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乒七小凤之常晨晨:“拇指一族”的“野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1:32 《乒乓世界》杂志 |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在“直通不来梅”的世乒赛团体赛队内选拔赛中,常晨晨两个3比0战胜同组的曹臻、饶静文,以小组第2的身份闯入八强。在8进4与王楠的对决中,大比分2比2,决胜局8:8平,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常晨晨输在了一口气上。走下场,主教练施之皓跟她开玩笑说:“差点成黑马啊!” “我的路必须要按部就班,一步步地走”
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乒乓女队,常晨晨并不显山露水。长了一张“婴儿脸”,嘴角总是荡漾着甜甜的微笑,乖巧得如同一个邻家小妹,惹人喜爱,让人忍不住想上去掐她粉嘟嘟的脸蛋。这是很多人对常晨晨的第一印象。而真正记住她的名字恐怕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的湛江热身赛上,她连续战胜张怡宁、牛剑锋,成功扮演了一次黑马。可在最后决赛的决胜局中9:11惜败于李晓霞。那次比赛,常晨晨第一轮的对手是白杨,此前几次交锋,她总是2比3输,仿佛就差那么一口气。那场球大比分0比2落后,反倒把常晨晨的这口气激了出来,她终于第一次战胜白杨。她说,自己属于那种必须要被逼到那份上才行的人。 2004年年底的世界青年锦标赛,似乎成了常晨晨的舞台,她一人独得女团、女单和女双三枚金牌以及混双银牌。而在几经反复后,常晨晨也终于在一队站稳了脚跟。“上一队后,就是韩指导(韩华)带我,他帮我在技术风格上做了一些改变,让我的球更凶一点。”在队里,大家都说韩指导脾气好,可这个好脾气教练却在刚接手常晨晨时,经常把她说哭。韩华后来回忆说:“我记得当时她刚从二队上来,那天打完比赛,我刚开始跟她讲技术,没说两句,就看见她吧嗒吧嗒地掉眼泪,弄得我莫名其妙的。”爱哭似乎是女孩的天性,而内敛的常晨晨更是如此。“后来一点点磨得脸皮也厚起来了,你说她两句,她就嘿嘿一笑,可还是不太愿意暴露自己的思想,跟教练主动沟通这方面差一点。”带了常晨晨两年的韩华说。 “刚开始我觉得打球跟做人没有多大关系,比较封闭自己,在队里也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在我的意识里,只要练好自己的球就行了。韩指导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他让我学会跟周围的人去沟通交流,这样才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好,哪里不好。”起初听韩指导这么说,常晨晨并不以为意,可慢慢地便理解和接受了。别看常晨晨外表柔弱,可内心却是倔强的,而且很有自己的主见,她总是按照自己的原则一步步往前走。她说,尽力和尽最大努力是不一样的。而在乒乓球这条路上,她一定会尽自己的全力。 “我不属于那种第一次打比赛就能拿冠军的人,必须要按部就班,一步步地走过来。”正因为如此,常晨晨给自己勾勒的发展轨迹是先打好队内比赛,然后参加几次公开赛,打了冠军,能报上世界比赛,再争取打世界冠军。她也会很孩子气地问:“这么走会不会太慢了?”可正如她所说,这就是她的性格。只有这样一步步走下来,她心里才会觉得踏实。 在正定备战上海世乒赛时,常晨晨感觉练得不错。5月,她以陪练身份来到了上海,第一次亲历大赛。随后身披北大方正俱乐部战袍,征战国内乒超赛场,她却找不到在封闭训练中的好感觉。“封闭那会儿,感觉自己有点突破,可等到打联赛,状态又开始起伏。” 打中国公开赛哈尔滨站之前,韩指导送给她一句话:想赢怕输,肯定输,有信心不一定赢,但没有信心肯定输。比赛中,常晨晨时刻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她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收获亚军,不仅长了自信,也让她看到自己所设想的那条路正一点点变得清晰。 可成长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全运会女团半决赛辽宁对北京,大比分2比0领先,第三盘由常晨晨迎战丁宁。“我知道这场球非常关键,如果我输了,我们队就有可能输。上场后,我倒没想那么多,但场上局面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感觉她打过来的所有球,我都没办法摆脱,自己打得又很乱,结果什么都没打出来就输掉了。”常晨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场上走下来的,那一刹那,她突然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因为之前北京队打全国比赛,一直是朱虹打三号。备战全运会时,我对右手准备得比较多,对左手几乎没什么准备,而全运会上,我输的三场球全都是输给左手。”常晨晨把全运会上的失利归结为准备不足,而韩指导却道出了她身上存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次常晨晨打得不理想,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在于思想。她的责任感和目标性不是很明确。比赛前我跟她聊天,她说这次比赛怕打不好不让我上场,没有那种我一定要上,而且一定要打好的劲头。跟郭焱那场球打得好,因为单打抽签早就出来了,所以她准备得充分。可对李楠这场球,她就没有认真准备。这次机会非常好,如果赢了李楠,下一场对麦乐乐,她从来没输过,可能小孩也有些想法。常晨晨训练很认真,基本功扎实,可往往在比赛中打不出来,就是心理上出现问题,如果这个解决了,她能再上一个台阶。” 全运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常晨晨仍然陷在深深的自责与内疚中,她偷偷哭了好多次,那阵子很多人都说她瘦了。“那段时间魂都不知道哪里去了,总感觉领导、教练相信你,让你上去打,却没有完成任务。我记得团体刚输完,碰到楠姐的爸爸,他还跟我说,小姑娘没事,有输才有赢嘛。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得一点点缓。”说这话时,常晨晨的眼中依然有着淡淡的忧伤。访欧瑞典站8进4,0比4完败于丁宁,几乎是全运会那场球的翻版。常晨晨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没能完全走出全运会失利的阴影。 这次选拔赛第7名的成绩是常晨晨在队内打比赛的最好成绩,比起上一次大循环的第13名,她觉得自己有了进步,不光在名次上,还有比赛中的发挥。“我挺喜欢打这种类似公开赛的比赛,偶然性大,机会也更大。赛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打进八强,真进了八强,自己多少有点满足。如果把目标定得再高点,我想可能结果会更好。”有时,不满足就是一种前进的动力。 “不一定非要狠才能打好球” 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爸爸给刚出生的女儿名字中取了这个字,希望这个小生命犹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充满无限生机。而“晨晨”这个名字包含了父亲的殷切期望,因为收获季节中的沉甸甸源自一种积累,爸爸希望女儿在经历了春天的播种,夏季的生长,会在秋天迎来丰收。 常晨晨走上乒乓球这条路,和许多从事这项运动的孩子大同小异。因为常爸爸年轻时非常喜欢打乒乓球,所以在女儿很小时,就让她拿着乒乓球拍玩耍。可对于要不要打球,全家人经常开家庭会议讨论。因为小时候晨晨非常内向,爷爷、姑姑都反对让孩子练乒乓球,觉得她这么内向,怎么能当运动员,还不如好好读书,将来上大学,然后找份安稳的工作。不料这些话都被一旁的常晨晨听见了,“为什么觉得我不行呢?”她骨子里的那股倔劲上来了,乒乓球是常晨晨自己的选择。 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在7点半上学之前要练上一个多小时的球,晚上放学后还要从6点练到7、8点,这样雷打不动的时间表日复一日,可常晨晨从来不觉得辛苦。“那时候,自己在家还经常拿个拍子比划着练练手法和步伐,小孩的时候也不知道累。”只要爸爸规定了练多少下,这个听话的女儿绝对会不折不扣地完成。因此,常晨晨也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虽然,打球这一路上也有过动摇,想要放弃的时候,可常晨晨实在割舍不下乒乓球,因为这项运动承载了她童年里所有的喜怒哀乐。更何况,从小打球,一路上都有惊喜等着她。常晨晨还在市体校那会儿,到省体校打比赛,一下子就拿了冠军,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当时比赛打到一半,鞍山有个教练回来跟她父母说,你家小孩现在一场没输呢。爸妈还以为教练在跟他们开玩笑。而常晨晨凭借这个第一,打进了省体校。在体校中,她成绩一直属于中等,但关键时刻的几次机会都抓住了,如愿进入省队。“进专业队的第一个月,我就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飞跃。当时有很多大队员在,而我还能打进一组。之前自己一直参加业余比赛,慢慢地才开始打专业比赛。”这时候,国家队似乎也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2001年,同批的郭跃打进了国家队,这给了常晨晨很大的触动,虽然她嘴上什么都没说,可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到她在憋着股劲,而爸爸一如既往地鼓励着女儿。一年后,常晨晨也打进了国家队。当身边聚集的都是些很优秀的人,在省队的那种优越感荡然无存。“省体校20多个人,只有4个人进了专业队,2个打进国家队。”常晨晨常用这些数字来鼓励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她咬紧牙关坚持着,因为她知道,只有多努力一点,她才离梦想更近一点。 在常晨晨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比赛中,U17似乎跟她最有缘。她打了整个U17的第一场比赛,U17改在焦作后的第一场和“非典”结束后的第一场。“2000年,我第一次打U17,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是国家队队员。当时有电视直播,特紧张,也挺好奇的。我记得当时在保定录音,自己东北话特重,录出来自己听着都觉得特可笑。”那场比赛,常晨晨的对手是个韩国人,刚上场时,她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心怦怦地乱跳。11:19落后时,她在心里告诉自己:爸妈在电视机前看着呢,争点气,不能打得这么丢脸啊。或许是被逼到了绝境上,反而放手一搏,常晨晨奇迹般地将比分扳了回来,最终拿下比赛。“那是我第一次上电视,在我家那边还挺轰动,我爸妈也特激动。可谷指导对我的表现很不满意,他说看你打那个球,我还不如回去看省里比赛呢。”可不管怎么样,这样的第一次在常晨晨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生活中的常晨晨静得像一泓湖水,平静湖面下的暗流涌动,正如她澎湃的内心世界一般。听音乐、读书是她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偏爱时尚类杂志,去年联赛时,她就动了念头,想找个老师学瑜珈。而每次封闭训练,她都会带上几本哲理性比较强的书,当作是紧张训练中的一种调剂。 作为“拇指一族”的她,手机短信的最佳聊友不是队友或朋友,而是老爸。为了方便跟父母联系,常晨晨特意买了笔记本电脑,安装了摄像头,只要晚上有空就会跟爸妈视频聊天,这也成了她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现在每次打电话,他们就让我注意身体,开心点,不希望我有很大压力。可能遗传我父母的性格,我的野心不是很大。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方法,可能换种角度想问题会更好一点。就像任指导(常晨晨现在的主管教练任国强)说的,每个人的特点不同,不一定非要狠才能打好球。” 问她如果有一天不打球了会做什么?常晨晨给出了一个很有“野心”的答案。“像邓亚萍和杨影,她们打乒乓球是世界冠军、奥运冠军,退役后又在新的事业中有了自己的成就。她们就是我未来的目标,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当然,现在我还是以乒乓球为重。”常晨晨渴望在人生的每一个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成功者。(本刊记者 梁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