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体育教师剖析柳承敏现象 劲敌一环节居各项之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20日08:32  新华网

  新华网萨格勒布5月19日电(记者曹剑杰)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的体育教师郝哲19日在萨格勒布举行的第10届国际乒联体育科学大会上,宣读了他对雅典奥运会男单冠军、韩国选手柳承敏的研究报告。

  23岁的郝哲自谦地说,在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乒乓球专家面前班门弄斧,他感到诚惶诚恐,而与会的中国乒协官员则称,郝哲就“柳承敏现象”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将韩国选手视为头号劲敌的中国男队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柳承敏在男单半决赛中淘汰了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在决赛中以4:2战胜夺冠呼声很高的中国选手王皓,夺取了韩国自1988年以来第二块奥运会男单金牌。当时,正在北京体育大学求学的郝哲决定将柳承敏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在一年后完成了题为《柳承敏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技战术特点的研究》的论文。

  论文发表后,在国内

乒乓球界引起较大反响,先后获得“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论文一等奖”和“全国体院优秀论文一等奖”,还引起了国际乒联的注意。2007年4月,郝哲意外地接到了国际乒联的邀请,请他在萨格勒布
世乒赛
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体育科学大会上宣读他的论文。

  中国乒协副秘书长、国际乒联体育科学委员会委员张晓蓬博士认为,郝哲的论文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借鉴价值,是众多有关柳承敏技战术研究报告中最有分量的一篇。

  根据郝哲的研究,柳承敏的最强势技术是发球,发球净得分率居其他各项技术之前,通过发球的落点和旋转,来破解或削弱对手的强势技术的发挥。反手位是柳承敏的第二强势技术。以侧身拉斜线为主,配合推挡、搓球和侧身拉直线。郝哲还发现,柳承敏的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阶段的得分率非常高,但相持不理想,三四板之后失误明显增多。

  张晓蓬表示,郝哲年龄不大,问题看得很透,在乒乓球研究方面是个可造之才。(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75,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