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传递"祥云"火炬完全解密 内部结构体现科技奥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09:51  东方体育日报

  实习记者 余晨洁

  当吉吉、王勇峰、尼玛次仁、黄春贵和次仁旺姆将北京奥运圣火在珠峰峰顶手手相传最终登顶时刻,无数中华儿女在为之自豪之余,更为这些登山英雄从内心生出敬佩之情。

  除了这些亲自将奥运圣火送上珠峰的中国登山队员,以及将登顶过程通过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的高山摄像等转播人员。这次登顶珠峰的成功还要感谢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我国航天科研人员,没有他们通过两年多辛勤劳动设计出这把特殊的“祥云”火炬,我们也无法看见奥运圣火的光芒在珠峰上绽放得如此绚烂。

  怎样确保圣火在珠峰上点燃

  奥运圣火要在主峰之巅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燃烧,燃料的选择就成为首要课题。根据以往的经验,火炬燃料的种类一般包括固态、液态和固液混合。

  火炬研制团队最初选定液态丙烷作为火炬燃料。首先,丙烷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燃烧温度范围广泛,在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燃烧。其次,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火焰呈亮黄色,在白雪皑皑的珠峰,当火炬手手持火炬跑动时,圣火会显得格外醒目。

  液态丙烷燃料火炬在北京的模拟试验舱内顺利通过了多次模拟测试,然而,当2006年9月研制团队来到珠峰大本营实地操作后,丙烷火炬燃烧时间太短,达不到传递要求。

  返回北京后,研制团队通过反复研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转而研发固体燃料火炬以及固液结合火炬。2007年1月黑龙江漠河,研制团队在低温、大风的条件下进行实地测试时固体燃料火炬发生“爆燃”,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在对装药工艺进行改善之后,2007年5月7日,登山队员带着这两支火炬来到珠峰大本营进行实地登顶演习。由于操作失误,固液结合火炬未能点燃。考虑到可靠性以及便携性等多方面因素,最后确定固体燃料火炬为最终方案。

  怎样确保圣火“生生不息”

  选定火炬燃料方案之后,火炬燃烧系统的研发同样至关重要。为了避免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圣火突然熄灭,珠峰“祥云”运用了航空发动机的双火焰原理,设计了预混火焰与扩散火焰的“双火焰”燃烧方案,简而言之,就是一旦外面的火焰不小心熄灭,隐藏在火炬中的火焰能够立刻“替补出场”。

  2007年5月,“祥云”登顶珠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位电视转播人员自言自语了一句:要是火炬燃烧的时间能再长一些,那成功拍摄到火炬在珠峰上燃烧的把握性就更大了。

  为了这句无心之语,科研人员又对固体燃料配方进行了100多次试验,终于将燃烧时间由6分钟延长至7分半到8分钟,而火焰的颜色也比以前更加明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李宁08之旅永州站精彩不断
参加花式篮球选拔赛,赢showtime签名限量版篮球服
有奖招募:李宁08之旅桂林、安康战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