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好开幕式等于奥运成功了一半 怪点子太多老谋子头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04:35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李承鹏

  很久没有这么早起床,但没有因早起而疲惫不堪,开车行驶在北四环上,呼吸着清冽的空气,回忆着昨晚理好的提纲,脑子兴奋而热烈,但三个小时的会议下来,我却糊涂了,正如发言时我对张艺谋说的:“估计现在张导你没有因座谈而对开幕式更加清楚,反而很乱了……”我注意到他有点无奈的表情。

  4月14日上午8时45分,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邀请14位首都各界人士前往奥运大厦座谈“我所期待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主持会议,刘淇、刘敬民、蒋孝愚、张和平先生等重量级人物到场,有社会精英,也有一部分选拔到会的群众。

  “一个好的开幕式,等于奥运成功了一半”,这话说得很好;可中国的问题不在于没人关心,而是关心的人太多,然后就乱套了,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精英,当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恨不得表现出对中国五千年历史了解得比自己的掌纹还透彻的样子,强力向组委会及张艺谋建议,就像卖弄和讨好。现在,回顾一下周六上午的会议——

  张艺谋的发言有点“官样”

  刘淇先生的发言短小精悍,很好;张艺谋的发言有点“官样”,理解……

  最先发言的是一个长相俊朗的艺术学院的男生,看得出来他在笔记本上准备得很仔细,但效果像是拿着几张纸在进行诗歌朗诵,一个座谈会的发言居然念得声情并茂合辙押韵,感动得坐在旁边的我差点哭了……又不是现代新诗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对开幕式有用吗?

  一个叫“于凯”的首都汽车公司的司机倒有点意思,虽然有点“北京化”,过于突出北京胡同和天桥文化,没考虑到北京奥运其实是全中国的,但因为他代表群众,很真诚,也很有内容,我喜欢这样的发言。

  

北京交通台的女主持人把电台热线剪辑出来播放给与会者听,林林总总的建议似洪水般冲击着耳膜,估计这时候张艺谋就快被热线意见弄得有点晕了,由于时间关系被中断,姑娘说:其实还有很多重要的声音……

  然后是新奥集团的一位经理和桑兰发言,无实际内容,几乎就是现场“喊口号”,也许那位帮桑兰代的笔,结尾处甚至有义勇军进行曲的

歌词

  一名来自“门头沟”和另一名来自“顺义区马坡镇”的农民兄弟没有给出具体建议,主要感言为“没想到我们农村人也有机会见到这么大场面,真的很激动……”但很可爱,也很可敬,奥运在中国举行本来就是让老百姓开心和激动的。

  “专家”出场就是场听觉灾难

  上面的我都能接受,但“专家”们出场,是一场听觉灾难,可能还有点视觉灾难,因为有专家因回顾历史说得摇头晃脑,舞之蹈之,受不了——出于礼貌,我不便点名。

  专家说:外国的上帝创世纪什么都没有付出,希望有光,就有光了,希望有风,就有风了,却把亚当的肋骨拿来做了夏娃;而我们的盘古却是把自己的眼睛当成了日和月,把身体当成了天地山川,这是一种献身,这是一种高下之分……专家还说:你们看汉字,为什么“明”字,是左“日”右“月”,为什么我们的《易经》中的“易”却是上“日”下“勿”——他还说,请注意,下面其实是代表“月”,请问为什么,为什么?我想了很久没有想通这是为什么,我更想不通这和奥运开幕式有何相干?

  一位教授开始论“不可踩用高跷和采用抖空竹的原因”,因为据研究“高跷外国有了,空竹外国没有”,还有专家说“变脸”是中国独有,这还用您说吗?

  一位北师大教授兼博导兼民间文学教研主任的发言就像在做“民俗论文”,这位专家还要在奥运开幕式里坚持出现一大帮“威风锣鼓”“安塞腰鼓”,这倒没什么,关键是他还要对这些明显迎合陕北来的老谋子的动议冠以种种哲学和历史文化的深层次理念,本科以下学历不可能懂。

  一位来自体育大学的院长女士放了幻灯片,又是古代的蹴鞫和另外一个什么东东,张艺谋很认真地看着……我不知道为什么专家总是要拿古代的中国运动说事儿,显示历史OK,但蹴鞫和现代足球有什么关系?前两年中超有个开幕式就搞过这玩意儿,从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视觉而言,没有历史感和美感,有点搞笑(但我现场没敢说)。

  一位号称自己“并没有做什么详细准备,随便说两句”的专家兼一级作家发言,居然从“盘古开天”说起,然后论及炎帝及黄帝的故事及其相互关系……大约用了三倍于规定时间的时长论述宇宙史和人类史,大而无用,很像当年翰林院的大学士。我想,没准备都这样,要是头晚准备好了,岂不发言到了明年8月8日才落停?

  在座专家里,只有北大张颐武先生的发言是我所喜欢的,他只用了三分钟,表达了“不要太多理念,好看就行,希望组委会力排众议”的意思,在那些人发言时,我俩私下议论着,对某些专家其实“不是来出主意的,而是来显摆文化的”深恶痛绝。

  六点“反发言”

  我被专家们搞晕了,我突然想打乱原本准备的提纲,因为我认为:如果像专家们这样高谈阔论下去,弄得和当年玄奘在印度谈经论战一样,奥运会开幕式没法办好……我瞥了一眼已被忽悠得面露疲色的老谋子,根据现场专家们的发言,作了大意如下的六点的“反发言”:

  一、其实我们都不是真正意义的专家,不要自以为能要求奥运开幕式去“干什么”,最多是提醒一下“什么不能干”,就像对张艺谋电影的评价一样,提醒他不要去犯某些硬伤,不要“扎了那么多刀人还没死”这样的让大家笑场的情况出现。(气氛有点紧张,好在看得出我没有恶意,有人轻松地笑了)

  二、所谓中国民俗特色实在太博大纷繁了,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没搞懂所谓特色是指什么(我联想到有学者居然动议穿汉服进入开幕式现场,太搞了、也太难以统一那么多民族了),北京奥运千万不要搞成一锅“民俗大杂烩”,我最烦的就是“春晚”,最烦那个民歌大联唱,晃来晃去最后没记住一首歌也没记住一个歌手。(我注意到有人在笑,但也有人满脸不忿)

  三、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是不是会浮现出无数小孩子做天真状“哇”地一声扑到场中央一个巨大的熊猫身旁,然后和平鸽飞起,然后冲出来一帮光膀子大汉敲锣打鼓,然后是一群穿着对襟衫的老人开始在舒缓的音乐中打起太极拳……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在每届中国式运动会开幕式上都会出现的画面太平庸太形式化了,千万不要干这个,有点搞。

  四、刚才很多专家都提起了历史,没错,但我们不要把神话像连续剧一样一个一个铺排下来,时间长,没有重点。雅典奥运叙述了希腊神话是因为它在西方有定论而且清晰,中国神话却因为我们的地大物博和民族众多太纷杂太没有统一定论,上哪些神话没有定论,容易弄得乱七八糟。

  五、针对很多专家主要论及“北京胡同和天桥”的民俗,我建议别把北京民俗文化表面化,虽然叫作“北京奥运”,但其实是全中国人民的奥运,要兼顾其它城市、地区;而且从我现场参加过超过十届的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界杯开幕式的经验,像空竹、踢键子甚至玩煮面条的锅盖这样的小道具不符合那么宏观视觉的转播。

  六、我们太想把中国的东西一股脑地拿出去了,我们的误区在于太强调所谓“理念”所谓“民俗”,其实在历史故事和传说中选择世界人民所熟知的重点就行,比如三国、比如西游记、比如武侠……我早在去年张艺谋刚接到聘书时在《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就说过“张导太适合搞奥运会开幕式”了,他的理念太够了,让他拍得好看,一定理念就在里边了。(这时候,一个之前纵论了炎黄二帝和人类史民俗史的教授痛感我的发言充满着对权威的挑战,很不快地质问我:不要理念怎么行,最耳熟能详的是中国菜,我们那么深厚的……我说:这是座谈会不是PK会,请听我说完好吗?当时我想,要是PK的话,在电视台身兼四个PK式谈话节目主要辩手的我一定把他老人家架到云霄上去)

  最后我说,奥运会是北京的,也是中国的,是全世界的,你得让老外看出好来,不要死抱住民俗。其实,奥运会开幕式应该做好“减法”,而不是把各种民俗东西来一次乱炖,从视觉而言要清晰。比如《印象刘三姐》就不错,也很民俗啊——“我不知这样的会为什么要请我来,我知道张艺谋您现在脑子一定很乱了,一定不知道怎么搞才好了,最后一句忠告是,不要听专家的,领导的……少听。

  我只用了五分钟发言完毕,比规定用时少了三分钟,因为我要主动给下面冗长的专家腾时间,但不知为什么,我发现专家们除了张颐武之外好像对我有点不屑。

  张艺谋看上去有点累,有点不知就里,他最后总结发言,但我只记住一句,“做奥运开幕式的工作,我常常开会,一直在开会,听各种意见,简直比我拍十部电影开的会还多”。

  然后,散会。组委会给了我一个奥运福娃作为纪念,我点了一支烟呆坐在会议室门口,脑子很晕,想不起专家们到底给了奥运开幕式什么建议,上帝?盘古?炎帝?肋骨?煮面条的锅盖?易经?对了,还有专家建议要表现出“皇室”风范,说《英雄》里那句“大风”就很棒!全体起立——大风啊!

  写到这里,我知道以后奥运会开幕式工作部再也不会找我去策划、座谈了,我这人太不识趣,但我也求您了,以后别让我开这样的会好么?

  最后,祝福张艺谋导演及助手们能设计出一个漂亮而有意境的北京奥运开幕式,毕竟,中国人民,比中国专家人数要多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