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州距亚运会有多远--从世乒赛看广州办赛能力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16:31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贾文军 张寒 第49届世乒赛团体赛2日在广州体育馆落幕,此时距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开幕还有两年零八个月。 世乒赛是迄今为止广州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比赛,创下广州举办单项赛事参赛队、参赛人数最多的纪录,其复杂程度不亚于举办综合性运动会。本届世乒赛有来自140多个协会的700多名选手,加上教练、媒体人员共3000多人,印证了广州的竞赛组织和接待能力。 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在世乒赛期间曾给广州世乒赛打出了九十九点五分的高分,也许这是有些溢美之词的例行“官方语言”。但在2日晚的闭幕式上,他在闭幕辞中再次高度赞扬广州举办了一届非常出色的世乒赛,并深情地说:“国际乒联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城市——广州。” 硬件无忧 个别场馆配套仍需完善 密集、大量的现有及在建体育场馆,科学多样的立体化交通,符合国际化大都市身份的服务及接待能力,是广州这座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优势所在。 除了直接关系亚运会赛事本身的场馆建设,广州为迎接亚运而描绘的宏伟蓝图也在一天天变成现实。自2004年7月1日广州申亚成功以来的这几年时间里,广州当得起“日新月异”这四个字。持续扩建中的新白云机场,面貌一新的老城区,正在继续建设中的城市轨道交通,无不让人对2010年满怀期待。 多年承办国际国内各类重要体育赛事的历史,尤其是2001年的九运会,为广州留下了奥林匹克中心和广州体育馆等诸多设施一流的硬件遗产。其中,可容纳八万余人的奥体中心放在今天来看,仍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型体育场,承办亚运会开、闭幕式绰绰有余。 虽然硬件条件堪称完善,但白璧微瑕,如果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在服务这个环节上仍有可提高改进之处。 本届世乒赛场馆广州体育馆由于地理位置远离市中心,周边缺乏商业配套设施;加上不通地铁,公交线路少,给观众看比赛、媒体现场采访带来了一些不便。在这方面,广州仍有改进的空间。 令人欣喜的是,广州去年在筹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时让绝大部分新建场馆落户大学城,既满足了大赛需要,又解决了赛后利用的难题,还顺便消化了大型综合赛事可能面临的食宿配套、志愿服务、门票出路等问题。如今渐次开工的亚运会新建项目也在遵循同样的实用、高效原则。 专业办赛 丰俭有度 多哈亚运会用28亿美元打造了一届空前成功的亚运会。但多哈也并非无限制“烧钱”,这个“家家后院流石油”的国家有很多场馆、设施也是临时搭建的,如多哈亚运会新闻中心就位于临时搭建的帐篷中。 在“钱”的问题上,2007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50亿元,经济总量超过了卡塔尔。但广州早在派团观摩多哈亚运会时就明确表示,要“节俭办亚运”,不是学不起,而是没必要学。 广东人的商业眼光历来被人津津乐道,广州办赛也一直有自己的“三精”原则。“精心组织、精彩圆满、精打细算”,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应该花的钱毫不吝啬。 中国历来有好客的传统。运动员、教练员下榻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距赛场仅5分钟车程,组委会除安排了比赛期间每15分钟一趟的穿梭巴士外,同时还为每支队伍配备了专车。 对自己“小气”。本届世乒赛筹备工作涉及办公室、外联、竞赛、宣传、市场开发、志愿者、大型活动等13个部门,全部是广州市各行各业和协会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开、闭幕式等各种大制作都没有外聘。 组委会所有筹备和办赛设备全部租、借用。除电脑设备租用了一部分外,桌椅全部从体育系统各单位挤出;配上桌布和椅套,同样显得典雅大方。国际乒联执委的会议室也是利用乒乓球台作为会议桌。 以人为本 细节决定成败 如何在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让广州人享受亚运,对于人口过千万且密度极高的广州来说是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广州亚组委已吸纳200多名诸多领域的“干将”为亚运筹备进行工作。在多哈亚运会上,也有24名广州亚组委工作人员进行“嵌入式”学习,与诸多世界一流的专业人士一起工作,熟悉大型赛会翻译、安保、信息服务乃至清洁工作的标准与流程,同时体会国际化的工作方式与职业的工作态度,力求为广州亚运会的软件工程“取其精华”。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作为本届世乒赛的官方酒店,承担了绝大部分参赛代表的接待任务。除了在餐饮、接待方面精益求精外,酒店还专门为有需要的来宾提供了礼拜用的房间。 本届世乒赛是2010年亚运会前广州举办的最重大的国际赛事,理所当然成为广州亚运重要的“练兵场”。世乒赛组委会在竞赛组织方面体现出很好的专业性,但个别细节也略有不足,如体育馆内地下通道路线设计复杂等。这些方面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与实际经验,更需要用心。 一个既专业又用心的例子是,世乒赛男团决赛的当晚,场内大屏幕上打出了有关赛后周边交通的温馨提示;在有准备地疏导人流、车流之余,也让人们心头平添暖意。 2010 期待“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许瑞生是广州市分管亚运工作的副市长,参加完2日晚的世乒赛闭幕式后,他3日飞往北京参加“两会”。许瑞生带着一个希望飞往北京,“举办亚运会绝不仅仅是广州的事情,也是全国的大事,我希望广州亚运会能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从2008年到广州亚运会前,广州要接连举办40多项国际、国内大赛。按照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的说法,“要让广州市民每个月都能看到顶级赛事,同时也为亚运好好练兵”。 遥望2010年,广州将用行动证明: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办一届出色的亚运会。(完)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