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刘国梁专栏:为奥运强势攻坚 创新革命勇闯四关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09:29  《乒乓世界》杂志

  中国的乒乓球能够发展至今,举国体制是成功的最大保障。五十年的长盛不衰凝聚着几代乒乓人的心血、智慧与付出。他们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书写了国球的文化,弘扬了国球的精神。前辈们的丰功伟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为晚辈后学,我们的工作是继承、延续和发展。我们与各兄弟优势项目比尚存差距。今天利用这个机会与各位领导同仁学习交流,把我队最有体会的几个问题向大家作以下汇报。

  一、强势攻坚,奥运大计,塑造人才,打造精品

  中国乒乓球队五十年长盛不衰的历史,其实是一部几代乒乓人牺牲奉献,自强不息的历程。对我们来说,信念只有一个——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2003年,中国乒乓球男队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我们的前任将队伍由低谷推向了高峰,两次奥运尽收,四次世锦赛包揽。夺取成绩仅是保本,而出现闪失,就是失职!我们一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锐意发展,充分地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个性。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队成了众矢之的。世界诸强不甘下风,将打败中国人当作了共同的心愿。他们相互交流,科研合作,跨国集训,逐渐形成了世界打中国的格局。当时我队的实力并不占优,47届世锦赛和雅典奥运会的男单失利,恰恰证明了此言不虚。

  随着乒乓项目在奥运会上将双打改为团体,仅有三人可以报名出战,并兼顾团体和单打,无疑加大了我队备战参赛的难度。现实和时间告诉我们,不能搞普遍意义上的提高,而是要统一思想,集中优势,全力以赴打造精品。我们的队伍需要硬汉,需要战神!我们打造的人要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以奥运决战北京为标准,日常利害关系不大的一般比赛,仅是检验,胜负不必耿耿于心。但我们需要关键时刻能够拿得出,顶得上,确保横扫千军。这是我们主攻的方向!

  长期以来,总局、中心领导对综合素质教育和以德治队极为重视,几代乒乓人一直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凝聚力为政治思想工作的主线,在赢取运动成绩的同时更加重视塑造人才的系统工程。他们反对那种见难挪窝,改换门庭的偏见,坚持在乒乓球的阵地里塑造、培养时代的精英,并通过乒乓实践来升华乒乓人生的价值。他们将德育放在首位,而反过来又作用于事业的发展。“关键时刻是打人,打人的综合素质。”“做什么人,打什么球。”就是乒乓界追求德育与事业高度统一,人球合一的最高境界。

  而马琳竞争奥运会的过程,就是我队追求这个境界的过程。

  马琳资质极佳,是不可多得的乒乓人才,作为直板打法顶尖高手,他多年来名列世界前茅,实属难能可贵。他平时训练充满灵感,公开赛、世界杯赛得心应手,但六次世锦赛征程,三次老二,一次铜牌,当打之年两次奥运,先前委屈落选,雅典又单打饮恨。对此,马琳不甘心,教练组不死心。2005年上海世乒赛单打决赛失利后,震动比较大,教练组觉得要想大用,必须痛下决心。于是,厦门封闭训练为了加大力度,我们有意安排了他与往日的克星詹健对局。为对他从难要求,场外裁判故意错判、漏判、罚分,马琳很快败下阵来。对此教练组罚跑万米。下午安排两人重打,场面稍有好转。面对两次失败,教练组认为,作为常胜的主力队员,平时难逢这种机会,正好打造综合素质,于是继续加压,安排了晚上全队观摩的第三次补打。最后,他身心投入,合格过关。一天三赛在队内震动极大,许多运动员都说“教练组对主力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在重压下,马琳自觉改造,积极主动。他减体重跑大台自找苦吃,自我加压逢赛必拼,意在提高竞争能力。一年多的付出有了明显的进步,49届世乒赛是他有史以来发挥最好的一次,但距离成功还差那么一点儿。下来之后,总局领导、主教练指出,为了奥运还需持续磨练,要求他端正态度,正视打击。能够承受打击,方能坚强翻盘!那天晚上,我们开了绿灯,平时不许喝酒的马琳酩酊大醉,我们从他的自言自语中能听到心中不甘的呐喊!联想马琳一年多的坎坷艰辛,回想刚刚结束的惨烈比赛,我们的心都碎了,那不是怜悯,而是感动!我们衷心地期待着男队又一个战神奋然而起!08奥运是个谜,竞争仍在延续。

  二、创新——承上启下,锐意领先,创新革命,勇闯四关

  (一)创新的理念

  创新历来被中国乒乓球队视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我们的奥运夺金,打造精品的计划,必须通过创新来加以实现!创新的成功主要靠对世界乒坛发展规律的了解,对项目制胜规律的把握。

  在中国乒乓运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始终围绕着一条正确的宏观指导思想来开展。60年代的“快准狠变”,70年代的“快狠转准变”,80年代的“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没有明显漏洞”,都是运动发展的历史坐标。在国际乒联的46项创新中,中国队就占了27项,占58.7%。

  我队创新的宏观目标是在赢得运动成绩的同时,取得打法上的领先,只有这样才能拉大距离,长治久安,从信念上、能力上全面击溃对手。我们创新的微观作法是,通过超前的创新,赢得有效时间。也就是用超前的理念指导,用先进的实践手段练就领先的技战术,并利用对方学习、模仿之时,再进行再创和人才的培养。

  随着频繁的接触和高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技战术也几乎无密可言,我们刻苦练就的新招、奇招一经推出,便很快被人移植模仿。因此备战奥运创新的时机要讲究策略。

  另外,在理论指导思想和创新理念的支持下,我们的运动员长期训练比赛在第一线,他们头脑灵,切身感受深,会产生想法和灵感。我们要善于抓住这种偶然和苗头,总结、归纳、因势利导。

  (二)创新的实践

  随着规则的变革,世界乒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从种种发展迹象中预测世界乒坛将酝酿着一场技术革命的到来,而只有抓住这场技术革命的主旋律,才可在这场争夺中占据有利的位置。论创新,王励勤的创新之路更加引人反思。

  王励勤身体条件得天独厚,技术实力充足,是三届世锦赛男单冠军得主。王励勤正手、出台球的优势虽然突出,但有些弱点亦较明显。因此他还有突破的空间,保持正手的优势,创新反手技术,两者结合,化劣为优,就会如虎增翼。按规律他的创新必须经历四关,即认识关、掌握关、使用关、胜负关。

  在王励勤创新的四关中,我们事先就估计到:在认识关上有障碍,而在胜负关时则更为困难。创新开始,他是执怀疑态度的。对此我们采用了“逼和帮”的策略。“逼”就是在训练中强化,意在掌握感觉。“帮”是请有着相似经历的孔令辉诚恳地向他交流自身创新不利,提早退役的遗憾,意在帮其想通。待三关过后,老大难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的理念是:凡是学习新的东西,都有一个输球的过程,现在的输球是为了奥运的赢。对此我们算过帐,是能输得起的。亚运会不安排,是为了创新,上半年的几站公开赛输球,也是为了创新。在创新稍有起色时及时肯定,在发现赢后保守,输后虚心的问题时,抓住时机,开展工作。在半年的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练员对工作不能说了、教了就没责任了,关键是要看效果。通过培养王励勤内功的过程,我们觉得塑造人才的软功要比疾风暴雨更练人。艰苦的过程,换来了王励勤的质变。在第49届世乒赛中,开始他还是按部就班,结果形势极为不利,当他使用创新技术后,形势马上改观。

  我们的创新离不开身体素质,尤其是规则改革后,没有好的素质作基础,创新则成无源之水。我队于1997年就聘请了专项体能教练来队工作,通过工作使全队加深了认识,正课努力,下课加班已蔚然成风。

  我们的强化训练、管理在科学的监控下进行,科研工作应当追求指导启示实践的境界,而不是跟在教练员身后做经验总结。每一课题,我队都派精兵强将参与其中,为了共同的奥运目标,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科教结合,势在必行!我们期待着自己的科研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竞争——机制功能,措施保证,高压磨练,挑战极限

  男队的系统竞争始于1991年,当时队伍正值低谷,为了调动激情,解决赛练关系,男队教练组提出以内部竞争为主(国内,队内),将每人年均二、三十场对外比赛,扩大为近150场左右,用机制,用比赛促进了训练。

  放眼我们的现役主力,技战术上已有微弱优势,但他们的综合能力还不尽人意。2003年世锦赛王励勤负施拉格,2004年雅典奥运会马琳负老瓦,王皓决赛败在柳承敏拍下。分析失败,绝非技不如人,而是怯于争斗,败给自己!因此,在雅典奥运会后新周期,我们始终将竞争放在队伍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为了选拔人才,磨练队伍,我们进行了新的尝试与创新。我们采用6分赛制,意在加大难度;我们在一、二队同步的竞争,意在完善竞争体系,调动全队的积极性;我们明晰竞争排名的作用,意在体现优胜劣汰,量材而用;我们与中央五台联手直播,意在心理加压,扩大影响;我们推出PK生死战,意在体现加重竞争的残酷与激烈,其氛围效果绝不亚于世界大赛。

  这次竞争选拔是我队有史以来,历时最长,争夺最为激烈的一次。我们的主力都没有奥运冠军和大满贯的光环,他们带着理想、追求、荣誉、责任,还背着厚望、自尊、利益的沉重包袱投入了这次旷日已久的竞争。历史与现实告诉他们,在中国乒乓球队只有赢得集体的信任,才有争光的权力。暂时的失手,局势的变化,排名升降,都经常使他们坐卧不宁,他们绞尽脑汁地钻研苦练,在高压煎熬下,掰指计算着排位,报名的时间,脑子里盛的全是比赛、争斗、参赛。极限最有磨练价值,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当然我们绝不是盲目蛮干,一切举措运作均在计划之中,备战奥运也有着松紧宽严的阶段,严紧高压是升华的基础,待到临赛前夕,我们将变换节奏安排。这次大赛备战的封闭训练刚刚结束,我们在调整期加大了与运动员的交流、沟通,同时向全队宣布,教练组的用人标准是枪口一致对外,是决不输给外国人。这时,我们发现运动员紧绷的脸马上松弛下来。我们正是用平时加压,赛前减压的方法来调整出运动员在大赛中的最佳状态。

  艰辛的付出,换来丰硕的回报。49届单项比赛,我队精英尽数杀败宿敌会师决赛。

  四、业务会诊——群策群力,知识共享,教运互动,携手攻关

  业务会诊始于1991年后,形式开始由整个教练组与一名主力之间进行,其他教练视同己任、语重心长,主教练则集思众议、择善而从、最终拍板定案。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在实践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令人难忘的是2005年的心理会诊,那时雅典男单刚刚失利,上海世锦赛在家门口,势在必得,于是希望心理会诊助我队一臂之力。会上,教练组带头,并启发队内有人气有威望的老队员发言,大家从对立角度谈感受,聊战机,说利弊,有的探讨对方,有的现身说法,大家围绕着男单决赛中的心态感受,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争论,散会回味。正是因为心理会诊的成功,帮助我们出色发挥,将两年前失去的男单金牌揽入怀中!

  此外,我们为了改善教练组与运动员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教练组与运动员之间的互动活动。在活动前我们互相提醒,要放下架子,方式由分管教练入手,逐步指向奥运的指挥者。在听取意见时,要求教练员不插话,事后不心中存怨,许多运动员打破顾虑,从事业出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我们探讨了师徒关系,受教感受,在会议上我们明确了赛场原则,丰富了教学艺术,增进了师徒感情,为我们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竞技体育,奥运为尊,我们的规划、计划围绕奥运而定,我们的备战——塑造精品、创新、竞争、心理等项工作也将围绕奥运进行。现距奥运开赛仅有一年,我们要振作精神,调动最大的潜能,待到奥运之时,我们将满怀信心地接受祖国对我们的检验!(刘国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