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世伟:参与奥运是荣誉更是责任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6日12:08  竞报

  在每次主持新闻发布会的开场白中,邵世伟总是习惯用“记者朋友”来称呼前来采访的各路媒体记者。其实对很多记者而言,邵世伟也早就成为多年的“老朋友”。

  与几代媒体人交上朋友

  1982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国家体育总局从事新闻宣传组织工作,先后担任过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新闻处、教育处处长职务的邵世伟今年已经52岁。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说:“由于工作的缘故,很早以前就与各路媒体打交道,在二十多年中和几代记者成为好朋友。”

  不过要说邵世伟与奥运会的渊源,则要从1984年中国首次参加的洛杉矶奥运会算起。“当时我就负责了1984年奥运会中国记者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后来参加了北京亚运会的组织工作。”此后,邵世伟还曾参加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长野冬奥会、都灵冬奥会、广岛亚运会以及其他许多重要体育比赛。其中,在悉尼奥运会和长野冬奥会时,他还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新闻官。

  奥运宣传像接受“大考”

  2004年,邵世伟正式加入北京奥组委团队。从国家体育总局到北京奥组委,身份的变化也让邵世伟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在国家体育总局做宣传工作时涉及的内容比较窄,主要围绕体育领域发生的新闻事件、体育事件。”邵世伟坦言:“在奥运会中体育只是作为一个载体,反映的是举办国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如国家、城市、体育形象等。范围广了,压力也更大了。”

  邵世伟说,由于我国没有举办过奥运会,对奥运会的经验也只限于有所了解,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全新的内容”。“奥运会对我们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要熟悉如此大规模的体育组织工作没有经验可循,只能摸索进行,别的国家经验也只能作为参考。”

  怎么让国际媒体了解中国国情,宣传奥运、宣传北京、宣传中国,这些都是课题。邵世伟形容说:“奥运的筹备过程就像天天都在考试。”奥运临近了,最大的一场“期末大考”也将拉开序幕。

  近3万外国记者带来挑战

  “萨马兰奇曾说,奥运会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评价。一是参赛运动员感觉如何,二是媒体评价。甚至把媒体评价定义为奥运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奥运会给北京和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机遇和挑战。”在邵世伟看来,北京奥运会虽然还有23天才开幕,但实际上从7月8日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揭幕就意味着“奥运新闻大战”已经开始。

  本届奥运会注册记者和非注册记者都加起来有近3万人。其中有2.16万正式注册记者,加上部分单项准入记者证,报名人数达2.5万人。邵世伟说,过去说到“两会”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我们常用“云集”一词来形容媒体众多。“但采访‘两会’的入境外国记者每年都不超过千人。而这次是近3万名入境采访的外国记者。一场新闻大战开始在即,这对我们的考验也是空前的。”

  曾有外国记者问邵世伟,在4年的工作中有什么感受时,他幽默地回答,“奥运会让北京和中国接受考试,而在新闻宣传部工作的人更是‘一直在火上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晒晒新败的李宁赤壁001
有奖招募:李宁大篷车宿州、公主岭站记者
李宁3+1篮球挑战赛火热报名中 写感受 赢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