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再入漳州基地 这里是神话起点与终点(图)(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6月24日16:18  中国新闻网

  竹棚精神奠定了女排精神

  队员的伤口化脓容易和床单粘在一起,痛苦难以想象

  当时队员每次训练时,都要从漳州市区西南角的财贸干校出发,步行穿过荒地、农田,到达位于漳州市中部的竹棚训练场,每趟20分钟,一天要走6趟共3个来回。“好像军队举着火把在夜行军,”从小在漳州长大的张同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有一次早起的我看到觉得奇怪,走近了才看到很多个子很高的人,好多拿着手电。”而曹慧英、杨希、陈招娣、张蓉芳、孙晋芳等名将,就在这批集训者之中。

  驻地门口贴着各种统计表、通知单,哪支队伍在基地训练了多长时间都一目了然。那段时间,队伍强化练习的时数平均每天达7小时。

  多雨的南方,常常外面下大雨竹棚训练场里面下小雨。训练场的场地简陋,很快就被12支运动队的高强度训练折腾“坏”了——面上的土被蹭掉,底层的细砂,甚至是煤渣露出来。排球队员经常要在地上滚翻,就单单一项滚翻救球,教练要求是救满15个好球为止。一个训练科目下来,队员的腿没有不被划破的,有些伤口还渗进了沙子。

  有些医生偷偷跟钱家祥和于克钊请求,暂停一段时间训练养伤。可他们认为时间不等人,中国排球已经被落下太远,只有咬牙坚持。

  现在,只要有青年队进驻漳州体训基地,身为基地最老资格员工的顾化群就会被安排向年轻队员讲课,带他们参观中国女排纪念馆。在两间不大的房间内,布满了当年训练的照片和实物。“他们(年轻队员)会问,真有那么苦吗?”顾化群说。在现存的部分资料中,摘录有这样的冬训简报,反映当年的情况:“在训练中一练到防守滚动就头痛,有的人甚至同教练顶牛。领导⋯⋯认为队员出生在新社会,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不少队员存在娇气。”

  为了对付娇气,基地决定“开门训练”。让各队到漳州周边巡回表演训练比赛。在公众的瞩目下,没有运动员再敢公开表示不满。当时进行开放训练还有另外的考虑——基地请来各县供销社等单位的负责人来看训练,还专门让他们看防守表演。看着女队员带着汗水和血水在地上翻滚,那些负责人坐不住了,纷纷表示,集训队缺什么尽管说。

  这次成功的集训所培养的训练风气,被体育界称为“竹棚精神”,这也是日后女排精神的萌芽和核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NBA本赛季谁是最佳MVP
英雄大篷车行至古都赤壁 盛名之下其实相符
加菲在鞋狂:尺码4周年 李宁推出SIZE001限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