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沈阳游泳教练贺东晖:运动员技术应遵循流体力学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10:42 沈阳日报
中国游泳队兵败墨尔本,在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不到500天之际,中国游泳危机乍现。那么,中国游泳的出路在哪里呢?世锦赛又给了中国教练怎样的启示呢?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教练贺东晖,他的弟子刘维佳在十运会上曾为辽宁代表团夺得惟一一枚游泳金牌。 差距并非遥不可及 比赛是训练的镜子,贺东晖表示,中国队成绩不佳的确与平时的训练水平不够有关系。首先就是训练的细度不足,“这次世锦赛从电视画面上就可以看到,国外运动员,尤其像日本的北岛康介、澳大利亚的琼斯这样的高水平选手,他们在技术上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每个手指在水中的划行都要遵守流体力学的原理。” 贺东晖说,早在多哈亚运会的时候,中国选手和北岛、朴泰桓这样的世界一流高手的差距就已经显露出来,但从这次世锦赛来看,对手又进步了。不过他并不认为中国选手和对手之间存在遥不可及的差距,“只要我们把以往没有做好的环节做到,就完全有可能弥补差距。” 要借鉴不要模仿 近些年,顶级选手在技术上的细微变化几乎成了每届世锦赛的固定内容。贺东晖说,他和国内的一些教练在每届世锦赛之后也少不了寻找自己队员在技术上的不合理的动作。“以往我们国内教练总会认为运动员在水中的动作越舒展越好,但现在看来世界高手们更看重动作的经济性,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动作达到最佳的走水效果。” 向游泳先进国家学习已经成了中国游泳的必然。不过,贺东晖觉得,这个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主动学习,至少他个人不会被动地照抄照搬。 不能总“蒙在鼓里” 和美国、澳大利亚等高水平选手都是在校大学生不同,中国游泳运动员绝大部分在文化知识上的学习比较欠缺。在贺东晖看来这也造成了国内不少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不足,“我们不少运动员都是教练怎么要求,我就怎么做,很少能够根据自己在训练中的本体感受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就是主动摄取运动理论知识和改进技术的能力不足。” 从墨尔本世锦赛上不难发现,中国队中能够在后程发力,用出色的冲刺夺得奖牌的仅有吴鹏一人,绝大多数中国队员都存在后程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此,贺东晖认为除了体能不足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许多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目的不清楚。 (本报记者王乐乐)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