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山城乒球沃土重建专业队 培养子弟兵成首要任务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03:18  重庆晚报

  扎扎实实培养子弟兵

  引子 两年前,重庆康德乒乓球俱乐部成立,告别重庆多年的乒乓球终于重新回到了这块沃土之上。但去年的冲超失利和今年的乒超降级,这支没有子弟兵的年轻队伍始终在国内乒乓球赛场上风雨飘摇。“有了自己的阵地,就必须建设自己的队伍。”这是现任重庆市体育局长吴建华上任之初许下的诺言。而目前,这个诺言已经几近实现。记者日前从市体育局获悉,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已经与杨家坪中学乒乓球队(原铁路体校乒乓球队)达成协议,双方将以联合培养的方式重建重庆市乒乓球专业队。

  掌门拍板 国球归来

  【点睛】在去年上任之初,重庆市体育局局长吴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提到一个问题。“重庆人的身体类型很适合发展

乒乓球这样的小球运动,而且我们现在已经有一支不错的乒乓球俱乐部队,为什么我们连一个本土的苗子都没有?”这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但在重庆竞技体育并不发达的现在,却又是一个必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当时,吴建华就当着记者拍了板:“明年之内,我们的乒乓球专业队一定要恢复起来!”

  “一定要有子弟兵!”

  去年的唐娜、贾贝贝和聂维,今年的李楠、桑亚婵和刘纯,重庆康德乒乓球俱乐部两次以买壳的方式保住了这座铁打的营盘,却无法留住那些流水的兵。在今年的乒超升降级附加赛上失利之后,已经连续两年尝到同一苦果的该俱乐部领导层也由衷感叹:“如果我们拥有一批由本土培养的高水平运动员,我们绝不会每次在关键时刻都处于如此被动局面。”在看到康德俱乐部连续两年折戟附加赛后,不少重庆市乒乓球界的名宿也纷纷呼吁:“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子弟兵!”

  掌门人吴建华拍了板,重建乒乓球专业队有了政策支持。但是对于重建专业队的执行者来说,这可不是个简单任务。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市乒协主席胡文平在今年初接到重建指示之后立刻陷入了思考:虽然重庆市乒乓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自从专业队解散之后,高水平的苗子却少之又少。队伍可以很简单地拉起来,但到哪里去找“兵源”?而且成立之后的专业队必然将承担组队参加2009年全运会的任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一个“半成品”都没有的专业队如何拿得出像样的成绩?

  这个问题一思考就是大半年,最后还是吴建华的思路为执行者松了“绑”。“十一运(2009年)亮相,十二运(2013年)再考虑成绩。”重建工程没有了急于求成思想的束缚,于是在今年下半年,乒乓球专业队的重建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联合培养 体教结合

  虽然没有专业队,但重庆市乒乓球的基层水平在国内却并不差。去年的全国中学生乒乓球比赛中,重庆市杨家坪中学的选手在张勇国教练的带领下,面对众多专业选手也曾取得过全国第五的好成绩,这样的成绩,也给了专业队重建者信心。于是在今年下半年,胡文平主动联系到杨家坪中学,希望以运动技术学院的名义以联合培养的方式与该中学共建新的重庆市乒乓球专业队。

  目前的杨家坪中学乒乓球队以前铁路体校专业队为班底,年龄段从小学到高中不等,总共三十人左右的运动员队伍应该说是囊括了整个重庆市该年龄阶段的精英。运动技术学院看重的正是这帮孩子的年龄优势和潜力,之所以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希望在目前没有专用基地的现有条件下,通过学校提供场地训练、学院提供专业编制的模式来达到培养专业队员的目的。胡文平表示:“因为条件有限,因此起步阶段我们需要学校的支持。”而另一方面,和学校合作的模式也符合目前“体教结合”的趋势。“这些队员应该只能算是专业队的二三线梯队,最终能够进入专业编制的毕竟是少数。因此目前这样的模式应该是最科学的,既不耽误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也能够让真正高水平的运动员脱颖而出。”

  运动技术学院的联合培养模式一抛出,很快就得到了杨家坪中学的支持,双方目前也已经签订了合作协议。专业队成立的挂牌仪式预计将在11月进行,据了解,在乒乓球专业队成立之后,重庆运动技术学院还将专门为乒乓球、羽毛球和

网球等小项目设立一个“小球系”。

  重庆乒球三起三落

  1953年,当时作为西南局首府的重庆成立了新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支乒乓球队“西南战斗队”;为备战第一届全运会,四川乒乓球队也于1958年在重庆市首先成立。成立之后,重庆队在接下来的20年内一共为中国国家队输送了包括胡炳权、叶佩群等近20名队员,成为新中国乒乓球发展的重要基地。重庆体工队于1971年成立,但很快于1975年便撤销编制,这使得重庆乒乓球人才流失严重。1989年到2002年之间,重庆乒乓球体工队又先后两次成立并撤销。半个世纪中,重庆乒乓球已经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历程。

  专业底子实在薄

  获悉重庆乒乓球专业队即将重建,记者采访了目前负责杨家坪中学乒乓球队训练的张勇国教练。经历了重庆乒球几起几落的张勇国,此时的心情显得很不平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重建专业队的确是好事,但现在重庆乒乓球的专业底子太薄也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手下已经囊括了目前重庆乒乓球界的精英,但张勇国对自己这支队伍的评价却并不高。“我们一共三十来人,虽然在重庆业余乒乓球比赛中从1998年就一直开始拿冠军,但拿到专业层面来看,真正符合高水平标准的太少。”张勇国掐指一算,他目前手下有水平较高且有希望在专业队出成绩的队员数过去数过来只有三个,而且都是10岁到13岁年龄段的小孩。“要组建一支有希望的专业队,起码要找够12到16名高水平的苗子,在重庆市范围内,这个指标很难达到。”因此张勇国打算去观看不久将在外地举行的一个全国中学生比赛,目的就是希望在低年龄段为重庆专业队挖来人才。

  尽管底子薄,但张勇国对于重庆乒乓球专业队的将来还是很有信心的。“我们现在没有马上可用的人才,因此两年后的十一运会我们不能抱什么希望,能组队参加就不错。不过十二运会就可以憧憬,我相信再有三四年时间,只要重庆专业队的第一批苗子成长起来,我们还是很有希望的。”

  自力更生

  国球扎根没有“捷径”

  【点睛】 “或许在2009年十一运会之前,我们可以通过花钱引进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让新专业队出成绩的目的。但是这样做,对于我们专业队本身的发展没有一点帮助。”在专业队即将恢复之际,重庆市体育局局长吴建华还在延续着他稳扎稳打的思路。“所以至少在几年之内,我们不会花这个冤枉钱,而是要扎实地搞好基础力量的培养工作。”

  “重庆也出过世界冠军!”

  稍微了解重庆乒乓球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块出过很多乒乓球人才的沃土。比如说陈应华拿过世界冠军,陈平西当过中国国家男队的队长,还有国内乒坛名宿马金豹等等,他们都是正宗的重庆崽儿!

  吴建华的信心是有根据的:“首先,重庆拥有全国很多地方都比不上的乒乓球群众基础,这对于我们发展乒乓球相当有利;其次,重庆人的身体条件中有灵活、快速、爆发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在小球项目方面都很适合。”因此,根据吴建华的思路,只要稳扎稳打,重庆的乒乓球项目应该很有希望。“专业队成立之后,我们不会花钱去引进一线队员。现有的队员如果有符合条件的,我们将自己组队参加十一运会。而在十二运会的周期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花钱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希望通过高水平的训练手段和理念来带动重庆本土选手的水平提高。只要循序渐进,我们的乒乓球很有希望。”

  俱乐部“收编”专业队

  随着专业队的成立,专业队与俱乐部的合作趋势在所难免。胡文平表示:“有康德这样一支职业俱乐部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肯定会和俱乐部进行合作。”

  根据胡文平的设想,专业队与俱乐部的合作原则为:运动技术学院出人出编制,俱乐部则通过经济投入的方式将专业队“收编”为自己的梯队。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可以确保康德俱乐部在队员培养上能够达到自身造血的目的,另一方面,专业队员通过职业联赛的锻炼也能提高在全运会上的战斗力和

竞争力。对于这样的合作模式,康德俱乐部总经理张平可也表示了支持:“我们搞乒乓球的目的就在于帮助重庆重振国球声威,因此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我们肯定支持合作。”

  本栏稿件/记者 范天亮

  网络编辑:王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