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村”揭开红盖头
——本报记者现场探访奥运村
早报北京电 7月27日,北京奥运村正式开村,这座一直未对外界全面开放的“世界第一村”也在这一天揭开了红盖头。奥运村究竟在哪些地方体现了中国特色?奥运健儿们能在这里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中国代表团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借着采访奥运村开村仪式的机会,记者在这个“世界第一村”里走访了一回。
中国风情扑面来
北京市民代表向奥运村赠送的“玉如意”礼品;舞台上醒目的红墙宫门造型,昨天的奥运村开村仪式充满了中国味。事实上,行走在奥运村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透着浓浓的中国风情,而这也是北京奥运村与以往奥运村相比最大的特色。
奥运村居住区的大门样子很像传统的“牌楼”,门的两侧用描金凸起的“祥云”纹饰与“凤凰”象征图案进行装饰。奥运村内,木质长椅、棕红色的中式灯柱以及雕有龙纹图案的石墩点缀在茵茵绿草之中,精美而不繁复;栽有睡莲、荷花以及芦苇草的池塘营造了静谧的氛围,而红色木柱和玻璃两种材质结合而成的长亭兼具古朴和现代之美。记者注意到,在奥运村内路边的灯柱也充满了中国风情,每个灯柱上都用篆体写着一句古诗,边走边读,一股中国文化的气韵扑面而来。“真是亲切得要死。”中国特色十足的奥运村让体操世界冠军李小鹏赞不绝口。站在李小鹏身边的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也十分赞同弟子的看法:“太有中国味道了。参加了这么多次奥运会,从没有看到将本国元素与奥运村融合这么好的。”
为了让住在奥运村里的各国运动员进一步感受到中国文化,村内国际区北部的商业街里特别开设了一个150平方米的民间工艺品展厅,在这里,运动员们可以跟着来自中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家们学习扎风筝、剪纸、塑泥人、画脸谱等中国传统的“绝活”。
富有中国特色的茶馆首次开进奥运村。记者看到,茶馆内早已挂起了红灯笼,摆开了八仙桌,四周竹影摇曳,店中正面影壁写有一个大大的茶字,装饰极具中国特色。奥运期间,茶馆每天都专门安排了茶艺表演。为了方便运动员“点茶”,茶馆还专门印制了中文、法文和英文的茶单。
在国际区的中文学习中心里,运动员们则可以学习简单的中文和中国书画。有趣的是,如果外国运动员愿意,他们还能在中文老师那里得到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
四大餐区品美食
民以食为天,对于住在奥运村里的各国运动员来说,吃得好不好,将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据了解,北京奥运村的主餐厅位于居住区的北侧,设有四大餐区——国际餐区、地中海餐区、亚洲餐区及中国餐区,可同时容纳5000人用餐。奥运会期间,100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外籍工作人员和2300多名来自中国各地的厨师和服务人员组成的奥运村饮食团队将在这里服务。异常丰富的菜品,将保证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能吃到自己喜欢的美食。
奥运村餐厅按照70%西餐、30%中餐比例配备菜品,菜单8天一个循环周期。
餐厅内的每一道菜品都为运动员配上了营养卡,标注着食品的原材料构成、菜品的营养程度、卡路里等,供运动员参考,让运动员为比赛补充最为合适的食物和能量。就餐区旁边的冰箱里面有各种冷饮供选用,每个饮料柜的旁边还有热饮区,包括中国茶、咖啡等。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在这里将找不到任何酒类。
据了解,奥运会期间,餐厅将24小时开放,运动员在这里用餐将是完全免费的。为了照顾那些比赛时间拉得很长的运动员,餐厅里的食品还可以打包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