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艾冬梅唤醒体育民生关注 有困难退役运动员如何生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08:50  东方网-文汇报

  叶志明

  艾冬梅,“魔鬼教练”王德显的昔日弟子,因生活所迫,在北京通州的一个农贸市场练摊,同摆在那些花花绿绿服装一起的,还有她无奈出售的16枚奖牌。

  艾冬梅与队友一起状告王德显侵吞其工资奖金,在漫长诉讼期内,本来生活拮据的她雪上加霜,不得不走进农贸市场,“抛售”16枚凝聚她青春荣誉与拼搏付出的奖牌,其中有一枚是她跟随王德显夺得1999年北京马拉松冠军的金牌。几天来,艾冬梅的遭遇和困境,唤醒了大众对体育人广泛的民生关注。

  首先,我们关注这些退役运动员的生存状态。被扣克薪水,就业困难,收入微薄,幼小的孩子嗷嗷待哺……众多的不顺利,集中在艾冬梅一个人的身上,看似一个被命运戏弄的非典型个案,却反映出体育界一个不小的群落生存状态的不如意。

  这个群落到底有多少人,这是一个边际模糊的概念。据悉,我国现役的在编一线运动员二三万人,加上作为他们的基础的二线、三线运动员,和推行职业化俱乐部制的足球,以及自然生存的

台球
高尔夫
球、武术等,总人数约60万。运动员是“吃青春饭”的行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水平的下降,他们都面临着退役的又一道门槛。

  将我国体育训练体制比作一金字塔,那么,能够进入国家队集训,进入备战奥运会序列,可以说是占据了金字塔的塔尖,而能够在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上披金戴银的,可以说是塔尖上的皇冠,而刘翔、“亮晶晶”等奥运明星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塔基中的大多数人,由于分流早、抽身快,较好地完成了社会角色转变。而中间层次的“塔身”,处于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境地,他们付出的很多,但其运动水平不高,市场影响力不大,在目前举国体制的体育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社会体制夹缝中,难以得到足够的社会认同。这批人群中,由于种种原因,在退役后的角色转换中,相当一部分遭遇了困难,邹

春兰、艾冬梅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其次,我们关注他们的生活能力。从邹春兰到艾冬梅,这些运动员在退役后进入社会,普遍存在着生活能力不强的弱点。这一方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竞技体育过度追求金牌等运动成绩,导致青少年运动员以牺牲正常文化教育,甚至违反国家义务教育法令等为代价,赌博式地参与体育运动,因此他们除了会比赛,几乎不会别的;另一方面,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这些退役运动员,在进入社会之前,缺少一个就业培训的缓冲机制。

  应当承认,我们现行的竞技体育,对除了金牌以外的人的发展给予越来越多的关心,这种关心当然远没有到完美的程度,对运动员退役之后的社会保障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最近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法规条例,但是,长时间遗留下来的问题旧账难清,特别在一些经济和体育欠发达地区,非主流的行业体育协会运动队的“过期的”退役选手。这当然不仅仅是体育的问题,然而提高运动员退役之后的生活能力,应当从体育的范畴开始。

  再则,我们关注他们的生计困难。邹春兰、艾冬梅等也许是少数的,但是一个人的生计困难,牵涉到的是一个家庭,是一个他和她身边亲属好友的社会层面,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这些退役选手生计困境所产生的“标杆效应”不可小觑。艾冬梅多次发誓,打死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搞体育。她个人的遭遇,已经成为正在犹豫着是否将孩子送上竞技场的众多家长的反面教材。人们有理由担心,我国体育竞技的“塔基”正呈萎缩的态势,若干年后,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高名利、高风险的“职业”。

  这是一个普遍关注民生的时代。对这些有困难的退役运动员做一个摸底排查,开展必要的援救行动,对那些可能面临困难的未来退役选手,筹划必要的职业培训,对依旧遭受着被剥夺接受正常文化教育全面发展权利的青少年选手,建立必要的监督查办机制,都是可以着手的亡羊补牢的工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