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女排十运变阵思路新 杨昊改接应为国家队探路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09:07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亚锦赛夺冠后,中国女排已经解散,但接应位置上周苏红的替补人选还是陈忠和教练绞尽脑汁也未能解决的一大难题。而近日,从正紧张训练的辽宁女排传来消息,该队新上任的主教练齐丽霞出奇招,已经让国家队的主力主攻杨昊改练接应,以应对十运会。此思路犹如“山重水复”中突现“柳暗花明”,让人们的思路豁然一亮。 王一梅改接应太可惜
其实,辽宁队在今年上半年的全国联赛中,就曾经让原为主攻的楚金玲改过接应。当时那样做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辽宁队四号位拥有两名老将张越红、杨昊和两名年轻主攻楚金玲、王一梅,主攻过剩;二是该队接应一直又是薄弱环节,让楚金玲改接应,可以让杨昊、王一梅、楚金玲同时登场,组成三大“火力点”。 由于当时楚金玲不在状态,联赛的实际并未能充分证明辽宁队此举的“英明”之处。然而,亚锦赛之前的中国女排,陈忠和教练也打起了让辽宁主攻改接应的主意,不过,对象不是楚金玲,而成了王一梅。 作为国内身材最高、磅头最重的年轻主攻,王一梅是继续朝主攻发展,还是改打接应,随即便引发了争议。辽宁队在备战十运会时,没有沿袭国家队的思路,还是坚持让王一梅站在主攻位置上,实际上已经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今年入选国家队后,王一梅进步的幅度虽然距不少人的期望值有一定距离,但还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发球。她和马蕴文一起改为大力跳发,开始均失误频频;马蕴文被迫“走回头路”,改回跳飘,而王一梅的跳发却已经有模有样。 王一梅的优势是四号位定点强攻击球点高、势大力沉,而且有一股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应该是一名典型的主攻可造之才。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脚步移动、进攻时挥臂速率较慢。所以,让她改接应,实际是取其短而弃其长,既有些勉为其难,也实在有些可惜。 依目前国家队、乃至国内球员的现状,要根本上改变中国女排强攻不强的状况,一个是寄希望于楚金玲,另一个就是1米90的王一梅。应该讲,辽宁队坚持让王一梅站在主攻位置上,是本队所需,也有利于王一梅的进一步发展,应属明智之举。 杨昊的后攻优势不可丢 亚锦赛上,中国女排战术上的一大变化就是对楚金玲的重用。这位辽宁新秀不仅牢牢占据了杨昊以外的另一个主攻位置,而且每转到后排时,还担负起六号位的后攻重担。2003年世界杯赛、雅典奥运会,直至亚锦赛前,只有杨昊才能享有如此“殊荣”。而亚锦赛不同了,每逢转到后排,杨昊每每都被自由人张娜取而代之。 值得称道得是,楚金玲没有辜负陈忠和教练的期望,前后排进攻、后排防守,都发挥得非常到位,赛后独得“最佳扣球”、“最有价值球员”两项个人奖项便是证明。以至于一向很少夸奖队员的陈忠和,也禁不住赐予这位爱将诸多溢美之词。 眼看着楚金玲成了国家队的“全天候”主攻,随之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再很难看到杨昊后排进攻的英姿。这不能不是一大遗憾,对中国女排而言,自然也十分可惜。 杨昊尽管个子不算高,但因为腰腹力量强,是现役国家队队员中,跃起后滞空能力最强的。所以,她的后排进攻很有特色,跳起后在空中“飞行”时间较长,增加了进攻的威力,又有利于避开对手的拦网。 如果让杨昊改为接应,她后攻的优点照样可以发挥,只是从六号位换到一号位。遇到欧美强队时,杨昊在四号位打调整攻本来就比较吃力,而接应队员在二号位相对压力较小,以杨昊的实力,完全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中国女排的接应素来要求技术全面,这也是陈忠和教练选人时的最困惑之处。而杨昊恰是国内主攻中比较全面的一个,在国家队,她转到后排参与接发球和防守由来已久。如果成为接应,杨昊的风格不同于周苏红,但也会同样优秀。 当然,在王一梅未能走向成熟时,杨昊在国家队还是难以离开主攻位置。但辽宁队十运会上的变阵,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如果成功,中国队的人员使用也就多了一种新的抉择。(厉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