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冬运会齐齐哈尔走笔(上):黑土地是共和国的脊梁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20日19:46 新华网
新华网齐齐哈尔1月20日电通讯:“黑土地”传奇——冬运会齐齐哈尔走笔(上) 新华社记者杨明、梁冬、徐宜军 绚丽的焰火冲向夜空,在这片“黑土地”的夜空上怒放出梦幻般花朵;一声声礼炮激越人心,炸出一幅幅令人浮想联翩的美景。 这是18日晚,第十一届全国冬运会首次在这个非省会城市胜利开幕的时候,千千万万的齐齐哈尔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在这节日般的庆典中,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齐齐哈尔市民太需要全国冬运盛会这把烈火点燃他们压抑了多年的心底激情了。可以说,这场焰火对于他们就是盼望中的凤凰涅槃,是他们告别困厄,走向新生,唤醒自信、自豪感的炮声,”齐齐哈尔市市长刘刚动情地说。 这场焰火表演反常地长,居然持续了半小时之久。只有齐齐哈尔市民知道,这场焰火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共和国的脊梁 很少有人知道,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一门火炮诞生在齐齐哈尔的兵工厂;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场焰火产自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有着800多年的建城史,曾作为黑龙江的省会达200多年。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记录着共和国成立后的辉煌,拥有一大批“共和国长子”的重点工业企业。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这里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云集,拥有被周总理称为“国宝”的、生产出1·2万吨水压机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拥有“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拥有生产最大型火炮的三大军工企业,每个大型企业都有万名职工以上,是我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 50年代到60年代初,齐齐哈尔成为“共和国的脊梁”,大批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的毕业生以能在齐市大企业工作为自豪。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长王铁静说:“当时,我们背靠‘沙发’——在苏联‘老大哥’的援建下以及国家‘南厂北迁’战略布局的背景下,齐市成为全国发达城市之一。” “黑土地”的阵痛 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由于受中苏关系和“十年动乱”影响,齐市的工业企业出现了近20年的投资断裂。另外,为了支持大庆的建设,齐齐哈尔以牺牲精神,连续13年对企业实行“停三开四”停产限电措施。这一切,导致了工业的徘徊不前。 进入到90年代中期,国有工业整体亏损,陷入低谷,此前的10年间,全市工业净亏损高达31·5亿元!大批的国有企业倒闭、停产,大批的职工下岗失业。 “如果7、8年前来齐齐哈尔,你会看到许多工厂内杂草丛生,厂房没有玻璃,工厂不冒烟,职工没工资,技术骨干纷纷逃离,”刘刚痛心地说。 “如果是5年前,你到齐齐哈尔,每天都会看到大批上访职工静坐在市政府楼前。当时,每月能有200元的工资就不错了,而且是分四次发,太困难了!”王铁静伤心地回忆。 一位张姓出租车司机回忆当时的情景几乎掉了眼泪:“那可是大批的高等学府的高材生呀!一家人全都下岗的情况惨烈得令人心痛。我就是个大学生,在国企工作。停产下岗后,我一家人没收入,只能靠喝玉米面粥,吃咸菜,咬牙应对。你说,这是齐齐哈尔人的错吗?我们是在为国家奉献!”(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