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年期盼终见“鸟巢”真面目 宏大场馆宛如火焰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10:50 北京商报
商报记者 李少鹏/文 车亮/摄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接近完工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将在明日迎来首场比赛——“好运北京”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昨日,国家体育场提前向赛事的注册媒体开放。 “在外面盯了4年多,终于进到里面了”,这是记者走入国家体育场前说的第一句话。从2003年年底开工以来,“鸟巢”终于揭开了面纱,正式将自己展示在全世界面前。 “安全第一”的大门 不知道是从哪里知道了“鸟巢”要开放的消息,不少民众昨日也赶到了国家体育场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当得知“鸟巢”只对媒体开放时,他们显露出失望的表情。佩戴证件进入奥林匹克公园的记者,无疑成为当时最为幸运的人。 但“鸟巢”的大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通过。在安检口,记者像进入其他奥运场馆一样,需拿出随身携带的手表、钥匙等金属物品进行检查,将随身的背包放入安检通道。通过金属探测门后,所有人被要求把包里一切物品拿出检查,这在目前北京所有奥运场馆中还是绝无仅有的。 宏大的场馆宛如“火焰” 从远处看,很容易被“鸟巢”外围柔和的线条吸引,走近之后,才感受到钢结构的强大。在“鸟巢”身边,每一个线条显得粗犷有力。根据“鸟巢”设计方提供的信息,凭借这些坚固的钢结构,国家体育场足以承受8级地震。 进入“鸟巢”内部,红白相间的座椅与中心红色的田径场相得益彰,整个场馆内部的颜色从下至上,由深入浅,宛如一团巨大的火焰。100多天后,这团“火焰”里将产生47枚金牌,国家体育场也因此成为2008年奥运会产生金牌最多的场馆。 细到一瓶水的服务 “鸟巢”整体看起来十分宏伟,其内部也不乏细致的人性化设计。 看台席中设有多处自动饮水装置,轻轻一按便有纯净水流出,这将是2008年奥运会时91000名观众重要的引用水来源。场馆中的无障碍设施体现了“人文奥运”的要求,看台中的无障碍轮椅坐席十分显眼,卫生间中除了装有无障碍设施外,场馆还在每一处卫生间旁设置了专门的无障碍卫生间,以方便所有观众使用。 在庞大的“鸟巢”内,记者凭借详细的指示牌很容易就来到媒体工作间。在工作间门口,设有巨大的成绩公报柜,这里将提供所有赛事信息。工作间里的小黑板上,贴着第二天比赛的详细安排,一旁是天气预报板块,现在已经根据气象中心提供的数据随时更新气象信息。天气预报下面用英文写着:国家体育场内温度要略低于外界温度。 但最让记者们感到特别的是“鸟巢”媒体工作间的矿泉水。为了防止记者们在工作紧张时错拿别人的水瓶,志愿者们在每瓶水上画上了不同的图案,并用中、英、韩、日等文字写上:“这瓶水只属于您。” 每张图都由志愿者在一张纸条上手绘,并贴在矿泉水瓶上。在图案选择上,不仅包括北京奥运会各项体育图标,还有中国结、灯笼等充满中国特色的作品,更有许多宣传2008年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作品。 工作间里,一位就读于北京大学的韩国志愿者负责纸条上韩文和日文的书写,面对记者们的称赞,她用流利的中文说:“这都是大伙一起想出来的主意,比赛时,除了这些,你们还会见到更多特别的想法。” 模拟现场 紧张测试 明日,国家体育场的首场赛事——“好运北京”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就要拉开战幕,整个“鸟巢”正为自己的首演进行着紧张的准备:安保人员在场馆内做细致巡逻、检查,驻扎在“鸟巢”里的消防官兵正一丝不苟地检验装备。 在运动员比赛结束后接受采访的混合区,几个志愿者扮演运动员在匆匆穿行,更多的志愿者装扮成记者,围着几个“运动员”问这问那。而这些“运动员”们也十分配合地走走停停,回答着各种问题。一旁的场馆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测算运动员通过混合采访区的时间,以便制定出一套准确合理的预案,保障赛事的正常运行。 “鸟巢”中心的田径场上是另外一番忙碌景象:摄像师们不停地移动着镜头,赛场顶端及赛道两侧的自动摄像机也在飞快运转,赛场的图像被及时显示在场馆两侧的巨大电子屏上。奥运时,数亿电视观众将通过这些镜头观赏到国家体育场的精彩赛事。 当记者准备离开时,“鸟巢”的音响测试放出蔡琴演唱的《被遗忘的时光》。蔡琴的那句“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在国家体育场中显得悠远绵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