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古帆船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绿眉毛"赴韩参加国际帆船节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11:04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和哥德堡号重走当年路一样,中国优秀古帆船舟山“绿眉毛”将代表中国参加由韩国丽水市举办的国际帆船节,据悉,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古帆船第一次参加国际帆船节。

  韩国丽水市位于朝鲜半岛最南端,面积497.53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是韩国重要的石化基地,同时也是韩国水产品集散、加工的中心之一,充当着韩国国际海运的前锋。作为韩国为申报2012年海洋世界博览会的活动之一,丽水市将于2007年5月3日举行国际帆船节,届时将有5个国家的50多艘帆船参加这个活动,“绿眉毛”是受韩国丽水市政府和国际帆船节组委会专门邀请前去参加的。“绿眉毛”受邀参加国际帆船节是“中韩文化交流年”众多活动中的一个亮点,将开创中国传统帆船和国际上的高端游艇之间的文明“对话”,推动两地海洋文化的交流、合作。同时,普陀区将借国际帆船节这一平台,了解掌握全球帆船和游艇发展动态,宣传舟山(普陀区)打造“游艇基地”的优势和有关项目,促进该区正在兴起的游艇业的发展。

  据介绍,这次“绿眉毛”出海航线、海区,历史上就是中、日、韩等国来往、交流的东亚“海上丝绸之路”,属东、黄海域,外有朝鲜半岛、日本、琉球半岛和我国的台湾岛作屏障,无风时海面风平浪静像西湖,航行所选时间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且舟山渔民谙熟该航线所经海区,又有高超的航海经验,故途中安全是有保障的。另据了解,“舟山——丽水”约400海里,“绿眉毛”将在海上航行3天3夜多一点到达韩国丽水市。

  [新闻链接1]

  悠久的海上对外交往史

  舟山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首先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等辽阔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踞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台湾基隆港、日本长峙港、韩国仁川港呈扇形辐射之势,相距均不超1000公里,是发展对外贸易的有利条件。

  舟山港口开发历史悠久,春秋时,舟山属越国,称"甬东",又喻称"海中洲";秦朝,徐福奉命在东南沿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寻找长生不老药,历尽艰辛来到烟雾飘涉的舟山群岛,认定境内的岱山岛为“蓬莱仙岛”。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舟山置县,归属明州。自此时起,舟山海上贸易日趋繁荣,历史上曾一度兴起成为外贸的重要商埠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唐代和日本之间开辟了由日本至明州(今宁波)的航线后,舟山就成了明州的外泊港,外来海船来此停泊候检入关,外出海船在此补给候潮启航。据《乾道四明图经》载:“高丽、日本、新罗、渤海诸国,皆由此取道……”其时,有30多艘中日民间贸易商船,往来时在舟山海域锚泊,当地居民持食品和鱼盐、棉、茶、酒等物在海口与日商进行易货贸易,以物换物双方都皆大欢喜,北宋时期,日本禁止本国商船到外国贸易,朝廷在杭州、明州设市舶司,管辖对外贸易事务,其时,中国商船在舟山候船后到日本进行民间贸易。南宋时,日本商船可来舟山,明州进行贸易,舟山的民间商船除将舟山的咸干水产品运销江浙沪一带外,也直接参与对日的民间贸易。

  元朝时,中日贸易往来商船更加频繁,但大多是宦方贸易,舟山依然是候潮候风的锚泊地。到明朝洪武至隆庆元年(1368~1567),朝廷实行了长达200年的“海禁”,除官方的“堪合贸易”(也称朝贡贸易)外,进抵普陀山莲花洋面和沈家门停泊的朝贡船舶,一般由官府接待,赠送酒、水和粮食,并引进宁波港。

  在明正德年间(1436~1521),由于海外各国中国沿海进行“私泊”贸易不增加,据明《经世文编》记载:“有一天,航行于舟山群岛的商船达一千二百九十余艘”,16世纪中叶,葡萄牙等欧洲殖民主义势力东侵、我国对美洲的海外贸易,以及日本对中国的朝贡贸易,都使舟山当时的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现今普陀区六横镇的双屿港成为亚、非、欧诸国商人云集的繁华商港,长住外商3000余人,成为事实上的“自由港”。此时,舟山洋面海外船只频繁,原产美洲的蕃薯也是由海路传入舟山的。

  清康熙年间在广东等地官员的要求下解除海禁,在江、浙、闽、粤四省设置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和粤海关,对外通商贸易。清朝历史上的四口通商时期由此开始。舟山重新开放为外贸口岸,设立负责对外商务海关事务的“红毛馆”,可“增税银万两”,“西欧商船,鹜趋定海”,再次带动了岛上经济的发展。此时,四个港口都可以依据自身优势进行贸易竞争。开始时,西方商人对浙海关的舟山(港口在定海)、闽海关的厦门和粤海关的广州都充满兴趣。舟山位于丝绸的产地,并且比较接近消费毛织品较多的北部地区。丝绸是西方商人热切希望得到的中国商品;毛织品是西方商人极力在东方推销的商品。清朝初年,厦门因与台湾关系密切,中西贸易颇为繁盛。争取到广州贸易的英国、荷兰等国商人,一再受到企图独占贸易的澳门葡萄牙人的阻梗,但广州一直是他们“未能忘怀”的地方。在17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往中国的五艘商船中,有两艘开往舟山,其中“萨拉号”携带的资金是五艘商船中最多的;“海王星号”携带资金居第二位,前往厦门;另外两艘商船往广州。

  [新闻链接2]

  “绿眉毛”号:中国航海文化的遗产

  曾经是郑和下西洋舟师的主要船型,迄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富有特色的古船文化的重要组成。2004-2006年,普陀区在中央、北京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助下组织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扬帆中华航海活动和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绿眉毛”号跨越黄海、东海、南海,穿航长江、闽江、珠江,使全国沿海13个港城有关领导和广大群众目睹了浙江三桅传统鸟船型仿古木帆船风采。

  该船结构细节:该船长31米,排水量230余吨,三桅五帆,主桅高24.5米,前桅高17.5米,后桅高11.5米。船上配有6135型90千瓦柴油主机及直径1.2米螺旋桨一只,主要靠风帆动力。该船有一层厚实木甲板,在船中部和艉部加一层平台,形成上下双层舱室。从艏到艉共有9道水密横隔壁,有多功能厅、休息室、船员室等,形成仿古博览观赏与娱乐餐饮休闲区,为游客们提供了古朴雅趣的水上休闲平台,也为航海爱好者们提供了可以驶帆操橹的水上运动场所。

  “绿眉毛”船首形如鸟嘴,简称鸟船,由船头鸟眼上方一条绿色船眉而得名,是鸟船系列中的优秀船型和中国沿海四大著名船型之一。据考证,“绿眉毛”船型始于宋代,在明、清得到广泛应用。文天祥抗元时曾乘坐过此种船。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依然是浙江渔业捕捞和运输的主要船舶,随着机帆船的普及于七十年代而渐次消失,堪为中国特色的博大的航海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船文化的重要组成。

  从技术层面而言,绿眉毛船体最宽处在中部靠后的地方;而哥德堡号的最宽处则在中部靠前的地方;绿眉毛采用的是平面帆,哥德堡号则是球型帆;绿眉毛是鸟形船,哥德堡号则是鱼形船,显见了两种文化差异。

  新绿眉毛帆船定位在精英航海旅游和大众博览观赏观两大部分,逐步使帆船旅游文化和航海运动的探险刺激深入人心,该船作为一个文艺演出“流动舞台”和展示舟山船文化的旅游平台,常年在沈家门渔港内开展“渔港秀”巡游活动,为舟山海岛旅游添新景。

  [新闻链接3]

  “绿眉毛”将舟山带进世界

  “绿眉毛”以中华传统船舶魅力,保留了强烈、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和丰富的普陀人文精神,不仅被舟山、浙江、南京和中央等电视台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南风窗等媒体关注,采拍了各种体裁的专题片和记录片,且先后吸引英国派拉丁影视公司、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日本广播电视协会(NHK)、台湾三立电视台、台湾中视公司、香港凤凰卫视等海外和港台著名媒体专门来舟山为不同专栏节目,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对“绿眉毛”这个国内仅存且保持了良好航海性能的海洋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深度报道。

  而在2006年7月舟山嘉纳文化传播公司又引进了加拿大RHI娱乐公司来拍摄《马可·波罗》电影片,摄制组百余人聚集普陀朱家尖镇,登上“绿眉毛”的主要和群众演员达60余人,在海上还租用另3艘工作船配合,拍摄出最新科技的数码电影。该片编导是担任过《十戒》编剧的罗恩·霍奇森。在“绿眉毛”和舟山海域主要拍摄马可·波罗应元朝皇帝的要求,出海寻奇以及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的故事,使“绿眉毛”号再一次为宣传中西交通史上的友好使者做出了贡献。

  众多媒体的报道,由此产生的影响波及到欧洲和东南亚国家,沈家门渔港也因此引来了“凤凰号”“日照号”运动帆船,“德隆丰号”高级游艇,“哥德堡号”大型西洋帆船的到访,为推动普陀发展海洋旅游和保护海洋历史文化遗存作出了贡献。

  [新闻链接4]

  古帆船唱响休闲曲

  近几年,普陀区利用舟船文化研究成果,有组织地建造了一批仿古帆船,用于海洋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及开展“渔家乐”等活动,如“绿眉毛”建成以来,先后3次北上南下,进行了“环舟山群岛文化之旅”、“扬帆中华之旅”等航海活动,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成为普陀区的舟船文化品牌之一。该区的蚂蚁岛、白沙、六横等旅游乡镇,也结合丰富“渔乐家”文化内涵,建造了“大捕船”“大钓船”“打洋船”等仿古帆船。而桃花镇近年建造的仿宋帆船“黄药师”号及仿清帆船“

鹿鼎记”号,则为该区舟船旅游项目增添了影视文化内容。

  “鉴真”号:1000年前的中国形象船型

  “鉴真”号这艘中华仿古船完全依照1000年前的船型,可以说,它是当时中国的形象大使。

  这是一艘以盛唐时文化交流使者鉴真大师命名的大型仿古帆船,由普陀沈家门岑氏木船作坊建造。至此,普陀区已拥有了8艘仿古帆船,形成了仿古游船品牌系列。

  唐开元年间鉴真和尚4次扬帆,均经过舟山海域后最终到了日本。今年7月,普陀区政府出资80万元委托岑氏木船作坊建造了鉴真东渡号仿古船。

  这艘复原的唐船长达30.5米,总宽6.3米,总吨位150吨。船舱内分割的各种工作、生活、储藏舱室,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在造船技术上最早创造水密横隔壁的结构特色。据担任该船改造的技术总监岑先生介绍,“鉴真”号配置前桅、主桅,张挂矩形布帆。艉部设双尾橹,操舵采用木质杆、盘,艏部配木杆石碇及前绞关。在复活的唐船上,还按现代规范加配铁锚及机动绞盘,装备现代的航海科技设备。

  可以说,“鉴真”号仿唐木帆船是现代科技理念指导下传统造船艺术的完美再现,集中国现代的造船航海技术与悠久的历史传承于一体。

  “普大捕1号”:扬帆近海渔场

  大捕船是清乾隆、嘉庆年间从宁波东钱湖、奉化栖凤、象山东门和镇海等地传入舟山。当时船长在11米以内,载重量在10吨以内。木质船体,一道篷帆,加上人力摇橹作为船舶推进动力。解放前民国时期,船体扩大加长。大捕船一直作为主要船型沿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捕捞对象为大黄鱼、鲳鱼、鳓鱼、鳗鱼、黄姑鱼、杂鱼。作业海区为近岸渔场。

  目前建造的“普大捕1号”,由白沙乡政府出资,区政府补贴建造,船舶投资44.8万元,船长18.5米,船宽3.8米,型深1.60米。配二桅二帆。辅助推进动力是48马力柴油机一台。船上安装了消防、救生、通讯、导航设备,能够载客18人,可在沿岸海域从事钓鱼、收放蟹笼、海上观光等休闲渔业活动。

  “普大钓2号”:手钓鱼和蟹

  大钓船是清初在福建连江、晋江和惠安等地流行的船型,后由于福建渔民常来舟山渔区作业在沈家门渔港停泊,清末至民国时期当地也仿造大钓船,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钓船是母船,常配载4——6艘小钓船(舢舨子船)每船3——4人,进行手钓作业。一般以钓带鱼和梭子蟹为主要捕捞品种。

  目前建造的“普大钓2号”,由蚂蚁岛乡政府出资,区政府补贴建造,大钓船投资69.5万元,船长24米,船宽5.2米,型深1.9米,三桅三帆;推进主机为4135型80马力柴油机一台。船上安装消防、救生、通讯、导航设施,可载客24人,在沿岛海域从事涨网、钓鱼、收放蟹笼、海上观光等休闲渔业活动。

  “普打洋3号”:专捕高值鱼

  打洋船是浙江温州一带渔民、福建渔民常用的渔船类型,民国时期引入舟山一带,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该船型有专用打洋网,捕捞对象是小黄鱼、大黄鱼、带鱼。

  目前建造的“普打洋3号”,由六横镇政府出资,由政府补贴建造,总投资60万元,船长23.1米,船宽4.5米,型深1.65米。设主桅和头桅,装二帆,船头扁平,船配80马力柴油机作推进辅助动力。后甲板上有近一人高的舱室,可供渔民和乘客休息,额定载客23人。船上配置消防、救生设备和通讯、导航设备,可以沿岛海域从事观光、休闲渔业活动。

  [新闻链接5]

  历史上舟山是打造海船的中心地区

  普陀,船舶修造业历史悠久。

  有资料称,自东晋的孙恩在舟山建立根据地以后,舟山就成为打造海船的中心地区之一。明代的舟山,也是主要的造船基地。舟山的双屿港、烈港、岑港私商云集,大群数千人,小群数百人,商船千余艘。清康熙初开海禁以后,朝廷倡商,推进了舟山造船业由衰退、复苏到繁荣的进程。到同光年间,仅沈家门港每年秋冬汛云集的渔船有3000余艘,其中舟山本地的渔船有1000余艘。民国中期,舟山本地的渔船达4000余艘。新中国成立后,舟山地区的船舶修造业更是突飞猛进。上世纪80年代初期,舟山拥有木质渔船和钢质渔轮等11000余艘。跨入21世纪以后,普陀区的船舶修造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后势强劲。船舶修造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全区共有船舶修造企业53家,船坞总容量120余万吨。一批中等船舶修造企业如龙山船厂和东鹏、台门、螺门、沈家门船舶修造公司等发展很快。近年来,随着进坞能力在10万吨级以上的中远船务、万邦永跃、欧华造船、鑫亚船舶等一批大型船舶修造企业的相继投产,普陀区已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据悉,最近通过鉴定的马峙岛船坞规模为全国第一。特别有“缘”的是,普陀还有一家坚持传统技艺的百年木船作坊。这家创建于清末的岑氏木船作坊,民国和解放初期以打造“花大对”、“丁松头”、“绿眉毛”等木质渔船而闻名,改革开放后,这家造船世家的第四代传人岑国和、岑武国兄弟,在建造仿古帆船 “绿眉毛·朱家尖”号以及明代二千料郑和宝船模型等方面更是身手大展,并为德国业余航海家霍普·托马斯博士建造过欧式仿古木质帆船——“卡尔欧号”。

  [新闻链接6]

  打造“船业

神话

  普陀处长江三角洲的门户,扼南北海运要冲长江钱塘江甬江之咽喉,毗邻宁波北化港和上海港包括在建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道行走其间,大型锚地环绕周边;岛屿棋布,港湾众多,流缓水深,岸线宽阔,避风条件好,又有较好的建坞条件;加之境内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利于船舶施工的展开。近年来,普陀区更是利用该区依海傍水,岛民事渔者多,渔者懂海熟船,几乎皆能修造渔船和得天独厚的“深港”优势,打造“船业神话”。

  据了解,现全区已有船舶修造厂68家,年造船能力20余万吨,次修船能力100万吨。中远船务公司投资25亿元,正在六横岛上兴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大型船舶修船基地。2010年全部投产后,将建成6坞9泊位,坞容200万吨,年修船能力350艘,创产值45亿元的集大型船舶修理、改装和海洋工程建造为一体的大型船舶修造基地。目前六横修船基地已形成了拥有15万吨级乾船坞一座,10万吨级修船码头一座,700米长的超大型码头一座。并已动工建造20万吨级、30万吨级船坞各一座,7万吨级码头三座、15万吨级码头二座、30万吨级码头二座。近年内将投入约15亿元的资金,到2007年形成15亿元销售产值的生产规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修船基地之一。目前中远已成为我省最大的外轮修理修理厂。同时,马峙岛30万吨级、10万吨级船坞和鑫亚20万吨级船坞项目将于2005年建成投产。浙江欧华小干造船基地、中远二期50万吨级船坞也正在加快推进速度。

  区内众多的船厂和成熟的修造船技术,丰富完善的船舶用品供应体系,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船舶前来修造,尤其是台轮修理。港内各修理厂家努力从增加设施、提高技术、优质服务和保质保期、低格价廉上做好吸引台轮进港修理工作。据统计,自1994年第一艘台轮修理至目前,光到沈家门船舶修造厂修理改造的台轮就达200艘。修理船只的不断增加,带动了当地与之相关的油漆、机配件等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渔民转产转业,不少渔民纷纷改行从事船舶修造业和海运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