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上海业余乒乓球公开赛挥拍 九岁小姑娘叫板张怡宁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2月04日10:59  东方体育日报

  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日益临近,为促进上海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营造浓郁的氛围,上海市体育总会、新民晚报和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这次活动。

  公开赛报名消息公布后,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参赛报名总人数达1308人,创下了上海市业余乒乓球赛事报名人数的新高。参赛选手,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儿童,男女老少、中外球友纷纷报名。比赛被细分为从10岁以下到60岁以上的男女12个组别。2月3日、4日将进行预赛,决赛将于2月10日、11日在东华大学体育馆举行。

  家住浦东的87岁老人徐志放,是新民晚报杯乒乓球赛的常客了。徐老打了50多年乒乓,至今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最令他引以为豪的是,年轻时还和徐寅生、李富荣交过手。“别人问我身体好的秘诀,那就是打乒乓和坚持锻炼啊!”徐老为身边很多球友现身说法。

  在这次参赛选手中,还有3位来自东华大学的留学生。

  来自

土耳其的阿杜来上海学习中文已有四个多月,虽然还是第一次在中国参加乒乓球比赛,没想到他从8岁就开始练习乒乓球了。要上赛场了,阿杜一点也不怯场,操着半生的汉语说道:“我打球,老好了!在学校里面很有名的!”而昨天来到开幕式现场的美国留学生安东,则更是了不得。他三年前来到中国,发现街头随便一个普通市民都是乒乓高手,自认为以前打得太不认真了。“认真”起来的安东,竟然就在曹燕华乒乓球学校找了名教练,把提高球技作为他在上海期间的一件大事来对待。“以前在美国,打乒乓球的人很少,来到中国后到处都是对手和老师,我已经提高得很快了。这次比赛,可以让我好好过把瘾了。”安东说。

  昨天,来自沪上乒乓球传统学校的巨鹿路一小的小朋友们,给开幕式现场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他们手捧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席地而坐,专注地观看着北京儿艺带来的大型奇幻童话剧《福娃》。北京儿艺创作的《福娃》自去年8月首演取得成功之后,将于2月10在艺海剧院首次和上海的小朋友们见面。昨天,剧组的主创人员也来到现场,盛装上演“奥运福娃”迎新春。

  孩子们和台上的演员相互呼应,彼此感染。小朋友们跟着顽皮可爱的娃娃一同欢叫,跟着山海爷爷一同为藏羚羊迎迎加油,送给憨态可掬的熊猫晶晶快乐的笑声,为小鱼贝贝的智慧,为燕子妮妮的勇敢,更为娃娃舍身战胜怪兽的无畏精神而鼓掌。

  乒乓台边“老友记”

  听说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将携世界冠军郑敏之、李赫男、江嘉良亲临昨天的开幕式现场,很多热情的球迷都慕名而来。他们有的达成了多年的愿望,有的见到了阔别近半个世纪的老友,围绕小小的乒乓球台,却上演着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打乒乓球的好处多了。小朋友学习功课多,视力容易受影响,打乒乓球对恢复、提高视力有很多好处。年轻人用电脑、打游戏的多,容易犯颈椎病,打乒乓球可以预防颈椎病。老年人,那更不用说了,实验证明打乒乓球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美国前总统里根为什么得老年痴呆?因为他不打乒乓。”徐老一席中肯而不失幽默的金玉良言,立刻博得了台下一片掌声。

  已年近古稀的徐寅生,昨天也亲自上阵,和外国留学生打起了对攻。虽然围观的人群里有人在小声议论着徐老发福的肚子,但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当年的“十二大板”。下得场来,一位中年人已在场边等候多时。只见他拿出1981年7月的《人民画报》,翻到当年徐寅生亲笔写下的“驰骋乒坛二十年”那一页,庄重地请徐老在这副书法作品旁签下了“徐寅生”三个字。“等了多少年啊!我一直收藏着这本杂志希望有一天能见到徐老,请他帮我签个名。今天总算签到了。”为了这个心愿,这位58岁的老球迷等了近26年。

  而68岁的王文元,更见到了阔别了几十年的老友郑敏之。上世纪60年代,当郑敏之还是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时,王文元就在当时的群众乒乓房里陪郑敏之打球。“那时,敏之一放学就和妹妹来北京西路的乒乓房练球,我就陪着她打。我刚才问她,还认得出我伐?她一愣,我一说‘阿大’她马上想起来了。”王先生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们那时打球都不知道真名,都叫小名。那时我才二十来岁,和敏之爸爸是好朋友。这么四五十年没见,大家都变了样了。”感叹之余,回想起那些渐渐远去的往事,对王文元却是不同寻常的一天。

  九岁小姑娘叫板张怡宁

  9岁的小姑娘,却敢挑战世界冠军郑敏之、李赫男,她就是昨天静安寺广场上年龄最小的乒乓球小明星张悦怡。别看她年龄小,个子只比乒乓球台高一点点,小姑娘的口气倒不小,“我以后也要世界排名第一,就像张怡宁那样。”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北京奥运会时去北京观看偶像的比赛。

  “我叫张悦怡,我的偶像连名字都和我很像,她就是乒乓球世界冠军张怡宁。”这是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张悦怡在作文里写下的一段话。巨鹿路一小,是上海滩上著名的乒乓球传统学校,说起那些响当当的名字,小姑娘可是个专家,她昂着头骄傲的说道:“有何智丽、陆元盛,他们都是我们学校的。”

  梳两只羊角辫的张悦怡,练习乒乓球不到三年,打起球来眼睛瞪圆、辫子一甩,特别神气。年纪小小的她算得上来自乒乓世家,她的爸爸、叔叔都是巨鹿路小学的校友,叔叔现在还是曹燕华乒乓球学校的教练。“我们家打乒乓球我能排第三,爸爸和叔叔我打不过,但是我能打得过爷爷!因为他是业余的。”张悦怡笑嘻嘻的告诉身边的大人们,俨然已经以职业选手自居了。

  昨天,张悦怡和一位叔叔一起配合打双打,迎战世界冠军郑敏之、李赫男。“张悦怡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小男孩抢过主持人手中的话筒说,马上另一个小女孩也不示弱:“张悦怡是我们班级的!”孩子的天真引得大人们哈哈大笑。而张悦怡早已成了全校的明星。

  比赛结束,张悦怡7比11输掉了比赛,结果小姑娘一下场来到爷爷、奶奶身边,竟小大人似的说了一句:“她的削球还蛮难打的。”(本报记者 邹晔)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7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