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乔生:只有三成语录是我说的 曾经特想打官司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02:12 北京娱乐信报 | |||||||||||
2003年8月,已经不怎么解说足球的韩乔老师出现在重庆有“天下第一坑”之称的奉节天坑,这次他选择解说的偏门是阿迪力走钢丝。显然这是一个耗时相对漫长的运动项目,阿迪力断断不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之势”走完这662米。图片由韩乔生本人提供 终于该谈“韩乔生语录”了,这已经是我们的最后一个话题了。我惊奇地发现,韩
但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非常自然,也是他自己主动绕上来的。心胸开阔的韩乔生早已不再对语录的问题耿耿于怀,反倒不断调侃自己的语录,引得我们哈哈大笑,这也是本次采访之前,我们所没有想到的。 【足球太难】 “我也别说足球了,老招人骂,时间长了就像动物园的猴屁股了。” 韩:说到足球,大家就会想起语录,而说到语录,又大多与足球有关。 记:为什么呢? 韩:因为足球规则最简单,最容易看懂,你男友带你去看场球,你也能说几句了。我觉得13亿人中,有1300万人能当国家队教练,水平比我高,都能发表见解。这种情况要想说好足球,很难。 记:这也是你现在为什么不说足球的原因。 韩:我没踢过一天专业足球,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自己吃一口。我后来觉得我也就别说足球了,这就跟在个火山口上,老招人骂,太累,时间长了就像动物园的猴屁股了。 记:那倒也是。 韩:谈语录之前,我先谈谈主持人。我从来不说自己是央视的评论员,只说是主持人。因为我觉得评论员是个很大的帽子,一般人承担不起。 你比如说欧锦赛,葡萄牙本菲卡(注:应该是波尔图)的教练莫里尼奥在电视台做解说。当时比赛下半场,葡萄牙平,但平就出不了线。这时葡萄牙主帅斯科拉里换人,最后场上有了五个前锋,一个后卫。足球场上11个人中有9个进攻型球员,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人家莫里尼奥说:“现在我看不懂,斯科拉里会是功臣还是千古罪人,得等比赛结束以后才知道。让我们一起看吧。”结果斯科拉里赢了。结果你听听我们的评论,把人家斯科拉里骂得狗血喷头。从这个角度讲,对于我这样更不懂足球的人来讲,我就更不配做足球评论员。 【主持有招】 “我尽量说些大家不熟悉的项目,反正你也不熟,哈哈。” 韩:不说足球也无所谓,我不缺知名度。没有必要再扩大知名度。我还是喜欢轻松一些。另外作为体育解说来说,既然项目越来越多,有些项目我不行,有些项目我行啊,我可以发挥我的特长。 记:你认为你的特长是什么? 韩:我的轻松、幽默、诙谐,我的语言结构,我的语音语调、我的轻松自然是优势。还有就是我要学会运用自己的窍门,少招人骂。 记:窍门? 韩:第一,藏拙露巧。把经常那些口误啊,语病啊给他藏起来。少说,认真备课。一个星期如果我一场比赛说了十句错话,也就十句语录,那么我一个星期说八场,我就八十句语录;第二,我尽量说些大家不熟悉的项目,反正你也不熟,哈哈。我高中毕业,您呢?才四年级。但是足球呢?我高中毕业了,您呢,是MBA,所以您骂我;第三,我是主持人,我要多发挥顾问的作用,让顾问多说。可以给我自己减轻负担,也让我集中精力多注意我的语言逻辑性。 记:你现在这样做了,事实证明管用吗? 韩:你看,现在语录的问题呈大幅度下降,急得语录的编纂者在那儿喊:你得多说啊,再不说没料了呀。(大家大笑。)播音战线一代宗师赵忠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观众不关注你,说明你就完了。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想。所以我要特点突出,就和打仗用兵一样,不怕有缺点的主持人,就怕没特点的主持人。 【语录挺冤】 “很多都经过演绎,由原始的A到中间的B再到后来的NA、NNB。” 记:你知道语录最早出现是什么时候吗? 韩:最早出现在报纸上,叫“体育播音员口误集”,南方的几家报纸搞的,《南方周末》、还有武汉的报纸、《金陵晚报》,我都留着这些报纸。当时我很生气。 记:那时还不是你一个人是很多人的语录口误,是吧? 韩:对,里面我的货真价实姓韩的有30%,其他都是我们台其他同事,还有其他地方台的。但到后来,网络上逐渐就变成了“韩乔生解说笑话集”。 记:但确实好像是你出错比较多而且有趣。 韩:那时候我解说工作量大呀,解说品种也多,准备时间也不充分。有时候一个星期解说十二三场比赛。一年恨不得有270天出差在外,对不起,270天过了,220天,我精确地计算过。 后来我也想为什么人家偏偏要找你呢?我发现,一是老百姓关注你,你出现的频率最高。如果找语录的形象代言人,选择其他人影响力都不如你,所以,我就责无旁贷地成为了语录的代言人。 记:语录刚出来那会儿什么心情? 韩:曾经特别想去打官司,后来想打官司也查不清,还不如扎扎实实做些事情,就认认真真地把所有的带子找出来看,到现在已经看过四分之三的我自己解说的带子。把这些语录该核实的核实。 记:核实之后呢?有多少的确是你说的? 韩:30%是我的原版,很多都经过大家演绎,由原始的A到中间的B,再到后来的NA,再到后来的NNB,不断地发展变化。 记:比如说? 韩:比如“距离球门三十公里之外,突然起脚射门”这话真不是这么说的,我的原话是:“距离球门三十米之遥突放冷箭,就像几十公里之外的导弹一样,非常精准地击中目标。准确率就像计算机计算过一样。”这话说得挺好的呀,但球迷就说成“距离球门三十公里”了。 再比如说“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当时我看了以后觉得特别有意思。后来我就干脆因势利导,继续演绎夸张,“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