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京韵京味儿二锅头 让奥运海外志愿者赞不绝口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17:30  人民日报海外版

  前不久,24名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奥运海外志愿者来到了北京。他们那个高兴劲儿别提了,一切都感到新鲜、有趣。特别有意思的是,刚来的第一天,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就尝到咱北京城的二锅头酒,喝了之后赞不绝口:“中国的白酒,很好!”

  二锅头酒,是咱北京城的特产、名产。这些海外志愿者刚到北京就喝上了,那是他们的“福气”。要说这二锅头酒,在京城不但名气大,还挺有人缘。不管老的、少的;也不管是干力气活儿的,还是摇笔杆、敲电脑的,大家都喜欢。

  笔者曾有个老街坊赵大爷,是拉三轮车的,每天收工回来洗涮一番之后就坐在那小饭桌前。吃什么饭,他不在意;心里只惦记着那二锅头酒。他老伴明白他的那点心思,早早先把酒瓶、酒盅摆在桌上。俗话说“看菜喝酒”,但赵大爷却不是,喝酒的时候,只要有点咸菜就行。啃口咸菜,喝一大口酒,有滋有味。喝完酒吃上一碗炸酱面,然后就开始摆弄他那老烟袋,整个一个滋润!

  文人墨客也喜欢这二锅头。听一些文友说,每天晚饭时都要喝上点儿。不多,也就二三两的样子。一来白天干了一天了,晚上放松一下;二来是要那个感觉——似喝没喝,没喝在喝,晕晕乎乎的感觉。有的说,要是直接吃饭,还真吃不下,得喝上点儿才行。喝着小酒,吃着可口的菜,那可是个享受啊!

  三五好友聚餐,也离不开这二锅头。一瓶酒打开,将酒分倒在几个杯子里就开喝。有的是豪饮,几口酒下肚,话就多了;有的是浅尝,慢慢喝,细细聊。这种情景在北京城的小酒铺里触目皆是。大家知道,老北京人有两大嗜好,一是泡茶馆,二是下酒铺。会个朋友或自己休闲,都愿意到那小酒铺去。二三两酒、一盘花生米,喝着聊着,而这酒大都是二锅头。对这一点,小酒铺的老板心里“门清”,每天上板关门后,要办的一件事就是查看铺里的二锅头还剩多少。不多快没了,赶紧让伙计们去上货,就怕第二天一开张“断了顿”。那可是影响酒铺声誉的大事,马虎不得。再说了,也对不起常来酒铺喝酒的人哪!

  二锅头酒这么招人喜欢,在于喝多了也不上头,而且越喝是越有味道。有位嗜酒之人说,别的酒不喝,就喝这二锅头。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地道的粮食做的,好喝,对咱这身体有好处。

  要说这二锅头酒,还真是有点特色。首先说这名称“二锅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酿造工艺命名的白酒。据史料讲,北京酿制白酒的历史悠久,金朝将北京定为“中都”时就传来了蒸酒器,开始酿制烧酒。到了清代中期,京师烧酒作坊为了提高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造。据酿酒师讲,在蒸酒时用作冷却器的称为锡锅,也称天锅。蒸酒时,需将蒸馏而得的酒气,经第一次放入锡锅内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叫“酒头”;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叫“酒尾”。这“酒头”和“酒尾”提出后做其它处理,因为第一锅和第三锅冷却的酒含有多种低沸点和沸点的物质成分。所以只摘取经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因而叫“二锅头”。这是一种很纯净的酒,而且质量很好。据说现在各地的白酒厂蒸酒时所采取的“掐头去尾”、“按质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锅头”工艺原理而来的。

  再看那装酒的瓶子也别具一格:除了玻璃瓶、瓷瓶外,二锅头酒还有一种小扁瓶的,人送大号:“小二”。那瓶子有巴掌大小,呈长方形,大拇指指甲盖的厚度。这种瓶也就装二两多酒,但很受人们欢迎。在餐馆酒铺,常听见客人说:“酒嘛,就来瓶‘小二’。”听一些老人讲,这“小二”的瓶装还有携带方便的优点。过去在北京城里有不少拉三轮车的车夫,他们买上一瓶往怀里一揣就干活儿去了。在路上,冷了,或累了,拿出来拧开盖喝上几口,很解决问题。由此也有人说,这二锅头酒,无论是酒的质量还是瓶装,对咱的心思,是咱老百姓的酒。

  在人们饮食生活中,酒是好伴侣之一。操办喜事、老友重逢、同学相聚,都离不开这酒。而二锅头,则是北京人的最爱,它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浓浓的乐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晒晒新败的李宁赤壁001
有奖招募:李宁大篷车蚌埠、白城市站记者
李宁3+1篮球挑战赛火热报名中 写感受 赢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