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田径第一人破世界纪录50周年 谢刘翔为国人圆梦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1月18日09:06  东方体育日报

  “昭示中国体育春天来临的燕子”

  1957年11月17日上午10时15分,一个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纵身一跳,打破了世界女子跳高纪录,被外电誉为“昭示着中国体育春天来临的燕子”,她就是中国田径名将郑凤荣。昨天上午10时15分,郑凤荣陪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中国体育界元老何振梁等步入在北京华彬大厦举行的“郑凤荣首破世界纪录50周年庆祝仪式”现场。来自体育界、文艺界的200多位嘉宾出席了这一仪式,而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国际田联主席拉明·迪亚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体育协会暨奥委会会长霍震霆分别发来贺辞与贺信,共同见证了这意义非凡的时刻。

  刘鹏局长昨天高度评价了这一纪录的意义:“新中国体育由老一代运动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半个世纪之前正处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郑凤荣‘惊人的一跳’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风采,也给在当时艰苦环境中奋斗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不仅要把老一辈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传承下来,还要发扬光大。”当时在国家体委国际司工作的何振梁先生回忆自己翻阅破纪录后外电的反应,心潮澎湃:“当时正值国际势力制造政治事端,导致我们退出奥运会及国际田联等组织的年代,郑凤荣破了世界纪录,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体育的力量……振奋了民族精神,打破了一个‘

神话’——就是所谓‘中国人不行’的‘神话’!由此开始,中国跳高界三人五破世界纪录,田径界打破束缚,出现了王军霞、刘翔……”他还意味深长地谈到了中国足球:“……不像有些人讲中国足球不出线是正常的,出线是不正常的,真是奇谈怪论……还是毛主席的那句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而一身红衣、精神抖擞出现在大家面前的郑凤荣则表示:“今天并非是为了纪念我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把老一代运动员教练员聚集在一起,弘扬过去的精神,将好的传统、精神传下去,为明年的北京奥运会鼓劲儿!”

  多亏了周总理……

  郑凤荣接受过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接见和关怀,但说到对她影响至深的,莫过于开国总理周恩来。

  1957年10月20日,早就对郑凤荣的情况备加关怀的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抽空去北京体育学院赛场观看郑凤荣参加的中苏友好田径赛跳高比赛。那时外界就认为她破纪录的可能性很大,但或许由于得知周总理专程过来看自己比赛,郑凤荣在1.75米这个高度上裹足不前。当郑凤荣万分难过时,周总理捧着一束鲜花,送到了郑凤荣的面前。当时郑凤荣完全懵了,还是在贺龙元帅提醒下才匆忙接花,周总理说了一句让她受用终身的话:“你还年轻,时间长着呢。你一定能打破世界纪录!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但会有郑凤荣,还会有李凤荣和张凤荣……”受此鼓舞,27天后郑凤荣果然破了世界纪录,而破纪录的第二天,郑凤荣还专门给周总理写信致敬。

  “文革”时,郑凤荣也受到摧残,“我几次都不想活了,说实话,如果不是想到了还有周总理,或许还有出头的希望,我当时已没有任何活下去的意义。”而周恩来也在关键的时候对郑凤荣等一批运动员给与了关心,帮助她度过了1971年诊断出腮腺肿瘤那段最艰难的时光。

  郑凤荣至今常说:“我是周总理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有此思想,她毫不犹豫地将运动健将勋章和国家发的各类奖章都捐给国家博物馆了。“何振梁老师也说希望我不是昙花一现的人物,我至少现在还能为国家做贡献,我没有辜负周总理对我的培养。”

  昨天纪念仪式上,主持人李扬也善解人意,摹仿了一段周总理的发言,郑凤荣笑了:“太像了!”

  传奇教练揭秘“东方一跳”

  从太阳升起跳到太阳落山

  50年前的这个日子,平凡又不平凡,在那个纪录背后,有很多秘密……

  打破“老大哥”迷信

  郑凤荣的成功离不开黄健教练。当时中国田径队请了三位(前)苏联专家领导五个项目队,教练不够,苏联专家就指定毕业于莫斯科体育学院的黄健来带跳高运动员,他就这样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田径专职教练”。

  因为“第一”,黄健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加大训练量,结果被苏联专家严厉批评;而且他帮助郑凤荣一起确定的“剪式跳高姿势”在莫斯科训练比赛时也受到苏联权威的指责,“他说了一句我终身难忘的话,不改跳俯卧式,你们永远破不了世界纪录。”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老大哥”的反对与批评意味着什么,但黄健在郑凤荣等支持下硬是坚持下来,那个特殊的日子,郑凤荣用剪式创造了世界纪录,她的跳高姿势还被命名为“东方式”。“我们从苏联专家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在这一点上,他们错了!”

  “神秘失踪”的一只鞋

  因为预见到郑凤荣破世界纪录,从1957年开始就一直有摄影记者盯郑凤荣的比赛,也由此留下了郑凤荣破纪录的珍贵一刻,不过这张照片引起了一些波澜……

  首先是大家发现,郑凤荣跳过栏杆时只穿了一只鞋,这件事还引起了周恩来总理好奇地询问郑凤荣。“当时有外国运动员这样试了,据说效果不错,我们那时的跑鞋当然比不上现在那么轻盈,很多国外运动员摆动腿都不穿鞋。我们试了,效果也很好,就光着一只脚跳了。”不过当时国内的田径训练都在煤渣铺的跑道上进行,光着脚跑带给郑凤荣的是伤和血,但并没有让她畏惧,“每次训练完脚上全都是血,就包一包第二天接着跳!”

  由照片还引发一点风波,就是外界指出郑凤荣穿的鞋鞋底偏高,“破记录的那双跑鞋还是在苏联定做的,我们当时还没有那样的技术。”一量,鞋底是1.3厘米,就以这个数字通报了国际田联,这个纪录最终被承认了,1.3厘米也成为国际田联统一的规格。

  夜色中的白手绢

  “能被承认的纪录必须在正式比赛里进行,先是一次国际交流比赛没破成,然后是北京市的比赛,那天本来比赛顺序是男跳在先,临时改成女跳先进行了,其中是不是因为有我比賽的原因就不太知道,反正这次破了!”当时有描述“几百个帽子被扔向天空”。赛后美联社发表著名评论:“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以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六亿中国人不会永远是落后的选手了。”

  谈到奇迹的创造,郑凤荣认为最重要的还说“苦练”:“那时提倡‘三从一大’,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轻伤不下火线,回宿舍经常是最晚,吃饭经常吃冷菜,从有太阳的时候一直跳到晚上都看不见了,还在继续跳……”

  黄健介绍:“那时天暗了横竿看不见了,就拿一条白手绢挂在横竿中间,看得见了。”郑凤荣说:“一堂训练课跳几十次。一年的训练课是309堂,比外国运动员要多了一倍。一年里边参加比赛是27次、28次,是现在运动员不能想象的。”

  对后辈

  我感谢刘翔

  郑凤荣爱好很多、社会活动很多,当然她不会忘记自己的专业——田径,作为一个开先河的人物,她对晚辈取得的成绩也毫不吝啬赞叹:“全世界来讲田径是天下,代表一个国家的真正水平。特别是近几年刘翔在一系列的大赛当中表现得非常辉煌……刘翔拿了冠军,我作为一个50多年从事体育工作的人,真的非常感谢他。”

  她也曾做过开办田径学校的尝试,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支持,但最终因资金问题难以落实作罢,昨天仪式上,一些田径教练带来了一些好苗子让她过目,“成绩上跟国外的差距还是明显的,但身体条件比我们好多了,看他们怎么练吧!”

  “我认为我是为跳高而生,但是我不能为跳高而死了,因为我没有这个机会。”郑凤荣的这个遗憾非常简单,那就是在她巅峰时刻因为外界原因无法参加奥运会。从运动员的角度这一遗憾似乎永远无法弥补了。

  但现在她也得到了一个新的机会,“我明年将以火炬手的身份参加奥运会,要没什么变化的话,这也是我为奥运会做出贡献最好的机会吧!”

  谈自己

  永远二十岁

  这几天可把70周岁的郑凤荣忙坏了,虽然纪念仪式得到中国田联的支持,也有一些企业朋友的赞助,但是涉及活动的方方面面还需要郑凤荣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加上为了参加这个仪式,两个女儿携带全家人分别从美国、加拿大赶来,家里又平添了不少热闹的气氛——活动举办的当天,郑凤荣一直忙到早上3时30分,然后6时多就匆匆起床了……

  穿20年前的旧衣裳

  “啊哟!你今天穿戴得可真漂亮!”面对老朋友的客气话,快人快语的郑凤荣立马揭底:“漂亮什么呀?都是20多年前的旧衣裳,显得年轻一点,我不是说了,永远20么?”朋友们会心地笑了……

  确实,郑凤荣有一句口头语:“我在精神上永远20。”那可不是受广告的启发,郑凤荣完成破纪录的一跳时刚好20岁,那个年龄纪录着汗水和艰难的极限,也纪录着荣誉的顶峰。而昨天上台讲话时她又一次次以“年轻”的激情和风趣把大家逗乐:“你们怎么不鼓掌啊?”

  而这种年轻跟她的性格也有关系,按照她丈夫的说法:“她就是个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人!”给人提意见她可从不顾对方是领导还是群众,“很多人都说我郑凤荣是大炮筒子?我不是炮筒,我是炮弹,我老自我爆炸。”

  “果树大使”创收4亿元

  不管是老领导何振梁,还是“球友”刘小光,都称郑凤荣是“社会活动家”,从昨天吸引来著名电影演员于洋、配音朗诵大师殷之光、赵丹的女儿舞蹈家赵青、相声演员牛群,以及一堆企业界名流就是最好的证明。打郑凤荣主动离开公职开始,她就尝试着和社会各界人士打交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尝试,今年她还担任了“北京果树大使”,据说自打她当了大使,北京果农收入一下增加了4亿元,昨天他们还专门派代表给郑凤荣送来了“奥运花”和“奥运鲜果”。

  而由她参与组织并担任领队的中国明星羽毛球队和

乒乓球队也好不红火,成员有侯耀华、臧天朔、刘晓庆、郑均等一长溜儿,而郑凤荣保持良好的身材也是多年不懈练习
网球
和羽毛球的结果。

  此外,郑凤荣参加的文艺活动也不少,她和丈夫段其炎都喜欢京剧,段老爷子好拉胡琴,郑凤荣配老生,还有了几段“保留曲目”。相比之下,另一感兴趣的东西——书法就没那么系统,可两个月前一次以书会友时,郑凤荣兴致由来,写下漂亮的“一笔虎”,见者无不称奇,“那天真是状态好,连写字带署名一气呵成,后来再怎么写也写不了那么好了。”昨天这幅字也和范曾黄胄等大家作品共同展出。

  哪儿需要我就往哪儿飞

  郑凤荣的丈夫段其炎也是跳高运动员,首届全国运动会冠军,“第一届全运会时,我获得女子跳高冠军,他是男子跳高冠军,后来出了一本画册,我们俩的照片恰好紧挨在一起。”不过现在郑凤荣可没心思顾老板,她的心思全在外孙辈孩子身上,就连昨天她很多时间都用在逗外孙、外孙女身上,连拍全家福才最后想起叫自己的老伴上台。

   “我的大女儿在温哥华,二女儿在芝加哥,已经有三个外孙女和一个外孙子,哪里有需要我就飞到哪里……有一个孩子现在打冰球、有一个在练田径、另一个在学习体操……”

  在这个天各一方的家里,风风火火的郑凤荣保持着“孩子般的天真”(刘小光语),而且很认真地担任着几个孙辈的“总教练”。

  人物简介

  郑凤荣1937年5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一个贫寒家庭,从小即酷爱田径运动。1953年她代表山东省参加华东区第一届田径运动会,被“传奇教练”黄健选入国家田径集训队练习跳高。1954年在全国13城市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即以1.45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全国纪录。

  1957年11月17日上午10时15分,在黄健指导下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尼尔保持的1.76米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也是打破跳高世界纪录的第一个亚洲运动员。1959年邮电部在发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邮票时,以郑凤荣为原型设计了一枚跳高邮票。

  1963年郑凤荣越过1.78米的高度,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1959年,她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4年被评选为“建国35年来优秀运动员”之一,1987年国际田联授予她“国际田联75周年纪念奖”,1995年5月15日经何振梁先生推荐,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在人民大会堂向郑凤荣颁发“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郑凤荣曾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历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专职副秘书长、中国体育服务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董事长等职。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张晓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