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重新审视中国斯诺克之路 丁俊晖成功之路难以复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14:48  辽宁日报

  又一届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结束了,与2005年的热闹场面相比,现在斯诺克中国公开赛要“冷清”不少。尽管央视奥运频道仍然辟出大量时段直播这一非奥运会项目,但很显然,随着丁俊晖成绩的走低,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重新被画上了一个问号。

  成材门槛太高

  没有几个孩子能像丁俊晖那般幸运——— 他的父亲虽然只是个做烟酒副食的小本生意人,却有着惊人的眼光和果敢。全家在丁俊晖培养上的前期投入还是达到了一个惊人数字:丁爸爸透露的“价码”是70万元。而以现在的物价指数,这笔投资无疑要上涨几成,没有百万家财几乎不用做此想。

  去英国深造,这在国内斯诺克界已经成为一条公认的成材之路。2002年,15岁的丁俊晖成为国内勇闯英伦的第一人。到2004年,梁文博和田鹏飞加入其中。2007年,在英国打球的中国选手达6人之多。在这6人当中,丁俊晖因为成绩斐然,已经不需向谢菲尔德斯诺克学院缴纳费用,但其他5人却必须支付学费、练球费用等。加上英国的生活费用很高,这一“追梦之旅”的代价实在很昂贵。据悉,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合租一套房子、一起开火做饭,但每个月仅生活费也要近2万元人民币。除个别选手有国内企业赞助外,更多的选手不得不自掏腰包,这让很多人不堪重负。在国内实力仅次于丁俊晖的金龙,曾在英国打过几年球,但最终因经费捉襟见肘而被迫回国。

  职业收入太低

  丁俊晖的成功让很多人认为,斯诺克是项“高投入、高产出”的运动。但事实上,一旦离开企业赞助,国内斯诺克选手的生活十分拮据。据悉,目前大部分国内斯诺克选手要在台球俱乐部供职,月收入并不高。参加本届中国公开赛的选手杨擎天,每月收入只有2000元,而丁俊晖当年在东莞台球俱乐部的工资也只有3000元。当然,比赛奖金是选手的又一项重要收入。但是近年,由于世界台联在赞助商方面遭遇瓶颈,正赛选手参赛数量减少不说,选手也只有在比赛中取得两场连胜才能获得奖金。这意味着,中国选手在很多比赛中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其实,在2005年12月一战成名之前,丁俊晖的收益也仅仅能够达到基本持平。事实上,如果没有广告、品牌代言、厂商赞助的支持,选手很难靠奖金收入达到收支平衡。

  培养模式单一丁俊晖的培养模式需要大量金钱做支撑,复制这样的成功之路,是捷径还是弯路?有心克隆“小晖模式”的家长在巨大的投入之后,是否真能收获他们期待中的“成功”?中国的下一个丁俊晖在哪里?本次中国公开赛后,我们不禁要反思中国斯诺克运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动辄上百万元的前期投入面前,有几个家庭能支撑孩子那脆弱的斯诺克之梦?

  中国职业斯诺克的先行者庞卫国表示,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打台球人数最多的国家,但二十多年来,台球却没有像乒乓球那样傲视世界。庞卫国认为,如果当初能有更多的投入,中国现在肯定会有更多的“丁俊晖”涌现。

  庞卫国说:“国家目前对台球发展的支持还是有所欠缺,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媒体能给予更多的关注,能有更多企业赞助有前途的小球员。毕竟只有在高水平的环境中成长,才能让球员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立伟说:“出国训练比赛的成本很高,但这却是提高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动社会力量来帮助实施这个计划是很有益的。”王立伟表示,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在资金上对留洋球员也会进行适当帮助。

  本届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中国队有8名选手拿到了外卡,但却没有一人突破资格赛的重围。中国斯诺克有心栽一棵大树,帮助自己的“孩子”早日飞上枝头变凤凰,但事实证明,中国的斯诺克运动还不能摆脱丁俊晖一枝独秀的尴尬境地。本报记者 黄 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