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奥运火炬突破工艺“瓶颈” 管壁最薄处不到0.4毫米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21:40 第29届奥运会官网
今晚,在壮丽的中华世纪坛前,全世界人们见证了2008年奥运会又一杰作的诞生——北京奥运会火炬及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隆重发布。为了能让这支华丽优雅的火炬由梦想变成现实,设计团队同样付出了坚信的努力。 随着云纹图案和设计调整相继进入尾声,2006年4月3日,以联想创新设计中心首席工艺专家韩小勤为首的工艺实现子团队,开始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方案首版制作。他们要在两周多一点儿的时间里,突破火炬薄壁整体成型、云纹腐蚀雕刻、双色氧化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艺,最终完成火炬手板。 薄壁整体成型,是最具挑战的工艺环节,但按工艺计划只有六天的工期。韩小勤亲自赶往浙江宁海,指导供应商进行工艺制作。整整五天五夜,韩小勤几乎都没合眼。提起那段日子,韩小勤说:“其实用线切割进行火炬内外表面成型的时候,加工速度并不快,因此并不是没有时间睡觉,只是我一闭上眼,脑海里就都是‘祥云’火炬的影子!如果是用橡皮泥做立体模型,哪里弄掉了一块儿,我还可以再找一块儿橡皮泥补上去,但是铝合金切削加工,一旦哪个环节出了点儿散失,切下来的部分就没法子补上去,就会功亏一篑!我放心不下火炬,就索性到车间里面守着线切割机加工。” 到了最后切割上下端面的收尾阶段,韩小勤凭着自己30年工作经验形成的职业感觉,隐隐感觉到切割程序好像有问题,立刻叫停进行切割程序验证,并坚守在机床旁直到完成最后的端面切割,火炬外型整体成型顺利实现。 听到韩小勤从宁海传回的“火炬整体成型成功”的好消息,设计团队成员都长出了一口气。章骏也在确认完色板颜色后从常熟飞回北京,等待云纹图案加工进展顺利的好消息。2006年4月12日,常熟合作工厂消息传来,但并不是大家预想的好消息!来自工厂的照片显示,云纹效果显然没做好,表面有明显杂点! 两根“祥云”火炬造型铝件都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设计团队有点儿坐不住了!关键时刻,李凤朗当即安排韩小勤和章骏亲自赶往常熟坐镇工厂。第二天早晨七点,韩小勤和章骏赶往机场。飞机晚点,飞抵上海已是下午两点。改乘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常熟已是日薄西山!章骏和韩小勤马上和供应商一起开会探讨问题所在和解决办法,结论是图案腐蚀前的遮蔽工艺有问题。两根火炬造型铝件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是在目前基础上修改完善,还是重新制作?章骏和韩小勤抓紧跟李凤朗电话沟通。李凤朗建议韩小勤和章骏想办法在现有基础上修改完善。 章骏带着自己亲自从工厂里挑选出的两个经常做纹样修补的熟练工人,开始长达几十小时的漫长手工修图。修图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将修补好的铝材进行一系列酸碱处理之后,火炬上半部分的云纹图样还是与期望的效果有很大差距。时间紧迫,就这样将就了,还是大胆一搏?就这样把不满意的方案提交给北京奥组委显然不符合设计团队一贯追求完美的风格。征得李凤朗同意,韩小勤和章骏采用模具蚀纹工艺做最后一搏! 这是一个相当有挑战和风险的决定!经过前面几轮处理,要做云纹图样处理的火炬上半部分管壁已相当薄,最薄的地方甚至还不到0.4毫米!接下来工艺处理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先要打磨抛光。章骏和韩小勤坚持采用手工抛光以确保万无一失。做抛光的小伙子想趁着章骏不注意,把铝材拿到机床上抛光。章骏疯了似的抢了过来,并决定换一个老成持重的老师傅来做手工抛光。从下午五点到晚上十点多,在老师傅唰唰的打磨声中,章骏和韩小勤提心吊胆地穿过了抛光这道工序。 为确保在薄壁上蚀纹和着色的成功,韩小勤和合作工厂一起在样板上做了大量试验,积累了丰富经验。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了应对措施。2006年4月18日,对联想设计团队来说,是一个吉利的日子。23点58分,“祥云”火炬终于跨过了蚀纹和着色两道难关。章骏高举着做好的“祥云”,兴奋地大叫“谁要也不给,谁要也不给”。——因为,这里面承载了太多的汗水、泪水和兴奋!兴奋让章骏忘记了千里奔波和彻夜修图的疲惫,4月19日凌晨2时50分,章骏怀着无法抑制的兴奋心情,给设计团队全体成员发送邮件分享成功时刻的喜悦。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