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亚洲撑杆跳女皇情迷圣地亚哥 高淑英一年长大十岁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09:27  全体育

  云上的“假日”在中国,一个28岁的女人,遵循的道路通常是及时嫁人、次年生子,随后安逸平淡地做一个妻子、母亲。在中国,一个28岁的女运动员要做的,则是在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尽量贡献热能,为退役做好准备。然而,高淑英,亚洲跳得最高的女人,在接近28岁时,却梦想着另一种生活。

  文/严小琰

  无论对作为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还是对自己的人生,高淑英多了一项选择。北京奥运会后,除了结婚、退役,她还想继续撑杆跳高,不去想还要打破多少次亚洲纪录,不去想高高在上的伊辛巴耶娃,只因热爱这项运动,她就可以继续飞下去。高淑英无疑是幸运的,在年少时离开山东后,上海体院接纳了她,成就了这位女子撑杆跳高亚洲一姐的振翅起飞。而在职业生涯进退维谷之时,美国恋人哈里斯的出现又为她寻觅到了一片新空间,将职业生涯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情迷圣地亚哥

  外界一直只知道,高淑英从2006年才开始走出国门,前往美国加州交流学习,一去经常就是大半年。但很少有人清楚,加州的这块训练基地对高淑英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而她进入圣地亚哥训练基地也是基于某种奇妙的缘分。

  “2005年的时候我在美国玩,朋友带我去了趟圣地亚哥,特地带我参观了圣地亚哥训练基地的田径场地。”回忆起两年前那趟旅行得到的意外收获,高淑英至今满怀唏嘘,“那次我真的只是去玩,只是没想到自己会发现这么一块好地方。那里是一个综合训练中心,练什么项目的都有,那规模国内可能也只有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才能比了。”

  高淑英对于圣地亚哥基地可谓一见钟情,赞赏全写在她神采飞扬的眼睛里。“不是随便一个运动员就能在那里训练的,基本上都是要达到一定水平才准许享用那里的资源。我当时在场地里看到的有很多都是奥运会、世锦赛冠军,还有许多在美国国内成绩很好的运动员。”高手云集,而且齐聚同一片场地训练,这样的场面让高淑英看得目瞪口呆,而这些高手们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高水平也让初来乍到的她目不暇接。“这样的场面在我们学校里是根本看不到的。”

  想起自己在上海体院里独自一人默默训练的孤独,彼时彼景难免让高淑英心生羡慕。在上海体育学院竞体校,高淑英基本上是整个田径场里年龄最大,水平也最高的运动员。看着身边一大群十来岁的孩子做着不成形的技术动作,再高水平的运动员也找不到训练的感觉。高淑英在那样的环境里常常感到孤立无援,没有比较,没有相互竞争,有的只是自己和自己较劲。“训练的时候就得有几个水平和你差不多的一起练,大家互相竞争,有好的榜样就学,有不好的就给对方指出来,这样才可能进步。”但是,“亚洲一姐”只有一个,学校里根本找不到第二个,甚至可以及得上高淑英一半的训练伙伴都遍寻不着。“没有合适的人一起练,训练就提不起积极性来,练到后来都没劲了。”高淑英的烦恼也正是上海体工队甚至田管中心的烦恼所在。他们一直想为这个中国女子田径的代表人物提供最好的训练环境,但始终没有合适的地方出现,直到高淑英自己看上了圣地亚哥。

  “那个时候,一离开圣地亚哥训练基地,我就对自己说:‘我有一天一定要在那里训练。’因为再没有比那里更让我心动的地方了。”心中植下了对这片场地的渴望,高淑英回国后就向中心领导积极推荐,表达了前往加州训练的渴望。而当时正在为寻找训练场地发愁的中心领导,得到了高淑英自己提出的要求,也相当支持。“那个时候真叫是‘一拍即合’啊!”回想起两年前为自己争取来的这次出国训练的机会,高淑英依然会感叹自己的幸运。一方面是田管中心的联系、运作,一方面凭借着自己真正的实力水平,高淑英很快就被位于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训练基地接纳,促成了她这两年来成效卓著的

留学之旅。

  仿佛一场艳遇,从无意间的初识,到最终功德圆满,亚洲女子撑杆跳高一姐在2006年伊始,走入全美数一数二的训练基地。

  圣地的滋养

  进入圣地亚哥基地并不容易,高淑英抵达美国在基地附近安顿下来后,暗暗对自己要求:要珍惜这次机会,别人怎么练,我也要怎么练,甚至要比他们更勤奋。然而,当她真正开始在这块热土上挥汗训练时,这里的节奏、强度、方式方法,以及训练观念都出乎她的意料。“我刚去时,看到那里的运动员都是一周四天,一天两练,我觉得他们都太勤奋了,我一天才练一次跟他们比简直就是偷懒。”

  照着美国人的方法,高淑英依样画葫芦,也跟着上下午各练一次。“起初两天就觉得特别累,心里还想着,坚持一下习惯了就好了。没想到后来居然开始发低烧了,一发就是一个星期。”

  高淑英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体如此不争气,在她急着想赶上别人的脚步时,却以生病来提出抗议。“后来我才明白,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因为我和他们的差距不是某一个单一的方面,而是整体的。而且,差距最明显的就是身体素质这一块。”高淑英开玩笑地说,“基地里随便一个小女孩身体都比我壮,我在那里出现,不熟悉我的人还以为我是工作人员而不是运动员。”有了这层认知后,高淑英反而释怀了,她将训练量降到一周两到三个全天训练,还有一到两天只练半天,周末休息。很快她便适应,并且很契合地融入到基地的训练节奏中。

  “关键还是训练伙伴。”高淑英说,“我在那里找到了许多很棒的训练伙伴,我们相处起来就像朋友,但训练时又像老师和学生,他们的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高淑英嘴里的那些训练伙伴,大多数都是田径界的大腕,比如美国女子撑杆跳高名将德拉吉拉。这位老将已年近40,然而在退出舞台很长一段时间后,为了2008年奥运会,她又重新回到了训练场。高淑英时常会和这位老将同场训练。德拉吉拉超长的运动寿命给她上了一堂震撼的教育课。

  “我刚到基地和他们聊天时总说自己老了,我告诉他们:我年龄很大,是个老运动员了,我都快28岁了。”高淑英说到这一段,自己都笑翻,“结果他们听完都笑我,因为几乎这里每一个在训的运动员都是三十岁以上,有很多老将都在奔40岁去的路上了。”

  正是有了这一群比自己还“老”的朋友,高淑英就像多了一大群资深教练和标准动作示范师。“以前在体院竞体校光听史美创指导讲技术,但是没有标准动作让我看,我不知道正确的动作到底应该怎么做,也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来到圣地亚哥训练基地后,高淑英第一次跳技术,就有人上来指出她的问题。“雅典奥运会男子撑杆跳高冠军蒂姆-迈克当时就在我旁边训练,看我跳完后他就跑上来跟我说,你技术、助跑、起跳都很好,就是撑杆的专项动作还存在问题。”经迈克这么一指出,高淑英果然发现了自己的技术问题,这也是她一直以来成绩停留在瓶颈,无法形成突破的关键。

  “他们的技术都是插杆以后身体向上腾空,而我是有向前倾的趋势,向上却不够。”发现问题后,高淑英在之后的每次训练中都注意纠正自己的动作。尽管对于她这样一位技术早已成形的老运动员来说,改变技术实属不易,但是在那些比自己更年长的美国人面前,她率先改变了心态,把自己看成一个年轻运动员,随后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改进技术,至今她还在孜孜不倦地精雕细琢。不光技术,高淑英还在计划着把自己的速度、力量再提高“两个台阶”。“我们亚洲人的爆发力和欧美人就是有差距,我现在空中动作还是不太能控制住,所以还得要上两个台阶才赶得上他们。”

  高淑英的职业生涯就像获得了新生一般,从连续几年的停滞不前到突然出现了抬头的趋势。“连快40岁的德拉吉拉都没把自己看老,我又怎么能算老呢,简直就还是小朋友嘛。”今年4月,高淑英在美国田径邀请赛上跳出了4米55的高度,打破了此前由她自己保持的4米53的亚洲纪录。随后在6月的纽约大奖赛上,她更是跳过了4米66的高度,一下子将自己的亚洲纪录提高了十多厘米,成绩涨幅惊人。

  “圣地亚哥基地的训练环境给我的训练带来了激情,在里面大家都练得热火朝天的,我也跟着特别带劲。最近能跳出这些好成绩,我想,跟我换了这个新环境有很大关系。”高淑英坦言,以前在国内,训练和比赛的气氛都让她觉得压抑。虽然老师、领导在赛前都让她放松心情,可是自己就是放松不下来。“可是在美国,也没有领导看着,而且比赛也很频繁,比得多了,输赢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比赢了很轻松,比输了也不会背包袱,能冷静地总结自己在比赛中出了哪些问题,下一次怎么来避免。不会像在国内时输了比赛,老觉得对不起大家,跟犯了什么错误似的。”环境的变迁影响着人的心态,高淑英就从中尝到了甜头。

  尽管今年9月在大阪,高淑英没能正常发挥,把自己在美国的好状态带到世锦赛上,但是走下比赛场地的她并没有非常沮丧和懊恼,反而能够自我安慰,很平静地给自己找问题。“一年里,在美国一呆就是好几个月,不仅生活习惯悄悄发生了变化,连思想上也受了影响。美国那种自由的思想也彻底改变了我的心态,现在的我思考事情更理性了。”即使是北京奥运会,现在的高淑英想起来也不会有担心害怕的情绪,压力自然小得多了。

  美国一年,长大十岁

  从2006年进入圣地亚哥基地,高淑英一年里的大半时间都会在美国生活。去年3月入住之后,一直练到7月才回国,而今年从1月的冬训开始,直到8月中旬要去日本参加世锦赛才总算离开了基地。“美国的训练基地不像我们在国内都住学校里。那里就是纯粹训练的地方,训练完了大家各自都回家,所以生活上什么都要靠自己。”高淑英在圣地亚哥,几乎是与史美创教练相依为命,而史教练不在身边的日子,更是一切要靠自己。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美国第一次比赛破亚洲纪录。”现在想起来,高淑英还觉得心有余悸。“那真的是非常小的一场大学比赛,当时也不知道怎么了,状态就特别好,一下子就把亚洲纪录给破了。可是比赛太小了,小得连尿检程序都省了,这可把我急坏了。”根据国际田联的规则,比赛当天一定要进行尿检,否则即使是破世界纪录的成绩也将被视作无效。

  “那会儿可把我急坏了。”高淑英说,比赛结束都三、四点钟了,第二天还是礼拜天,美国田径协会的人到时候都不上班,周末放假。我要找人帮我做尿检都没处找。”这样的情况,高淑英在国内时根本没遇见过。“在国内可是什么都有人安排好了,上哪比赛,要带点什么,比赛完了要干嘛,自己根本都不用操心。”可是独自在异乡,在美国比赛,什么都得自己来。“没有尿检,我的纪录就得作废,这怎么行?我当时心里就想着,今天晚上我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得找人帮我把尿检做了。”

  后来,高淑英在美国朋友的帮助下,总算找到了美国田协的人。“他们派了一个人过来协助我取尿样,尿检结束都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简直急死人了。”那一次的经验,才让高淑英明白,中国运动员就像襁褓里的孩子,始终受着教练和领导的保护,而国外运动员才是真正的职业化,比赛、训练一切全靠自己。

  “运动员和教练在国内是师生关系,但是在国外,人家却是搭档、工作关系,他们还有自己专门的体能训练师,也是合作关系。”高淑英在圣地亚哥基地里,不仅师从史美创教练,在力量训练房里,每一位体能教练也都是高淑英的教练。但说是教练,离开训练基地后,教练和运动员之间根本没有明显的界限。“那些老运动员自己都能当教练,所以教练本身对他们也只是辅助作用,也因此运动员和教练员平日里都是玩在一起的朋友。”

  说起和美国朋友们在一起的生活,高淑英还得为自己晒成小麦色的皮肤喊冤不已。“除了训练工作,外国人周末都喜欢聚会开个派对什么的,我们在加州,更是海滨圣地啊!”因此,几乎每个周末,基地田径场里的运动员们都三五成群,开着车往海边奔去。“基地边上就是湖,但是大家更喜欢开20分钟的车,后备箱里还带着自行车,然后到海边晒太阳去。我最喜欢的就是到海边去烧烤了,骑着车晒着太阳,不过刚去那会儿晒得都褪皮了,那可真不是一般的黑啊。”自从和美国运动员打成一片后,高淑英也逐渐习惯和适应了美国生活,照她的话说:出去比赛,能像美国人一样,当作郊游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