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陈静抵厦帮乒乓国手减压 非教练员而是心理学专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16:20  海峡网-厦门晚报

  本报讯(记者 李京波) 这不是陈静吗﹖昨天,在位于厦门体育中心的中国乒乓球男队封闭训练现场,记者看到了这位1988年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据了解,陈静再次返回国家队的身份并不是教练员,而是心理学专家。

  在国家队备战世界锦标赛的关键时刻,如何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已经成为国家乒乓球队最迫切的任务。

   转型当心理学博士

  1988年,年仅20岁的陈静一战成名,获得了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的冠军。离开国家队后,陈静到台湾打球,又代表中国台北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亚军和悉尼奥运会第三。退役后,陈静返回广州,一边经营着“陈静乒乓球俱乐部”,一边攻读运动心理学。2005年12月,陈静从华南师范大学拿到了心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陈静正式被聘任为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副教授,成为了中国奥运冠军转型为学者并拥有副高职称的第一人。2006年10月,一纸函件从国家体育总局乒羽运动中心发到华南师范大学,其中内容就是邀请陈静等心理学博士专门为中国乒乓球备战奥运进行心理调整工作。

  在得到了华南师大的大力支持后,陈静和她的同事于去年10月份进入球队,帮助国家队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陈静说,运动员能否取得好的成绩,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进入冠亚军的争夺,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了,主要是你的心态,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打出自己的技术特点,赢得最后的胜利。

   冠军之队压力很大

  陈静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时,一直就在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她的博士论文就是《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研究》。对于国家

乒乓球队,陈静最大的感受就是压力大,运动员只能胜利不许失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国家乒乓球队的运动员背负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

  “有了压力,就需要释放。”陈静说,她的工作就是帮国家队的运动员减压,让他们轻松面对每一场比赛。“国外运动员经常在比赛中有超水平的发挥,但中国的运动员却很难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我们希望通过与运动员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减少他们的压力。”来到国家队之后,陈静将首先通过各种问卷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拿到相关数据后将进行心理应用研究,经多名教授博士的共同分析,发现他们的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排除他们的压力。

  陈静说,在国外,心理咨询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目前才刚刚起步,承担着巨大压力的运动队非常需要这种服务。她说,每一名运动员的心理特点都不一样,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针对每一个个案进行分析解决,目前的重点是有可能参加

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

  “她对舒缓队员的心理压力,的确有独到之处,效果很不错。”这是乒羽中心负责人对陈静工作的评价。在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不到500天的时候,陈静希望乒乓国手能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比赛的到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