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观众眼中的残运会:营造最佳氛围 生命因拼搏而美丽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07:42  云南日报

  

观众眼中的残运会:营造最佳氛围生命因拼搏而美丽

  

观众眼中的残运会:营造最佳氛围生命因拼搏而美丽

  孙晓云杨峥徐雁摄

  “看春晚千手观音时我流过一次泪,是因为感动;看残运会比赛时我几乎每次都会落泪,不仅仅是因为感动,更包含了震撼、激动、敬佩等复杂的感情。”魏先生是某民营企业老总,残运会期间,他特意把生意交给副手打理,每天穿梭于数个场馆观看比赛。

  在第七届全国残运会赛场内,我们看到无数观众起立鼓掌的身影,他们在这充满激情的体育盛会中收获了感动、领悟、激励,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气氛最好的一届残运会

  “这是历届残运会比赛中观众最多、最热情的一届。”这是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听到各代表团成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承办田径、轮椅篮球和举重比赛的新亚洲体育城,每天都会出现观众排队等候入场的火爆场景。能容纳12000人的场馆每天上座率都超过了七成,尤其是13日恰逢休息日,观众观看比赛的热情更加高涨,从下午到晚上都把场馆挤得满满当当。在星耀体育馆经常可见的场景是——爆满的观众在馆内不断掀起震耳欲聋的声浪,馆外排着百米长的队,等待入场的观众则急得直跺脚,不断好言恳求着安保人员网开一面,放自己进场一饱眼福。出于安全的考虑,篮球竞委会被迫采取措施——限制观众进场人数。结果引起了很多观众的不满。篮球竞委会主任孙宏昆告诉记者,为了这件事,有人甚至告到了组委会,质问残运会明明是免票观赛,为什么不让他们进场。“我们能体谅观众的热情,但我们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结果他们还跑去告状,你说我们冤不冤?”在举重馆内,同样的场景天天在上演,除此之外,游泳馆、排球馆等各大场馆观众也是天天爆棚。

  甘肃日报的一位记者感慨地说,在他多年采访的经历中,这是现场观众气氛最好的一次残运会,也是无障碍设施非常齐全到位的一次残运会。他说,从几天来在昆明各个赛场采访的情况看,可以肯定除了一部分学生和机关工作人员是有组织的外,绝大部分观众都是自发前来现场的。每天游泳馆都是座无虚席,就算挂出“观众已满,请观看下一场”的告示牌后,依旧有市民在大门外不甘心地守候着机会。赛场上运动员在顽强拼搏,看台上观众倾情助威,使得气氛非常热烈。除此之外,这位记者还细心地观察到,云南观众素质很好,不乱丢东西,也不占用残疾人设施。虽然场内设了电梯,但观众很少使用,都自觉地尽量留给残疾人使用,有时很多人去

卫生间,大家都依次排队,决不占用残疾人使用的卫具。

  “微笑着与生命争显美丽”

  正如硬地滚球运动员胡振宇在自己的名片上所写:“生命跟我开了个玩笑,我微笑着与生命争显美丽……”,残运会每场比赛,观众都被生命之美所震撼。在

乒乓球赛场,一位老人流着眼泪看完比赛后说:“运动员要坐着轮椅接球,要用不完整的手臂发球,要克服身体的障碍弯腰捡球,这是多么困难的事,可他们都做到了。”

  肖代利是一位来自重庆的普通农民,和周围的很多同乡一样,他几年前来到昆明打工。两年前,一次不幸的

车祸导致他下肢瘫痪。他生活在昆阳,平时靠经营一个小杂货店来养家糊口。这次残运会在昆明举行,他产生了前来观赛的想法,并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开赛几天来,肖代利的几位同乡和在昆阳的朋友都不辞辛劳,每天轮流陪伴他从数十公里之外的昆阳驱车赶到新亚洲体育城来观看比赛。“我自己也是一个残疾人,所以更能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肖代利说:“我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给他们加油、鼓劲,而他们在赛场上的那种拼搏精神对我也是一种鼓励。”

  在妹妹的陪同下,洪女士一大早坐着轮椅来到了坐式排球的比赛现场。坐在观众席上,洪女士显得特别开心,比赛中不断地为两个队喝彩、加油。洪女士说:“我觉得他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太让人感动了。”除了坐式排球之外,她还想去看看脑瘫足球,因为脑瘫足球在所有体育运动中应该是最艰难的一个比赛,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而洪女士的妹妹在观看了比赛之后,也感触颇深,表示会尽量抽出时间,陪姐姐一起观看比赛。

  盲人足球比赛在云南师范大学场馆里举行,大学生们也“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自发组织,早早来占好位置观看比赛。怎么做才能既上好课又看球?学生们想出了好办法——一个系的同学头一天就商量好各自分工,有课的上课,没课的来看比赛,课后马上赶来的人就能凭着同学的描述大概了解前面的赛况,可谓看球学习两不误。几位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系里有几位志愿者专门为球队服务,看着他们能与运动员开心地谈笑,大家都挺羡慕,当不了志愿者,做一个为运动员加油的文明观众也不错。

  “特别观众”眼中的“特别英豪”

  开赛两天来,省残联游泳馆总是爆满,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观众席上一个拿着相机的中年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把手中的相机镜头时而对准在泳池中奋力拼搏的运动员,时而瞄准观众席上的普通人,他没有挂着任何工作证件,却和很多运动员、教练员都很熟悉。

  这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叫张义,是贵州铝厂工会干部,这次是请了公休假自费到昆明,专门为拍摄残运会而来。张义从1985年开始迷上摄影创作,过去他擅长民俗、风光和小品,但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不但改变了他的创作风格,也让他的镜头告别了熟悉的对象,从此转向一个崭新的创作领域。2004年,名不见经传的贵州残疾人游泳队来到贵州铝厂集训,在厂工会从事宣传工作的张义第一次把镜头对准了一群默默无闻却身残志坚的孩子。“当时其实只是工作需要,没想到那一次接触我完全被他们影响、改变了。那一段时间拍他们训练,看到他们的真实生活,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的乐观向上,他们的坚韧不拔。当仔细端详一张张拍下的照片,那一个个细节对我完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

  “说实话,在真正接触了解这些残疾人运动员以前,我对残疾人的印象还是同情怜悯。但那次拍摄经历带来的震撼重新让我反思,在那些勇敢的运动员面前我甚至感到惭愧,我们很多健全人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挫折时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毅力还不如残疾人。从那时起我决定不再拍摄过去迷恋的风花雪月的画面,而全身心地去拍摄这些残疾人运动员的比赛、训练和生活,我要把这些展示给更多的人,用照片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2004年张义拍摄的一组贵州残疾人游泳队的作品获得全国摄影比赛二等奖,而同时那些被他的镜头记录下的残疾人运动员也在当年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更激发了他的热情。此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到赛场、到训练场,甚至深入到边远山村那些运动员的家里,拍摄了大量图片资料,他还到北京举办展览,一些老干部看过展览拉着他的手说他为残疾人,为整个社会做了件大好事。

  这次残运会在昆明举办,距离贵阳很近,这也给一直没有机会拍摄大型比赛机会的张义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张义说:“我要用耐心、爱心继续拍摄他们,他们是我心中的英豪。”他希望能拍出一些更好的作品,像当年解海龙拍的《大眼睛》催生了希望工程一样,能够再次在全社会引发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帮助。

  侯婷婷 饶勇 杨红川(云南日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1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