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我国民体质持续下降 总局积极应对群体运动发展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11:40  中国青年报

  从1984年的15枚金牌,到2000年的28枚,再到2004年的32枚,当中国军团逐渐成为奥运会上的金牌大户时,中国的国民体质状况却不容乐观,群众体育的发展更是存在诸多困难。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社会上开始流传“中国是金牌大国而非体育大国”的议论,尽管这种声音不占主流,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一种社会呼唤——中国要真正成为体育大国,不能只靠竞技体育的成绩,而要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共同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承载了这样一个历史使命,从政府相关部门的准备工作中可以看出,中国体育事业将迎来以“奥运争光”为最高目标转为群众体育得到重点发展的拐点。

  国民体质近年持续下降

  2006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对比2000年的调查结果,中国6岁~22岁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近视率、肥胖率却不断攀升。

  相关人士据此认为,20多年来,中国学生的体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同时公布的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完成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也能看出中国成年人因体力活动减少和营养过剩而出现的身体素质下降,肥胖率上升的问题。

  与此同时,对于有体育运动需求的中国国民来说,国内现有的体育场地也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国家体育总局在2004年完成的“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中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1.04平方米,远远低于日本的人均约19平方米。

  国家体育总局奥林匹克研究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表示,“重文轻武”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具体的表现就是中国人普遍注重德、智的发展,而忽视“体”的锻炼。任海认为,“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就不像西方人那样热爱体育运动,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这种观念需要改变。而奥林匹克运动正是希望通过体育教育人、培养人。奥运会在中国举办,正是帮助中国人培养体育运动精神的良机。”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表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承担了不同的任务。我认为,在2008年以前,国家在竞技体育上花这么大的代价是值得的,因为它提高了民族自信心,让世界知道了中国。2008年之后,中国不仅参加了奥运会,也举办了奥运会,甚至有可能成为金牌第一的大国,到那个时候,随着竞技体育承担的任务基本完成,就要让我们国民既看到体育精神,又能参与体育锻炼,享受运动和健康的乐趣。”

  总局积极应对群体大发展

  实际上,国家体育总局早已看到,北京奥运会对于推动中国群体事业发展的意义。

  对于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来说,近两年已经渐渐地感受到“后北京奥运时代”群体工作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群体司副司长续川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社会对体育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体育将不仅仅只是金牌的价值,还体现在体育对社会的发展所承载的作用上,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群众体育。

  续川表示,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使得群体工作的外围环境变得更好;但同时,群体工作也会更不好做,因为人们对群体的要求也会更高。

  据续川介绍,群体司从2004年开始实施一系列延续到2008年之后的工作。其中,始自2005年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预计将为全国10万个行政村修建小型体育场地。以如此大的规模为农村兴建体育设施,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

  另外,为了缓解公共体育场地的巨大缺口,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合作,从2005年开始加大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工作。在试点期结束后,预计到2009年,可以总结出一套成熟可行的操作方案。

  正处于立法阶段的《全民健身条例》,从2006年调研、2007年出初稿,目前已经进入国务院今年的立法计划。续川表示,这一条例将从法律上确立群众体育的地位,确定公民参与全民健身的权利和义务。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