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登山队员丁晨自揭3任务 虽未登顶不觉可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08:29  长江商报

  本报讯(记者 周玥廷)在5月7日珠峰火炬手突击队名单公布后,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丁晨的名字逐渐从各条新闻中消失了。由于所有火炬手的手机在此前几天就集体上交,当时直接和他联系的可能性也变成了零。直到昨天,回到学校的丁晨首次向记者透露了他在珠峰上的真正任务。

  任务一:

  将记者安全带到6500米

  17日深夜,丁晨从重庆飞抵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的师生代表早早等在天河机场,把他接回了学校。“这两年很少有时间待在学校,他们还专程来接我,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丁晨出生在云南,2006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虽然今年7月下旬才满20岁,丁晨在这次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活动中,担负的首个任务却是照顾他人。“其实我们早在珠峰火炬手名单公布前,就分配好了登珠峰过程中各自负责做的事。主要分成预备队、突击队和接应队,5月6日我被安排回到珠峰大本营将新华社记者和部分工作人员接到6500米营地。”

  因为这些人几乎都没有登高山的经历,特别需要登山运动员的帮助,在丁晨和队友的悉心照顾下,他们克服高原反应,顺利到达6500米营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任务二:

  在7028米接应队友

  奥运圣火登顶珠峰时,并没有在峰顶看到丁晨的身影。“是的,我那时在7028米高山营地。身体没有不适,登到峰顶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但我有任务在身,就是在7028米高山营地,接应登顶后下撤的队友。”

  从7028米到峰顶(8844米),一个不算远的距离,丁晨却丝毫看不见峰顶上那让世界瞩目的一幕。在7028米营地帐篷里的报话机,是丁晨他们了解峰顶上情况的唯一渠道。“峰顶的队友把情况告知总指挥部时,我们可以通过报话机听到。”

  丁晨的校友袁复栋,是第二个到达7028米营地的登顶火炬手。“当时他还戴着氧气面罩。我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我跟他说,辛苦了,快休息一下!”为了帮助队友补充体力,丁晨把从大本营背上来的24瓶运动饮料一一发给每个从峰顶下来的队友。

  任务三:

  清撤7028米营地帐篷等物品

  就在接应队友时,丁晨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将7028米高山营地帐篷等物品撤回。于是他们一边照顾着返回的队友,一边开始拆装帐篷工作。

  可是没有料到的是,帐篷都收起来了,还有少数队友走在峰顶到7028米之间。没有了帐篷,就意味着没有了避风的地方,对人的体能消耗很大。于是,根据总指挥部的安排,丁晨背着两个高山帐篷,和几个队友先返回6500米营地,其他接应队员在那儿继续等即将下山的火炬手。

  “到了6500米就可以吃到热腾腾的米饭了。”有多次登山经验的丁晨告诉记者,这次登山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是最好的,“以前在高山上能吃到一碗方便面就很好了,而这次我们有专门的高山厨师。在高山上做饭、炒菜和平时可不一样,海拔越高、沸点越低,蔬菜都必须放到高压锅里煮到七成熟,才能放到锅里炒熟。”

  有人认为,丁晨这次没有登顶珠峰挺可惜的。不过丁晨心里十分清楚,“登顶珠峰的火炬手肯定会受到更多关注,可是奥运圣火登顶珠峰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在这个团队里,不可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必须服从命令,如果做不到早就卷铺盖走人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李宁08之旅各站精彩图片
参加花式篮球选拔赛,赢showtime签名限量版篮球服
有奖招募:李宁08之旅三亚、兰州战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