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裁判王远从讲台走向奥运赛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25日00:51  燕赵都市报

  在我省31个奥运裁判员中,不少都是从事专业体育教育的,河北医科大学体育部教研室的王远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

  ■从喜欢到专业

  35岁的王远从小就喜欢体育,在河北体育学院毕业后,她又到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习了研究生课程,后来一直在河北医科大学从事体育教育。她说,她很早之前就有参加奥运的梦想,如果说运动员是赛场的主角,那么,裁判员就是配角,做不了主角,能当一回配角也很好啊。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成为一个契机,“在家门口的这场比赛,将是自己最好一次机会!”从此,王远开始作为裁判员频频出现在田径赛场上,但是,怎样才能进入奥运赛场,王远也不禁踌躇。

  5年过去,2006年6月,王远接到了河北省田径管理中心的一个电话。电话里,中心一位领导说,8月份,在北京将举行首次国家奥组委奥运会田径裁判员(国内)培训班,希望王远能够参加。“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得到奥运的消息,心情非常激动。”王远坦言,高兴之余,她也有点不安,因为虽然平时参加了不少国内大型田径比赛,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裁判工作经验,但这次毕竟是全国范围的田径裁判选拔,能不能通过培训考试,心里还真是没底。“绝不能让机会从脚下溜走!”王远珍视这次难得的机遇。

  ■“我在奥运边上”

  “当时正临近期末,除了上课,我还担任着学校体育部的教学秘书,看书复习只能抓业余时间、开夜车,那时每天的睡眠仅有四五个小时,也许是太紧张、太疲劳了,8月份到培训基地报到时我还发着烧。报到的第二天晚上就开始了英语口语的面试。经过首轮的英语口语面试,我成为全国300多名参加裁判培训人员中首批公布的通过预选的43名裁判之一,也是河北省通过英语口语面试三人中最年轻的、唯一一个女裁判。”通过面试后,王远这才放下心来,而后来的理论考试,对这位久经赛场的教师来说已经不在话下,考试成绩出来,王远名列前茅。

  2007年8月,北京奥组委又在北京进行了奥运会田径裁判员(NTO)的第二次培训,通过这一轮的培训后,王远成为候选裁判员。“我离梦想又近了一大步。”王远说。

  2008年4—5月奥组委在北京举行“好运北京”2008马拉松赛和2008田径公开赛。这是奥运前重要的热身赛,王远是石家庄唯一一个参加奥运测试赛的裁判员。王远说,马拉松比赛刚开始半个小时,天降大雨,但沿途众多裁判员坚持冒雨执法,没有一个人索要雨具。“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运动员尚且冒雨前行,裁判员更没有任何理由从执法现场走开,这就是职责所系。”王远说,从这场比赛中,她看出每个裁判员都对奥运会怀着一腔赤诚。

  5月下旬,王远又习惯性地打开了邮箱,这时,邮箱里弹出的一封确认信让她泪流满面。“执着7年,终于梦圆!”王远仔细地看完了信件的每一个字。在最初的激动过后,她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此刻,我就站在奥运边上,等到奥运田径比赛开始,我就会深入到奥运赛场的最核心。”王远对奥运执法信心满怀。

  (本报记者郭天力、刘涛)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北京奥运专题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