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上海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源地,很多老一辈的乒乓冠军都来自上海。现在对大家而言,耳熟能详的上海选手篮球有姚明,田径有刘翔,那么乒乓球无可争议的当然就是王励勤了……
这位细眉细眼外号叫“王大力”的上海小伙子,已经收获了当今乒坛所有男子项目的金牌,他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公认为中国乒乓球男队最具实力的选手。
王励勤出生在上海,6岁开始打乒乓球,6岁到13岁王励勤是在上海市闸北区少年体校中度过的,他的启蒙教练叫沈益明,和王励勤相识21年,相伴8年,平日里沈教练总说王励勤是自己当年一眼看上的,“我一生当中带过很多学生,我在国家队有六名学生,上海队有二十几名,但是我最满意的是王励勤”。沈教练至今对自己当初慧眼识才的情景还津津乐道,“ 他(王励勤)当时在教室里上课,他坐在最后一排,我一眼看过去,他比一般小孩要高出一个头,这是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我第一次在他们那里上课的时候发现,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出很多问题,他总是通过思考以后再举手,而且举手很快,我感觉他脑子的反应能力很好。”
经过在少年体校刻苦的训练,王励勤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直至获得今天的荣誉,10几年乒乓生涯让王励勤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是所谓的第一,我最主要的是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不一定成绩好的时候我就什么都好,成绩差的时候自己就一无是处,怎么样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估,这方面对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从当年的青涩少年到今日的中流砥柱,这期间他经历了多次挫折,曾一度感到迷茫。“刚进国家队的时候,我比较内向,也不善于与人沟通。”王励勤自己坦言。1997年,19岁的王励勤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参加了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第44届世乒赛,可是他在八分之一决赛中就被淘汰了。由于性格内向,王励勤还经常在关键比赛中出现短路现象,暴露出心理素质上的弱点,1999年第45届世乒赛,他竟然在单打赛中败给实力平平的法国选手埃洛瓦,之后比赛中出现一连串的低级失误,气的蔡振华当着众多记者的面痛骂王励勤是低能儿。
王励勤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说道:“那时我从思想上也容易走极端,从打球上也能看出来,差的时候,有些问题想不明白就容易钻牛角尖,但好的时候还比较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但差的方面有时会一直到最后。”幸运的是王励勤选择了坚强和自信,勤奋加上不俗的身体条件让王励勤很快就在赛场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2000年悉尼奥运会,王励勤夺得了双打冠军,年底世界排名也上升到首位,“我想在比赛中,乒乓球这个运动不光是比技术,更多的是比思想、比心理,所以我感觉心理是很重要的。我想第一次建立起这种信心,应该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因为在这之前自己不是世界冠军,那是自己第一个世界冠军,而且那次取得冠军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决赛当中战胜了队友孔令辉和刘国梁,赢得了这次奥运会冠军对自己无论是信心上还是对将来的目标确定上都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然而46届世乒赛团体赛上王励勤又出了状况,四分之一决赛上他不敌德国小将波尔,这次落败后的几轮比赛中他只能坐在冷板凳上,此后的两三年,王励勤的成绩时好时坏,2003年世乒赛单打赛和2004年奥运会男单半决赛他均以落败收场,王励勤说:“在2001年46届世乒赛上,我发挥的不好,在八进四的比赛中输了一场球,在后面的半决赛决赛中都没有上场,应该说那次对我的打击很大,因为那时自己已经具备了为队里参加团体比赛的实力,过高的估计了自己,低估了对手,所以说比赛当中遇到困难,自己没有办法去摆脱,输的不在情理之中。”
然而赛场失利不会击垮王励勤,他明白失败意味着自己还并不完美,他一直没有放弃追求,老天不会亏待勤奋的人,进入2005年,王励勤夺得了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冠军,接下来的上海世乒赛更是王励勤的完美演出,单打决赛,面对拼劲十足的马琳,面对比分落后的不利境地,王励勤没有放弃,凭借实力和斗志,王励勤笑到了最后,在自己的家门前拿下了最后的男单金牌。
2007年在克罗地亚举行的第49届世乒赛上,王励勤在决赛1比3的不利情况下连扳3局获胜,赛后刘国梁对王励勤有着很高的评价:“他在这种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包括心理的承受能力,包括在场上把握局面的能力都比以前有了提高,所以即使在开局不利的状况下,他还是能最终取得胜利,我觉得从这方面来说,大力也比以前成熟了许多”。49届世乒赛让王励勤家的收藏柜里又多了个冠军奖杯。
好男儿自当志存高远,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不轻言放弃,王励勤正不断朝着巅峰努力,他坚信天道酬勤,自己的付出必将会有回报,当年被恨铁不成钢的教练痛斥为低能儿,如今成长为国际乒坛无可争议的男一号,王励勤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对如日中天的王励勤来说,唯一缺少的只是一枚奥运男单金牌,这也是他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当然目标。
(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