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24岁的男孩,是中国体操等待了24年的大力士。
五十余年前,当一个叫阿扎良的前苏联运动员,把完美的吊环“十字支撑”展现在中国人面前时,很多朴实的年轻人就梦想着能成为中国的大力士。
然而,自从李宁在1984年为中国夺得迄今为止唯一一枚奥运吊环单项金牌之后,中国人就再没有染指这一荣誉。
如今,人们相信,这个男孩能在北京上演力量十足的“冰十字”。
一个趔趄,陈一冰的吊环成套结束,落地时向外跨了一小步,得分17.100。与之前出场、排名第一的老将杨威得分完全相同。陈一冰看了看记分牌,脸阴沉沉的。
5月10日,天津奥体中心体育馆,2008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的吊环决赛,以杨威和陈一冰的并列第一收场。自从去年全国冠军赛以来,这是两个人第二次在吊环决赛中分享金牌。两个上肢健壮的男人,挤在同一座冠军领奖台上,场面有些滑稽。
杨威挥挥手,一直礼貌地笑着;陈一冰只是在上台的一霎那翘了翘嘴角,之后就再也不笑。虽然,天津是他的主场,全场三千多双眼睛,也大都是来看他的,但,他始终阴沉着脸。
赛后的记者会,陈一冰一点回答问题的兴致都没有。这时,一个不怎么识趣的天津记者抛了个问题给杨威:“你是不是觉得今天陈一冰的发挥不够好?”杨威笑笑说:“拿了冠军还算发挥不好啊?”后来,陈一冰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王宏卫解释说:“一冰不是因为和杨威并列第一而郁闷,只是为那个落地不稳自责。”
其实,这次比赛,陈一冰和杨威都用了高难度成套。只是杨威的难度系数(7.5)比陈一冰的(7.4)高出0.1。而这0.1的区别,就在于杨威的下法比陈一冰的多出一个转体。“落地稳健,动作规格高是陈一冰的最大优势,”体操中心主任高健后来这样点评,“2006年和2007年两届世锦赛,陈一冰的下法都站稳了,连续两届夺金。而这次比赛,虽然落地跨了一步,难度系数比杨威低,但他还是拿到了和杨威一样的分数,就是因为他的动作规格突出。”
干了48年体操的高健很庆幸能在北京奥运会看到陈一冰和杨威竞争吊环这枚金牌。“自从1984年李宁夺得奥运吊环冠军至今,中国已经24年没有染指这枚金牌了,可现在我们有了杨威和陈一冰。”
作为中国体操掌控全局的人,高健当然愿意看到吊环这个曾在中国由盛转衰的项目,出现这样的天才较量。毕竟,24年的等待,太过漫长。
“这么多年,我总结出一个道理,体操的竞争,就是明星的竞争,天才的竞争。”而吊环,就是高健这套理论的最佳论据。“吊环是大力士的较量,能否成为大力士,很大程度上是由天赋决定的。有了特殊的天赋,加之后天的努力,你才能真正胜任这项运动。”
四十多年前,刚担任体操教练不久的高健,手下有一名叫邹利敏的选手。高健让他练吊环,怎么练都达不到要求。后来,一个朋友告诉他,哈尔滨有个小男孩,杂技世家出身,父亲是中国北方有名的杂技大师,善于表演拉弓射箭,臂力超群。高健去了,让这小男孩做推手倒立(身体倒立,双手支撑地面,靠臂力做类似俯卧撑的起落动作),结果他一连不停地做了50次,而那时候专业队的邹利敏,只能做5个。
高健把这孩子带回队里,继续打磨。后来,他在1980年体操世界杯吊环比赛中,获得中国男子体操在世界三大赛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8年后的今天,这个天生的大力士成了中国体操队总教练,他就是黄玉斌。
黄玉斌并不是上世纪中国人心目中的第一个吊环大力神。1953年,那时候的新中国体操队还没有成立,在世界上夺得多个冠军的前苏联国家队来华访问,在中国各个城市进行巡回表演。苏联队中有一位著名运动员叫阿扎良,是多次吊环世界冠军获得者。他力气大,人又长得英俊,留着很帅的小胡子。如今,吊环上的很多动作还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那个年代,他在中国巡演上进行的吊环表演是最受欢迎的节目。“十字支撑”、“十字支撑接压上”、“侧十字支撑”……很多绝招让中国百姓大开眼界。后来,苏联体操队回国,中国体操队正式建队,到今年正好是55周年。最初到全国各省招募选手的时候,教练员发现,很多看过苏联体操队巡演的中国人,都对阿扎良的吊环绝技印象深刻。其中有一个江苏小伙子叫阮国良,对吊环兴趣极高。
于是,他就在自家房梁上吊了两根绳子,又让铁匠打了两个铁环挂在上面,每天练习力量,二头肌、胸大肌、腹肌……后来,他果真练成了“十字支撑”、“吊环手倒立”等动作,并被江苏队教练发现,不久就进入国家体操队。有意思的是,文化大革命暴发之后,运动队的正常训练基本停滞,运动员被派去参加下乡表演队。一般的运动员表演“十字支撑”,只能在空中停留三秒,而阮国良在农村表演的时候,却能够边做“十字支撑”边唱红色歌曲,还能喊出“毛主席万岁”、“社会主义好”等文革口号。而他的“十字支撑”,最长则能停留二十几秒。
从阿扎良的出现到阮国良、黄玉斌的成功,上世纪新中国吊环可谓强大一时。然而,黄玉斌退役后,吊环曾一度低迷,直到天津选手董震在1999年天津世锦赛上获得吊环冠军。
“然而,董震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瘸腿’。”提到这些,高健依旧唏嘘不已。“董震的确是个天生的大力士,但是除了吊环,他的其他单项都不突出。然而,奥运会团体金牌极其重要,参赛选手必须在主项之外的其他项目上也达到世界水准。”后来,再三考虑,董震无缘雅典奥运阵容,就此隐退。
就是在那一年,高健第一次见到陈一冰。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个20岁的小伙子,就是他要找的天才大力士。
“他上肢力量超群,更让我惊喜的是,他的身体协调能力同样突出。这就意味着,除了吊环,他还可以在其它项目上练出名堂,甚至有可能攻克全能。”
四年前的那个下午,坐在国家体操队训练馆的海绵垫上,高健像古玩专家一样打量着陈一冰,宛如发现了稀世珍宝。不出两年,这个珍宝果然迅速升值。陈一冰开始统治吊环赛场,并获得全国比赛全能冠军。而在2006年丹麦奥胡斯和2007年德国世锦赛上,他更是两次摘取吊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