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奖牌历经4次跌落实验 设计师近半个月未曾脱衣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18:41 第29届奥运会官网
官方网站3月27日讯 今天下午,现代而又古朴的北京首都博物馆里,三块镶嵌着美玉的北京奥运会奖牌展现在世人面前,北京奥运会又诞生了一项让所有人惊叹的杰作。当天下午,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奖牌设计团队主创人员做客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为我们解读了奖牌诞生的全过程。在谈到奖牌抗摔实验的一波三折时,设计师王沂蓬感慨万千。他说,奖牌抗摔实验前后总共经历四次,为赶在最终提交实物前解决奖牌中玉易碎的问题,设计团队共拿出了18个方案,自己也曾经半个月没脱衣服睡过好觉。 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设计虽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但他们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担心——运动员们在获得奖牌后往往非常兴奋,他们可能用牙咬金牌,甚至可能将金牌扔出去,即便不出现这种极端情况,奖牌以外脱落也有可能造成玉石损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了摆在设计团队面前的一道坎,因为国际奥委会已明确表示,要想使这项设计最终获得批准,奖牌设计团队必须先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奥委会要求奖牌在从2米的高度自由落下,掉在最硬地面的情况下,玉石保持完好。王沂蓬回忆说,自己接到这个任务时离国际奥委会要求的最终交稿时间只差两个月了。在这种情况下,王沂蓬一刻也不敢懈怠,“赶紧开始找专家,从力学、材料学、结构学的角度等各方面探讨这一问题。其间,设计团队还委托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各地的专业单位来负责这一工作。“第一次跌落实验失败时,自己都愣了!”王沂蓬还记得第一次实验失败时的心情。 而就在这时,一个令他更加沮丧的消息传来,专门家在研究了一个月后,给出的答案——“不行”。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就意味着设计团队一年的心血白费了。当时王沂蓬非常着急,“几乎睡不着觉,几乎有半个月的时间没有脱过衣服。” 专家们为什么觉得不行?这个问题真的就不能解决吗?王沂蓬解释说,奖牌的厚度是6毫米,玉石的厚度3毫米,要想把玉石钳进入而不致在摔落时脱落、破碎,就必须在玉石与金属之间找到一个缓冲带。“把玉变薄当然是不可能的了。” 王沂蓬说,这样做只会增加玉石摔碎的可能性。因此,只能把奖牌镶嵌玉石的槽加深。然而,这个设想也差点夭折——当时王沂蓬找到了生产厂家协商,把槽的深度加大,然而厂家回复说这样做有可能会把奖牌打透了,工艺上肯定达不到。 工业设计出身的王沂蓬于是建议厂家用“车”的工艺把槽加深,这样就不至于把奖牌打透——王沂蓬最后从厂家争取的深度有加了2毫米,也就是这2毫米,决定了实验的成败。这时,王沂蓬已经对第一次实验的方案进行了重新调整。第二次测试依然是失败,但此时已经比第一次有了进步。到第三次实验的时候,王沂蓬已经做了18个方案! 第三次实验前,王沂蓬又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包括我把里面结构改变了,把有些材料综合的性能放在一块,然后再考虑空间和高度掉下来到底是什么情况。”第三次实验进行的时候离最终提交国际奥委会还剩下半个月的时间。第三次实验虽然较之前两次有了质的改善,但王沂蓬仍然觉得不够保险,于是又开始调整方案,准备做第四次实验。 “这个时候生产厂家已经来催我了,说王老师不能再做了,没有时间了。” 王沂蓬说,当时负责制作的厂家已经很着急了,但他还是顶着压力继续修改。“我印象当中最后一次实验时 压力非常大,因为最后一次如果不成的话,就等于是没有时间再来做了。”在王沂蓬的实验室里,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记录着最后一次实验的画面——镶嵌着玉石的奖牌从两米的高空中自由降落,镜头定格在掉落在地上的奖牌上,玉石毫发无损。 在奖牌下落的几秒内,王沂蓬的眼睛一眨也没眨。在那几秒后,等候在工作室的学生们接到了王老师的电话——“给奥组委打电话吧,通过了。”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王沂蓬落泪了。(黎晗)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