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有基础才有生命力 从三国“国技”看柔道前景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01:19  江淮晨报

  近几年,先后采访过散打和跆拳道的全国锦标赛,此次在芜湖采访女柔全国锦标赛后,对三个分别属于中韩日三国的国技有了较深刻的印象。尽管事先有心理准备,但涉及奥运会选拔的女柔比赛冷清到观众不超过两位数,还是令我始料不及。

  散打是中国特有的武术项目,在吸取了各武术流派特长的基础上,还汲取了摔跤、拳击、柔道和跆拳道等项目的精华,能用拳、腿和摔等攻击手段演绎出变幻莫测的组合,被西方人称为中国功夫。多年来,中国散打在与世界上任何格斗类项目的交手中,都以悬殊比分获胜,这其中就包括最凶狠的泰拳和在西方影响最大的职业拳击。中国的散打之所以能发扬光大,不仅在于它的威力,更在于它的观赏性和通俗性。在散打的全国锦标赛赛场,观众愿意买票捧场,第一是冲着散打的好看,第二是因为能看得懂。群众既然喜爱散打,很自然地就愿意投入其中,在河南、安徽和山东这些省,开设散打课的武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一大批,有的武术馆校居然能招到近万名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选材自然有非常大的余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国散打锦标赛上能进入前六名的选手,拿世界冠军易如反掌。

  

跆拳道尽管是舶来品,但它不同于影视娱乐方面的韩流来得快走得也快,它所崇尚的“道”与儒家的思想吻合,所以一刮进来,就迅速漫延,并大有生根发芽之势,尤其是跆拳道进入奥运会后,中国在大级别上两届都拿了金牌,更引起希望与奥运项目接轨的省市的高度重视,纷纷成立了专业队,中国的女子跆拳道迅速火了起来。

  散打的学生多来自农村,而学习跆拳道的大多是城市的孩子,许多家长都表示,孩子们练了跆拳道后,变得懂礼貌、会做人了。而不少白领丽人在经过跆拳道的短训班训练后,发现自己的身材变得更苗条和匀称了。正因为有了这两个最简单的理由,如今的跆拳道训练人数呈几何数递增,选材自然不是难事。在全国锦标赛这种档次比赛的观众席上,有孩子自己来的,还有孩子拖着家长来的,场面也比较热闹。记得去年在浙江金华举行全国锦标赛,陈中、罗微这样的大牌出现,曾引起“粉丝”们的狂热追捧。

  日本的柔道正式成为比赛项目的时间是上世纪60年代,这要远远早于跆拳道和散打,但多数中国人开始知道柔道应该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部《姿三四郎》的电视连续剧,从这部电视剧中不难发现,柔道也有自身的魅力。但遗憾的是20多年过去了,中国出了柔道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比跆拳道多得多,但就是很难推广,原因很简单,是柔道的规则令多数观众望而却步。多数人只知道“一本”,但知道“瓦扎力”、“由果”和“库嘎”的凤毛麟角,在

芜湖赛场上,当一位裁判向记者解释每个得分动作的细节和要领时,这位裁判自己都笑了,他说,不给你看详细的规则,短时间内说不清。在免收门票的女柔比赛赛场,上午还有几个观众进场看个热闹,可下午都不见了,原因很简单:看不懂。

  据圈内人士介绍,柔道只有在辽宁有市场,这是因为在那里的普及工作做得好,辽宁的基层队伍在选拔苗子时,会有一大批候选人,这可能正是辽宁柔道人才辈出的原因。柔道作为中国的奥运会夺金重点项目,如果仅仅靠一个辽宁省去承载这一重任,显然很不现实。看来,柔道在中国还得从普及做起。

  ·特派记者 韦韬·(晨报芜湖今晨专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