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多数队伍处"陪太子读书"窘境 中国冰雪期待整体崛起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11:38  中国体育报

  新华社齐齐哈尔1月24日奥运专电(记者 梁冬)第十一届全国冬运会赛程过半,部分奖牌已各有归属。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出现在奖牌榜上的代表团却少得可怜。截至目前,已决出的90%以上的奖牌被哈尔滨、长春、解放军、齐齐哈尔等少数代表团所垄断,多数参赛队伍仍处于“陪太子读书”的窘境。

  共有35个城市1100多名选手参赛的本届冬运会,创造了参赛队伍、人数和规模的多项纪录。但表面上的繁荣无法掩饰当前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隐忧:过度集中的奖牌分布会不会影响冰雪运动的普及?

  冰雪项目一直被视作“富人的运动”。中国冰球协会副主席李丹平给记者算过一笔账:一个冰球运动员的一副球杆就得1000多元,一双冰鞋5000多元,一套护具更高达一万元以上。算下来,组建一支二十多人的冰球队,一年约花费上百万元。此外,冰雪项目的训练费用也高得惊人,一名冰上运动员即使在国内较为常见的滑冰馆里训练,每月的平均花费也在4000元左右。

  由于受冰雪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能开展冰雪运动的地区仅局限于经济并不富裕的东北三省,而南方发达省份则普遍对参与冰雪运动积极性不高。较低的普及率使这项运动常常面临资金的困扰。即使是在冰球运动开展得较好的哈尔滨,也只有一线队和二线队少数队员拿到工资,队员的月平均工资也就2000元左右,比起足球、篮球等热门项目运动员的收入,相去甚远。

  冰雪运动花费昂贵是不争的事实,但相对于经济因素,一项运动的普及更在于群众基础。齐齐哈尔本届冬运会取得了佳绩,除了东道主因素,其雄厚的群众基础也是重要原因。这或许是中国推广冰雪运动之路。

  尽管本届冬运会未能改变东北人一统天下的局面,但香港、澳门、无锡等南方代表团的参会,以及越来越多的南方本土化球员的出现让人看到了中国冰雪运动整体崛起的希望。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体育总局就提出“北冰南展”的想法,主要是从国内全面普及冰雪运动的角度出发,从而促进冰雪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本届冬运会让人欣喜地看到了实施这一计划的成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