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赌在台球上的人生 我和丁俊晖的平台不同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0:26 南方都市报 | |||||||||
郭华小档案 1971年出生 籍贯:广东省潮州市
最欣赏的台球运动员:亨德利、瓦塔那 最好成绩:1997年世界业余锦标赛第三名 单杆最高纪录:144分 大凡对台球运动有些了解的人,肯定会知道七次世界冠军斯蒂芬·亨德利。曾胜过亨德利的中国人只有3个,郭华是其中一个。 郭华,10年前中国第一个取得英国职业斯诺克赛事资格的台球选手。一个月前在白鹅潭边的一个西餐厅里,记者看到的郭华,则是一个幸福而忙碌的普通广州人。 这位前中国台球第一人现在开了一家公司,代理经营台球杆。大多数时间里,郭华需要奔波于珠三角各地,但他显然不算一个老道的商人——在记者采访的近3小时内,他丝毫没有提及自己代理的球杆,用他的话说,因为过去人缘好,现在生意虽然刚起步,但还算是不错。 郭华现在仍然在参加国内的职业联赛,但他不属于任何俱乐部,参赛也完全是自费,用他的话说,“能打多久算多久。”不过,这个有了妻儿的34岁男人,如今的生活重心已不再是台球,今年他甚至在出租车上丢失了自己的球杆,而这原本应该是职业球手的“命根子”。 在1997年结束英伦之旅后,许多原因让郭华逐渐从竞技巅峰滑落,这位曾击败过亨德利和肯·达赫迪的中国天才在原本是职业选手的黄金年龄淡出了球坛。在一次深圳比赛时,他结识了一个很喜欢斯诺克的原上海女篮队员,不到一年,她成为了郭华的夫人,而之后他们生的男孩彻底改变了郭华的生活轨道。 从前的郭华,非常信奉亨德利的一句名言:“要做成功选手,一定要自私。”在职业生涯的奋斗时期,郭华的确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几乎全部的精力,自筹资金几赴英伦,但最终国内的台球环境消磨了郭华的职业之路。生活的压力也逐渐让中年郭华体味到了过去自己从来不曾体会的种种,过去为了打球独来独往无需顾忌家人感受的他,儿子的降生让他明白了“老窦养仔仔养仔”的道理,他对自己如今的生活做了最简单的描述——“自私多年,要无私了。” 9岁,走上台球之路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台球? 郭华:广州有台球的历史比较早,我首先是在电视上接触到了台球,后来家旁边的文化站有了球台,我就特别喜欢打。当时应该是1980年,我9岁,上三年级。因为打球的地方离家很近,我差不多是一放下饭碗就去那里打球了。刚开始的时候是小台打黑8(美式16球),流行了两年之后,因为香港电视的影响,一夜之间,几乎满街的球台都换成了斯诺克大台。 记者:当时你的学习怎么样? 郭华:小时候我学习成绩非常好,考广州造纸厂子弟中学时考了第一,而且初中还是五个科目的科代表,但初二时决定专心练球后,我就差不多开始放弃学习了。那时候我15岁,家里当然是反对的,但我还是坚持偷偷地打。 记者:为什么会自己选择打球呢? 郭华:当时作出这样的选择,一个是因为自己喜欢,另一个就是觉得打球能成为自己的一条出路,当时如果老老实实地出来工作,每个月工资70多块钱,但我自己出来去球房打工的话,一个月能有差不多300块的收入,再加上自己打球的收入,我感觉做这个比在工厂做会更有前途。在中专技校学习车工毕业后,我只实习了一个月之后自己就逃工出来,开始正式训练。 记者:你打球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呢?第一次正式参加比赛是什么时候? 郭华:刚开始几乎是没有什么经济来源,15岁刚开始在路边俱乐部打的时候,几乎不需要什么费用,因为设备和成本都很低;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是17岁,是广州的穗港澳大奖赛,在中国大酒店。后来就逐渐开始参加各种比赛,1989年,我第一次参加了全国锦标赛就拿到了亚军。 记者:刚开始打球有老师指导吗? 郭华:伍文忠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也是以前的广州冠军,后来的师傅是香港人林汉文。1990年在深圳拿了全国锦标赛的亚军时,我认识了师傅,后来他就叫我去深圳上班,工资比在广州也要高一点,而我最看重的是能和他在一起学球。林汉文当时是香港很有名的球手,曾拿过香港公开赛的亚军。跟他学习了大半年后我回到广州,1991年的全国公开赛就拿了冠军。 记者:现在师傅还在深圳吗?你和林汉文一起开了郭华桌球城是吗? 郭华:他现在已经移民去了加拿大。我和师傅曾一起开过球房,但后来又转手了。别人以为是球房的地段不好,但真正的原因是我师傅迷上了赌球。开始他输的时候我还在英国,我总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他还钱,可以说我救过他很多次命。但后来他还是收不住,而且把我帮他还钱看作了理所应当的事情,甚至拿球房的钱出去赌球,因为这个,我们的关系也渐渐破裂。后来他终于收手,随家人移民了。 23岁,成为赴英打球第一人 记者:你什么时候开始去英国打球? 郭华:1994年,我成为了中国内地第一个去英国打球的选手,一共去了7次,呆在英国的时间总计应该超过了一年。 记者:去英国打球经济方面是不是比较困难? 郭华:我们打球那时候不像现在的年轻选手都有赞助商,我在英国的时候,经济方面自然是亏损的,因为自己在国内挣的钱都要往里贴,在国内打比赛挣了奖金,就用来去英国学习。自费打世界排名赛是很艰难的事情,但收获很大。不过,曾经有过一个华人赞助我,但也仅是赞助在英国的吃和住。 记者:在英国的那几年是不是你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 郭华:当然,那几年应当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心理,还是对台球的理解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记者:职业生涯最高分是多少?有没有打出过满分? 郭华:我正式比赛中的最高分是144分,在一次国内的南北对抗赛中打出的。满分打出过两次,但都是在自己练习时打出的。 记者: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最看重哪一段经历? 郭华:1993年持外卡开打泰国公开赛,我当时赢了一个排名世界第41位的选手,在赛后认识了一个经理人,他帮我联系了去英国打职业比赛的机会。打了这么多年球,对我来说,这次比赛对我整个职业生涯是一个转折。 记者:去英国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吗? 郭华:当然不是,我错过了很多机会。1997年在广州的莱利杯上,我赢了世界冠军肯·达赫迪进入了半决赛,当时莱利公司就要和我签约,他们可以每年赞助我去一次英国打世界锦标赛,而且工资待遇和条件都不错。但我当时和广州球帝俱乐部有约在身,而球帝俱乐部本身是百能球台公司开办的,这样,和莱利公司就有了冲突。因为这个,机会就错过了,这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啊……(说到这里,郭华扁了扁嘴,看得出来,对失去与莱利的签约机会,他仍惋惜不已。) 30岁后,现实改变了理想 记者:台球带给你什么?你又失去了什么? 郭华:打台球,我个人觉得所拿到的成绩,基本上还算理想。但我觉得,在我状态处于最顶峰的时候,很多问题困绕着我,让我没办法再继续…… 记者:你说的这些困绕大多数人也会有吗?比如什么? 郭华:比如和台协、和百能公司等很多事情。我想如果在1997年之后我还能够坚持的话,一定可以拿到更好的成绩。 记者:那时候如果继续努力去英国,是不是需要面对更多困难? 郭华:当时国内还不是很重视台球,付出努力很多,但回报并不多。生活在广州这样一个现实的城市,你可以有理想,你可以去追求,但你还是不能和现实生活脱节。有梦想,年轻时可以去努力,可是,当你的到了一定年龄,所付出的和得到的回报又不成正比,那么,你还是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对吧…… 记者:你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是哪个阶段? 郭华:1994年到1997年,应该是我状态最好成绩最出色的阶段,1998年起就有些走下坡了。 记者:在英国没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都是自己的原因吗? 郭华:在英国的时候,600多人参加的职业比赛我排名是100位多,不是说我能力打不上去,到现在我还这么认为,欠缺的是资金和其他一些东西,这不是靠我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做到的。 记者:1998年继续去英国打是否有进入世界前32的可能? 郭华:我觉得是可能的。 记者:是什么让你改变了自己的理想呢?或者说是停止了继续追求职业成就? 郭华:30岁后,我做了父亲,人生观不一样了。小时候,人人都有个理想,你会去追求,在我30岁之前,那是我拿成绩最黄金的时候。可是30岁后,忽然感觉我从事的事业可能连生活需要的都满足不了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改变的,虽然有些迫不得已。但我还是非常喜欢这项运动,或许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热爱,也或者是因为我在这个圈子里这么多年,和很多朋友的关系都很好,即使不打球了也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我和丁俊晖的平台不一样 记者:你觉得打台球能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郭华:首先是要能够坚持。你必须给自己定下每天练习的时间,但是我给自己定的是每天练习不少于8小时,甚至有时候不止8小时。你要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有规律地训练。除了要有毅力之外,经常参加比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台球这个项目必须参加比赛来调整自己各个方面,比赛和训练是区别很大的。当然,天分,这是任何运动项目都必须具备的。 记者:也就是说,执着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郭华:对,是执着的追求,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球员。 记者:你觉得现在中国台球环境比你那时候好很多么? 郭华:我个人感觉,我那个年代出去打职业要比现在艰难很多。现在不同了,去英国打职业的门槛没那么高了,现在你在亚洲的少年赛或者亚锦赛拿个冠军,甚至是拿到前4名,英国方面就会直接给你参赛资格。而且,我感觉那个时候,斯诺克的水准比现在要高,现在没有再出现像戴维斯、亨德利和奥苏利文这样的可以统治一个时代的人物了。 记者:这是不是说明斯诺克这项运动正在走下坡路? 郭华:是的。当然,我不是说我要和丁俊晖比较,因为不同的年代的环境不一样,大家所处的平台也不一样,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需要的是一些运气。 记者:如何看待丁俊晖模式? 郭华:每个人追求成功的方法都不一样,像我,比较喜欢独来独往,有父亲管理或者不会像现在这样好。他和他父亲都非常热爱台球,这是很难得的。当然,人在很多时候都难以两全其美,我个人的意见是,当他到了一定阶段或者年龄的时候,还是可以选择去念书。 记者:你现在也有了儿子,你会怎么培养他呢?会教他打球吗? 郭华:我应该会让他自由发展,不强求,要看他兴趣,但他喜欢打台球的话我会教他。或者他在其他方面的天赋更好呢。 中国台球只能算半职业化 记者:目前台球在中国是怎样的现状呢? 郭华:我个人感觉,虽然现在台球运动在我国的传播比以前要广泛了,知道台球的人比以前多了,但自己身体力行去打球的人比以前要少,能坚持打的人更少。因为现在大家能玩的东西太多了,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更加感兴趣。我觉得我那个年代球房和打球的人要比现在多。 记者:你觉得为什么台球在中国就不是绅士运动? 郭华:这个和国情有关系。斯诺克不是奥运会项目,而我们国家最重视的就是奥运项目,非奥运项目就几乎没有经费,台球比赛几乎大多要靠民间集资。另外,台球运动在国内地位从来都不高,或者说是形象不佳,总和赌博、打架等事情联系在一起。当然,也不能完全说台球在中国的定位就不会改变了,毕竟我们国家台球运动发展才二十多年时间,还许要积累和培养,丁俊晖在中国公开赛夺冠对这项运动就是个很好的推动。 记者:中国目前的台球算不算真正的职业化? 郭华:应该说是半职业化。目前星牌和中国台协签约办排名赛,一共才四站,奖金也不是很高。另外,赞助台球的企业大多是与台球相关的企业,如果其他企业能进来就会好很多。 记者:斯诺克的推广是否受到这项运动本身的限制呢? 郭华:这个我不这么看,一项运动能否推广的关键是看他的推广者。花式9球的推广者是戴维斯的经济人HAM,他是英国最老牌的经纪人之一,最高峰时他手里有8个世界顶尖选手,戴维斯、吉米·怀特等人都是他的签约球手。HAM以前一直是负责推广斯诺克的,但后来他与世界职业斯诺克协会产生了矛盾,后来就转向推广美式台球。后来他独立办了一个斯诺克联盟杯与世界职业斯诺克协会抗衡(联盟杯只有八名顶尖选手参加的比赛,傅家俊去年拿了冠军)。HAM与球员、传媒、商业公司等各方面的关系都很好,拥有巨大的关系网络,他自己的公司叫MATCHROOM,非常成功。9球运动之所以近些年来在全球如此成功,与他的炒作和推广是分不开的。 记者:还有什么妨碍台球发展的因素吗?比如赌博? 郭华:现在真正到台球房赌博人很少了,过去很多大球房的主要收入中,赌博或许算是一项,但现在没有了。 记者:因为什么呢? 记者手记 生存,中国台球的基本问题 斯诺克,在英国地位如同围棋在我国的殿堂级运动项目,如今在国人心目中,仍没完全从“痞子运动”向“绅士运动”的转变。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台球运动需要的勤奋和天赋也许更多,但对中国职业台球选手来说,他们的生存状态只能用“惨淡”来形容。在今年丁俊晖夺得中国公开赛冠军之后,国内短暂地掀起过一轮台球热潮,但这仍然无法掩盖台球这个非奥项目在国内“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现状。 比如原来公认的国内第一人郭华,现在的主业就是在广州工业大道北的一幢大厦里经营台球器材,而据郭华介绍,和他同辈球手们的经历也大多相似:张凯还在打球,也在教小孩;庞卫国在北京有自己的俱乐部,也在带小孩打球;李金是他的师兄弟,教小孩的同时也卖一些器材……所有成名高手的的状况和路线都差不多,因为他们都在这个圈子里长大,能够做的事情也差不多。至于为什么总跳不开台球圈子的原因,郭华的解释是——打台球这个事情是有瘾的,虽然在别人看来很枯燥,但对喜欢的人来说,一旦离开台球,你都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只要你一对着它,就高兴了。有了感情,不是说想离开就可以离开的了。 还有一些过去成名的高手,当初打球挣了些钱,却沾染上吸毒、酗酒、赌球等恶习,自己毁灭了自己的人生,“比如从前和我一起出道的有几个球手,都是因为吸毒而丢了性命,我们今天能这样,已经是很幸运的了!”郭华感叹道。 以上这些,只不过是所有将台球当作自己谋生职业的选手中很少一部分,他们拥有天赋、成绩和机遇,而另外许许多多的无名球手,同样的投入,却几乎连生计都无法维持。郭华坦言,有很多人练得比自己还勤奋,但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们的执着和从不放弃,也是最让郭华感到辛酸之处。 台球人生就像一场赌博,从好的方面来说,一个人会了一项技术,可以养活自己,令自己开心,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与生活很好的结合,应该是无怨无悔了;而另一方面,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就像赌博中的赢家总是寥寥一样,“算起来我赢得比较多而已。”郭华最后说。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蔡笑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