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陆元盛上任天天如履薄冰:女乒失利绝非技术滑坡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09:17 《足球·劲体育》

  两周前兵败亚乒赛,是中国女乒继2001亚运会后第二次倒在韩国,也是自1991年来最惨重的失利。女团半决赛后,第N次听闻陆元盛要下课了。中国公开赛哈尔滨站是他回国首度在全国亮相。他按部就班地当他的教练,拍手时仍是习惯的五指分开,一如他回国后,每天照旧骑着自行车去训练局上下班。

  然而,平时总亲切的陆指导,在哈尔滨只真正笑过三次。第一次是在女单第二轮比
赛中,突然有一位老年观众站起身高喊:“陆指导,你辛苦了!”他抬起专注于比赛的双眼,笑着挥了挥手。第二次是在包揽女单四强后,他放松地坐在场边欣赏球员“自相残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恢复还拼掉了包括韩国和朝鲜的劲敌,让他笑着备感欣慰。第三次是在女单决赛的那天早餐,平时总习惯俯在桌上看秩序册的他,居然埋首看“藏”在桌下的一张复印纸。那是香港的朋友给他带来的《大公报》复印版,头条标题是《徐寅生夸赞陆元盛笑谈失利》,文章主要谈到了乒乓球泰斗人物徐寅生力撑陆元盛的内容:“亚乒赛女单失利不必太紧张。”看完后,陆元盛把这张纸夹在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扉页。悄悄地朝朋友竖竖大拇指,笑了。

  1996年,陆元盛荣任中国女乒主教练,此后,他的角色经历过中国

乒乓球队副总教练、技术顾问,但再没离开过“女队主管”这个特殊岗位。2000年短暂离开后,次年中国女乒在韩国釜山亚运会上意外失守,他又接过李晓东手中的枪,继续带领中国女队。然而,自他2001年重新上任女乒主帅起,“下课”声时不绝于耳,只要女乒输球,不论比赛级别,“倒帅”声必定成间歇性发作。即使是中乒获得胜利,也仍被认为优势不够明显。在这种环境下老陆也逐渐对“下课”声,由震怒转为无奈既而无所谓。直至2004年,总教练蔡振华明确提出女乒主帅需要重新斟酌的信号后,舆论的“倒陆”炒作也才正式摆上台面,由阵地战变为全面围歼,声势一浪高过一浪,甚至连他的接班人,也全面扫荡,预测了一遍又一遍。可是,正当人们以为2005年9月中国女乒兵败韩国亚乒赛后,老陆终于可以“下课”时,他终于还是没能“下课”。

  于是,许多记者又想重复第N次地询问他有关“下课”的相关事宜,可是竟没有一人敢于直面他提问。老陆也乐得看着大家闪烁的眼光,只要你不问,他就“装糊涂”。在他任上的第九个年头,老陆说他正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定计划。而明年将是工作任务繁重和艰巨的一年,这才是他真正需要思考的。对于“下课”声,他全当是无聊炒作。因为如果你问他这事,他两眼一瞪只有一句:你看领导让我下了吗?

  采访他,特别是在这个敏感的时期采访他,确实有些艰难。这不是指他多不易亲近,相反他平时常和记者开玩笑,就像可敬的长辈。也不是指女乒失利他有多难以启齿的缘由,他早就出面承担起责任。真正的原因是第N+1次有关“下课”的话题,他究竟还能补充什么;边听闻下课声,边带领中国女乒连创佳绩的他,在终于失利后,用何种方式再看“下课”。尽管他没有刻意回避,但也没有像以往那样用特有的上海口音的普通话问:“采访什么啊?”他只是含糊地表示再看情况吧。或许是记者直白的一个问题打动了他“陆指导,你到底什么时候下课啊?”,在考虑了两天后,他终于同意相约面对面做独家访谈。他唯一的理由是相任,唯一的要求是真实完整地表述他的意见……

  可以理解,做常胜之师中国女乒的教练,真是太不容易了。

  上任后,天天如履薄冰

  《劲体育》:陆指导您从韩国回来后,似乎从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只是在北京机场和总结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简单讲了一些。您是有意和媒体保持距离吗?

  陆元盛:我当了近十年的女队主教练,经历过各种比赛的成败考验,也和媒体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怎么会刻意回避呢?当然不是!事实是我处在暴风中心,外面看着乱可我这里是最平静的。我需要思考、总结亚乒赛的得失,为球员更为球队的将来,什么都没想明白就要我忙着应付媒体,显然不合乎情理。相对的,我也更希望大家多关心球队本身,而不仅仅是我个人。特别是对于无理炒作和非善意的采访,我没有这么多闲暇坐下来慢慢侃。

  那么您现在愿意谈谈亚乒赛的失利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是不是意味女乒优势的大面积滑坡?

  从我们教练的角度出发,总结是分客观和主观原因的。首先,我们打得不好,这是肯定的。我们应该拿更多金牌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也是肯定的。我作为女乒主教练,负有一定责任,这更是肯定的。但是失败并不是坏事,起码我们要让它变成好事。

  客观来说这次比赛的组织、场地和食宿安排确实有很大问题。但是这对所有队员都是公平的。我们可以理解队员在刚参加完乒超联赛,没有进过系统调整就奔赴,参加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比赛,压力很会大,人也很疲劳。但这说明我们的训练方法需要改进,应该帮助队员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而不是拿来安慰自己的借口,真正失利的原因是心态上没能顶住那口气。正是王楠、张怡宁没去,女队少了领军人。但是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的要求是人人都能当领军人。怎么?少了张怡宁,中国女乒就不打了?老是有依赖的思想,谁也不敢争,队伍必将退步。女团小组赛胜得太轻松,思想上全松了,我怎么敲警钟都没有用。半决赛一上来就输,谁也没有准备,可是这个时候才是最考验人的,气打不上来,自信变自负再变自卑,又谁也靠不上,当然会输。

  所以我要说,女队的实力还是摆在那儿的,自信和霸气也该有,但这次失利绝不是所谓的技术滑坡,而是女乒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

  您指的定位是指什么?女队在世界乒坛还有多大优势可言?对年轻队员的选拨和发挥您又有什么评价?

  定位很明确,就是世界一流,但绝不是一枝独秀的梦之队。如果仔细看,你可以发现像郭跃她们打球的水平,还是比其他同龄孩子优秀。这说明我们的队伍,我们的年轻队员是很有潜力,值得信赖。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即使是邓亚萍在1996年奥运会夺冠,也是经历很大考验艰难取得的,更何况是改成11分制后,偶然性增大,更难说谁比谁实力强就一定能胜利。

  如果说以前我们还有一定优势,或照你们媒体的说法11分制后优势缩减,那么现在我要明确地说我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这么多年长盛不衰,敌人早把我们作为研究对象反复考量了。彼此交手前都是知根知底,中国队的打法先进可她们也不弱啊。毕竟大家的发展趋势和世界乒坛的发展潮流是一致的。如何保有霸气又能拼出自我,是现在最大的难题。以往我总对队员说要居安思危,可是队伍一直在赢球,她们如何能有直观的概念?现在好了,输球了,大家也醒了。你看看这次比赛(中国公开赛哈尔滨站),女单的好手应该说都来了吧?我们不是依然包揽四强?说明只要大家思想重视,敢于拼搏我们还是强队。

  再看年轻选手,我们也是扩大面积,多元化地尝试,给每个人机会。于其说我们在看球不如说是在看人,看她们是不是顶得出,挺得住,靠得牢,拼劲足。这才是为2008选材。以后的大赛会更多,现在不锻炼新人,不输球,等到以后怎么办?所以这种新面孔会越来越多,她们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争机会。

  按照您的依据是不是牛剑锋就不符合标准,回省队是一种处罚或离队信号?

  当然不是!这又是媒体在瞎猜。牛剑锋原本是报名参加公开赛的,但是考虑到她本人的心情需要调适,省队也向我们提出了申请,希望她能打好全运会,要知道全运会对各省太重要了,上一届河北一连拿了三个亚军,这次是有希望突破的。作为队中的一号,我们本着为她负责为地方队负责的心态才决定让她回省队静一静。如果说不用她,那么她雅典奥运会也没打好,早该调她走了。她回省时也确有顾虑,当时他就对她说:你好好回去,什么都别想,责任是我的。事后,也一直和她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思想,相信她会一点点走出来。

  应该说在张怡宁受伤不参赛的情况下,牛剑锋作为老队员应该顶得住。在我们培养年轻队员的前提下,她也应该作为老大姐在亚乒赛上带好头。可是她却没能顶住压力,特别是女团半决赛丢了两分,这需要很好的反醒。但是女双她和队友在决赛会师,最终拿到银牌,女单也是唯一进了前四的队员,和其他队员相比,发挥还是比较稳定的。我们还是相信她能够重新出发。但是这不是无止境地等待,机会对每位队员都是公平的。

  以前乔红输过,王楠输过,李菊也输过,她为什么不能输呢?关键是输完怎么办。心态怎么在压力下调节好。同时,我们也应该发现当王楠、张怡宁、牛剑锋不在时,年轻队员的拼劲更足,争第一的信念更足,这对选材也未必不是好事。

  您在韩国时有没有听闻“下课”声?您到底怎么看待“下课”和媒体的评价?

  “下课”?从我上任起,就知道这活不好干,天天如履薄冰,“下课”的炒作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回。可是你看,我这不还好好干着吗?(指了指他的记录本,那是封面包着奥运五环的皮制记录本)我才不理会这事,领导让我下我就下,但只要领导还没开口,我就还是干好自己的事。

  至于外界怎么说不仅我不理会,也劝队员少受干扰。你们媒体就是这样,中国队赢球是应该的属于没什么可写的,只要一输球新闻就来了,人就兴奋。又是教练下岗,又是队员调整,老把我们当梦之队。男队最近成绩不错,现在你们还提提男单夺冠的困难,再拿几次,也该把男队当梦之队的。可我们哪里是梦之队!按我的话说,什么是梦之队,梦之队就是半夜把球员拉起床,闭着眼瞎打还能赢的队;做梦时都能赢怎么不是梦之队?可是中国队是吗?从来不是。否则乒乓球这个项目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关于我“下课”我听得老茧都出来了,你们怎么就乐此不疲,不烦呢?以前刚听到这个词,我也会心烦,但当我意识到不能把情绪波动带到工作中时,我只把它当作居安思危的一种信号。你说我都到这年纪了,什么样的风浪没有经历过,难道听听“下课”就整天忙着跟媒体说明自己没下课?媒体也是没事找点事忙,毕竟大家都要生存,我能理解。所以就让他们说吧,我只期望媒体对队员不要这样苛刻。

  前两天,王励勤还在跟我说媒体老炒他的心理问题,一输球就说心理有问题,可是他有什么问题,输输赢赢不是很正常嘛。找不到原因就归于心理,久而久之也会对队员产生影响,他们也会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阴影,是不是真有心理问题。输球之后怎样总结提高,鼓励队员才是可取的方式。我们从来不会因为一场球就定一个球员的“生死”。

  我陆元盛总会有离开的一天,不论是“下课”还是退休,但是队员还是那些,队伍还是存在,问题仍要解决啊。不是说我走,队伍就能如何如何。媒体把矛头对准我,相信也是本着为球队成绩着想的初衷。但是我在这里要大胆给媒体提个意见,请大家换一种角度重新认识中国乒乓球队。这是一支长盛不衰的队伍,但是曲线前进的队伍,没有输球的痛苦就不懂珍惜赢球的艰辛。在队伍青黄交接时,付出一定的失败作为代价是很正常的事。如今我们的环境不再封闭,仅从乒超看就应该明白这种开放的程度,我们与世界乒坛是共同进步的。

  陆指导听您这么说,我反到想问问您为什么您对女乒主教练的工作如此有信心?是不是因为您自己也有一个女儿,所以对女孩的心理更了解?外界评价说队伍打法单调难道也是炒作?

  凭什么?就凭我心里的这本账。有人说我生了个女儿所以懂女孩心理,可管队员的时间比陪女儿的时间长得多。有人说我性格温和容易和队友交流,但我的管理方式就是比较人性化的。因而这些都不是理由。

  说到当教练,当个好教练我要真心感谢我们队员们,一个队员的成长过程也是对一个教练的培养过程。只有充分经历和理解队员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赛况下的变化,才能及时提供意见。我当了这么多年教练,横向的纵向的对国内和国际上的选手了如指掌,教练可是临场指挥就行。听到对手就要交出一本账,知道怎么打才行。经验就是我的优势。

  关于你提到的打法问题,我也很无奈。其实我们也很想多一些,但队伍选拔是看实力的,队伍建设是跟据发展趋势的。本来亚乒赛我们也计划让范瑛去,只是胶皮的问题才换人。我是削球出身,也很想教好削球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韩国的直板快攻和削球是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出来的。我们国内没有这样的环境,以前国家队也鼓励地方队培养,可地方队培养的目的就是送到国家队,国家队里尽是横板,没有给直板或其他打法太多机会,你让人家怎么培养?除非明确队里有两个名额就是给直板的,或是出去打比赛就能给直板机会锻炼,否则短时间很难做到百花齐放。

  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一场比赛输给直板或是削球就说我们落后了。牛剑锋原本打削球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其他队员只要多重视应该也能解决好。巴黎

世乒赛男单输给朱世赫,后来重视了不就好了吗?当然,我们不能等问题发生,还是要做好基础工作。既不违背主流,也能在国内多培植各类打法的优秀选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800篇。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