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场馆智慧融入每个细节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6日03:55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美轮美奂的“鸟巢”,梦幻般的“水立方”,人们或许已经对这两大奥运地标建筑耳熟能详,其实散布在北京各处的总共31处奥运场馆,处处凝聚着中国人智慧和创新精神,来看一看,这些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究竟还有哪些亮点值得让人关注?

  奥运场馆,凭什么艳惊世界?因为智慧融入每个细节

  在“好运北京”系列赛事中率先亮相的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因其独特的设计,受到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赛艇联合会好评。

  在以往的奥运会比赛中,静水比赛和激流回旋比赛的场地往往相隔较远。雅典奥运会上两个赛场更是相隔45公里之遥。而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国际奥委会官员惊奇地看到,动水区和静水区神奇地建在了一起。要知道,在紧邻的水域内,要想使得本来流动性就很强的静水和动水相互不发生干扰,绝非易事。而在北京顺义,凝结着无数奥运建设者智慧结晶的世界上唯一集激流回旋和静水场地为一体的奥运场馆则出现在世人面前。

  “水立方”是一个膜结构的全封闭室内场馆,场地内的透气问题自然成为关键。设计者在“水立方”的屋顶设置了自然排风机,8个自然通风口可实现馆内外空气流通,这样就能将建筑空间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实现自然通风,保证了17000人观赛时的透气问题。

  而进入北京射击馆,馆内长达134米的区域没有一根柱子,这也开了奥运史上射击场馆的先河。在没有柱子的开阔空间,风向、风速、视觉等细节对运动员心理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因为规划选址就很节约

  北京奥运场馆的规划选址可以归纳为三个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用地、减少居民搬迁;尽量选择人口密度较低、住户相对少一些的近郊地区;兼顾旧城风貌和文物保护。

  在北京31个奥运会比赛场馆中,新建永久场馆仅占12个,其中4个还是在大学校区内。奥林匹克公园选址的确定,也是充分利用该区域从1990年亚运会起已经形成的体育设施和酒店、公寓设施。

  因为绿色理念都有创新

  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村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全面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热水给运动员洗浴。此外,奥运村内的路灯照明用电也将由太阳能产生。

  国家会议中心的屋顶面积达6万平方米,4个屋角微微上翘的设计可以让收集到的雨水满足整座建筑的园林绿化灌溉需求以及楼内部分卫生间的冲洗。此外,国家体育馆将首钢的8万吨钢渣变废为宝进行地基回填;中国农业大学的阶梯式屋顶天窗可以省下一大笔电费;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的采光“气球”,收集并储存室外光线,实现了日间采光照明的“零耗能”。这些,都是践行“绿色奥运”的例证。

  因为世界之最中国制造

  将在2008年8月8日绽放出耀眼光芒的“鸟巢”拥有多个令人骄傲的世界之最: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为复杂、施工难度空前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鸟巢”的钢结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此前,国内从未生产过这种高强度的钢材,都是从国外进口。而如今,中国自主创新研发的钢材,撑起了“鸟巢”的钢筋铁骨。整个“鸟巢”工程,没有使用一公斤外国钢铁。

  而阳光下的蓝色气泡“水立方”现在也拥有两项“世界第一”:一是在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复杂、综合技术最全面的工程建设中运用聚四氟乙烯(ETFE)立面装配系统;另一个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游泳馆。

  因为人文关怀随处可见

  无论是临时场馆还是永久性场馆,每个场馆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各种细节随处可见。北京射击场飞碟靶场的烽火台式的靶房、四合院风格的主体建筑,可以让前来参赛的运动员品味浓郁的中国特色;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V”字型看台的创意,在保证观众人数的同时,又能减少运动员遭受的干扰;建立在工业遗址上的沙排场地的人文关怀更为叫绝:3栋建立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厂房如今分别成为运动员、安保、技术、媒体等用房,红砖墙面上依稀可见斑驳的标语,成为市民体验和感受过去年代的最佳地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晒晒新败的李宁赤壁001
有奖招募:李宁大篷车蚌埠、白城市站记者
李宁3+1篮球挑战赛火热报名中 写感受 赢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