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元帅心系天津体坛情暖队员 津门评点见解精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16:46 城市快报 | |||||||||
![]()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实习记者 鄂璠 摄影 王倩 城市快报 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后,贺龙把成立第一届国家队体训班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把体训班训练地点定在天津,就是贺龙的意思”,原国家体委党组秘书、宣传司副
心系天津 情暖队员 第一届国家队体训班在天津训练的事情也得到了刘以珍老人的证实,在北京朝阳区三元桥附近的一间普通民宅里,这位第一届国家队领队、原国家体委球类司排球科科长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故事。 “1952年,男、女篮球,排球以及男子足球国家队组建了,贺龙提出要把这些队伍搬到天津,利用天津的第二体育场(即现在的民园体育场)以及部分新建场地进行训练。”刘以珍说,“于是,我便把队伍带到了天津,在重庆道100号、126号和桂林路124号买了房子,后来,体操、游泳等队也先后来天津训练,一直到1956年才陆续回到北京。” 国家体委成立后,办公地点先后设在东长安街17号、宣武门东侧的未英胡同33号、王府井八面槽9号,1954年底,又迁至崇文区太阳宫,而国家队的运动员们却在天津训练,“实际上,贺龙主任的心思是在天津的,他经常派秘书给运动员送水果,让食堂给运动员加营养餐。他经常问我,运动员们在天津住的宿舍是否拥挤、训练场地是否充足,他还称我为‘女政委’,要求我给运动员上政治课,在国家队发展党员,总之,运动员在天津期间,他对运动员们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 为了让羽毛球国家队能够在室内进行训练,在贺龙的亲自过问下,羽毛球队被安排在国际俱乐部(即现在的干部俱乐部)进行训练,篮、排球训练馆也很快在一片空地上建成了。 专程赴津 指点赛场 1953年5月3日,天津,第二体育场内,下午和晚间观众人数多达一万六千余人次,会场附近的街道上车辆云集,体育场四周车水马龙、彩旗飘扬,很多建筑物的凉台上都站满了人,眺望比赛盛况,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边看边议论着。还有不少观众,是经过长途跋涉,从外地赶来的。这一天,全国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四项球类运动大会的比赛正在第二体育场激烈地进行着。 5月2日下午,大会的开幕式在天津隆重举行,第二天,国家体委主任贺龙专程由北京乘车来津观看比赛。 体委主任亲临赛场,给了运动员极大的鼓舞,刘以珍回忆:“令运动员们想不到的是,体委主任不仅认真地观看了比赛,而且还能‘指点赛场’赛后,他马上指出,足球队要加强射门练习,左、右脚都得会踢球;篮球队要善于采用小个子打大个子的战术,他的一席话说得运动员心服口服。” 在津长谈 见解精辟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国家体委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民族形式体育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举行这样大规模的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我国体育运动史上也是第一次,天津人民对此充满了热情,每日到会观众达到两万多人次,天津狮子舞表演也在家门口风光了一把。 这次大会的举行与贺龙的积极倡导是密不可分的。据王鼎华介绍,贺龙自幼习武,8岁时随祖父和堂叔贺士远学习了一些武术套路,以后,又到宗家塔、桥子湾等地拜师学武。在洪家关,每逢正月,贺家聘请外地武术高手来乡教习拳术,贺龙经常练习的武术项目有石锁、棍棒对打、双和刀等。贺龙不仅颇有些功底,也深知武术界的门户之见和封建迷信的影响之大,他主张,“民族形式体育中有些江湖味道的东西要否定掉……我们要的是真功夫,这对人民体质的增强有好处。” 大会期间,贺龙接见了记者,时间长达3个小时,他对武术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他说:“民间流传的武术套路是很多的,不仅汉族有,各少数民族也有。这是要花费力气去发掘的。譬如一座宝山,要探明情况发掘出来,这是头一件要做的事。被挖掘出来的东西是真宝还是假宝,又得花力气去淘洗、整理。要剔除其违反科学的东西,打开人们的眼界,还复它固有的健康的形体。如何使它符合科学原理,使它们更易于掌握,收到增强体质的效验,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件事。要提高拳艺,不外两个方法:一是从现有基础上开拓新境界,一是博采他人的专长。只有经过刻苦认真的揣摩,道路才能越走越宽。习前人之习,也才能在自己手里发扬光大,取得更大更多的成效,这是第三件事。” 国家球队 下放天津 在贺龙的大力支持和天津的积极争取下,1957年,国家体委把国家足球白队下放给天津市,以原国家白队为班底,创建了天津市足球队,球迷们比较熟悉的曾雪麟、严德俊都曾是该队队员。 白队下放给天津市后,有力地促进了天津市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天津足球队技术全面,作风顽强,打法硬朗,在中国足坛独树一帜,名列全国甲级队前茅。 “国家球队下放天津,也使天津球迷大饱了眼福,许多外国来访的足球队,都要到天津作访问比赛。”原天津市体委群体科科长、体总天津分会文史资料编审组主编张三春对记者说,“1957年8月,匈牙利国家足球队来我国访问,国家体委决定把匈牙利访问我国的开幕式定在天津举行,让匈牙利国家足球队与天津足球队进行在我国访问的第一场比赛。比赛当天,贺龙再一次来到了天津。” 那天,贺龙和陈毅两位副总理专程从北京来津,参加匈牙利在我国访问比赛的开幕式。当时,除主席台上的人和一部分工作人员外,观众是不知道的。比赛结束后,天津市副市长李耕涛陪同贺龙、陈毅走进球场,按计划准备接见双方队员,然后合影留念。 就在这个时候,从扩音器里传出了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声音:“观众同志们!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国务院副总理贺龙、陈毅两位元帅,由李耕涛陪同,接见双方队员。” “噢———”看台上的一万两千多名观众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观众涌进了球场,从四面八方包围了过去…… 外战内行 送津美誉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篮球运动在天津蓬勃发展。那时在工厂、学校、机关,甚至胡同,到处可以看到天津人打篮球的身影。天津人爱篮球、懂篮球,掀起了一股“篮球热”,雄厚的群众基础孕育出了不少国家级和市级的代表队员,如男队的张长禄、白金申、李汉亭、程世春,女队的郑于莲、雍容、李世华、陈秀珊等。因此,贺龙把“篮球城”的美誉送给了天津。 1957年,天津男篮出访印尼、缅甸,参加40场比赛保持全胜,并在津城分别迎战苏联、法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泰国、埃及等国家球队,都取得了好成绩。“贺龙非常关心天津篮球队,对天津男篮寄予了厚望,他称赞天津男篮不仅内战内行,而且外战内行。”刘以珍回忆,“更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12月26日对苏联男队的比赛,苏联队当时拥有奥运会选手,实力相当雄厚,在访华的前7战中5胜2平,一直不败。” 据刘以珍介绍,当时的天津男篮主教练为张珍山,队员姜桂明、米宝荣、刘兆华、郭恩洪、王家祯、张春泰、安毓平、陈吉佳、陈玉华、王泽久等也都风头正劲。赛前,贺龙对天津队提出了希望,要求他们要“解放思想,快字当头,扬长避短,争取胜利”。 最终,在市人民体育馆5000名观众的欢呼助威中,天津男篮队员思想明确,战术得当,敢打敢拼,以90:81一举击败对手,为中国赢得了第一场胜利! 赛后,贺龙高兴地称赞:“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全国的篮球队都要向天津队学习!”回忆起此情此景,刘以珍老人激动地说:“贺龙主任说了,天津队才是全国篮球队的真正冠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