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加油手势为运动员助威 龙腾虎跃式融合中国文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10:46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陈红梅

  6月4日,中央文明办、北京奥组委等单位联合推出了奥运赛场文明加油手势和口号。整个手势以鼓掌、双手竖大拇指、双手握拳振臂三个动作为主要元素,口号则以中国特有的词汇“加油”为主体,简单、易学、易记。

  记者随即采访了赛场文明手势设计专家、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李柠女士。她请我们闭目想象:当比赛进入高潮,全场观众一起振臂高呼:“奥运加油!小罗加油!”动作整齐,声浪划一,那气势贯彻场馆,震撼人心……

  “这将是我们——中国、北京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奥林匹克运动、对所有竞技者的敬意,也是献给他们的隆重礼遇!”

  口号虽然简单,重在弘扬体育精神

  北京奥运推出赛场文明加油手势和口号,让人很自然地想起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的红魔啦啦队。当时,红装在身的韩国啦啦队员有组织地为各国运动员呐喊助威,令人耳目一新,其火一般的激情感染了全世界。

  “这些都属于观赛文化范畴,起到了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作用。”研究观赛文化多年的李柠介绍,现代观赛文明起源于美国。1898年,明尼苏达大学举办的一场足球比赛中出现了第一支啦啦队。

  随后百余年,啦啦队逐渐发展,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为竞技啦啦队,专为赛事服务,以各种口号、技巧、舞蹈表演为主。第二种为非竞技啦啦队,由喜欢某一运动队或运动员的人自发组成。第三种是观众啦啦队,由好恶趋同、对赛事进程能产生情绪共鸣的观众集合而成。

  “我们这次推出赛场文明加油手势和口号,是希望通过引导让所有观众都参与进来,共同为运动员加油。”李柠说,奥运会是全世界的盛会,它属于每一个人。我们希望不仅是运动员、教练员,所有的观众也能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这也是弘扬“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

  方式虽然不同,都体现着民族文化

  放眼国际,各项赛事看台上,各国观众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著名体操运动员楼云去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对此感触尤深。

  巴西人,盛装击鼓,桑巴舞姿热情奔放;韩国人,着民族服装,跳民族舞蹈,既飘逸又富有力度;日本观众,人浪此起彼伏,整齐划一……“表达的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本民族文化特点。”

  北京奥运赛场文明加油手势和口号的设计,同样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李柠介绍,此次设计突出了中国传统庆典文化中“龙腾虎跃”式特点,力求调动所有人的情绪。三个主要手势既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又兼具中国文化特色。

  李柠解释道,鼓掌,主要表示欢迎、感谢、支持、赞美、鼓励。中国文化相对来说是一种内敛的文化,通常用鼓掌表示对他人的赞许。这一动作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最适合表达中国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传统。双手竖大拇指,在传统文化中代表夸赞,是中国人表达“最好”、“最棒”的传统手势。握拳,则表现人的意志和决心,在传统文化中更有团结的意思。握拳时伸臂,加强了动作的强势和观赏性。

  动作具有跨文化性,献给所有参赛者

  “奥林匹克运动具有最广泛的包容性,北京奥运赛场文明加油手势和口号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李柠说,鼓掌、竖大拇指、握拳振臂,是国际通用的动作,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理解、接受和欣赏。

  加油口号可以任意组合,灵活多变。观众可以同步喊“中国加油、姚明加油”,也可以喊“巴西加油、小罗加油”,适合每一个参赛国或地区、每一名运动员。

  “特别希望中国观众、北京观众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把加油助威送给所有运动员,不论肤色,不分国别,无论强弱。”楼云说起自己在荷兰参加世界体操锦标赛的经历。1987年,鹿特丹,看台上满是金发碧眼的欧洲人。楼云分别在自由体操和跳马比赛中亮相,每次上场和做完全套动作后,场馆内都会响起齐刷刷的掌声和助威声——“啪-啪-啪,楼云!”“啪—啪—啪,CHINA!”

  时隔二十多年,楼云对那一幕仍然记忆犹新,“他们给予我的不仅是支持和鼓励,更让我感受到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感受到超越国界、追求世界和谐的精神所在。”RJ058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NBA总决赛冠军大猜想
英雄大篷车抵达新疆 参加人数创历史新高
有奖招募:李宁08之旅九江、乌鲁木齐站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