剑平笑着说,“奥运会对北京将有持久的生态贡献,北京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至少被提前了10年。”

  有国人关注的是,奥运后,目前“雷厉风行”的环保措施还能留下多少。“过去所有采取的措施大部分是长效的,即使奥运会期间的临时减排措施,包括机动车限行、重污染施工工序和重污染企业减排,在奥运会后虽然形式上不能原封不动地继续执行,但其中的重要内容都会作为非常有益的经验,在以后实施。”杜少中这样回答。

  “奥运会作为重要的契机,使北京的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奥运会以后会在新的台阶上继续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让北京人民满意,让中国人民满意,让海内外华人华侨满意。”对于“绿色北京”的“后奥运效应”,杜少中很有信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绿色奥运 首钢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