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子拳击手撑起上海一片天 五年苦练只等这一刻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6:38 新闻晨报 | |||||||||
没有观众,也没有舞台,每天却要排练。 没有金钱,也没有坦途,心中只有希望。 五年过去了,现在大幕行将徐徐拉开,希望终于展现,拳迷现在已经买好票期待着她们精彩的演出。
上海女拳鼻祖才五岁 国内第一个吃女子拳击螃蟹的是沈阳体院,10年前,该校开始训练女拳手,学校里一位上海籍的老教授似乎已经嗅出了这只螃蟹的香味,于是他指点在上海体院正处于工作苦恼中的王连方说,世界范围内还没有蓬勃发展的女子拳击运动,在今后也许是一块肥肉,谁先准备,谁就会占得先机。 的确如此,中国女足在世界上曾经领先一时,在我国成立专业队伍的时候,许多国家的女足运动还处在业余阶段,因此,中国女足一度打败过所有世界强手。 王连方虽然也是“行伍”出身,曾经还是“北拳王”张立德的学生,可惜在他自己的运动员生涯中,从没有参加过拳击比赛,在转行摔跤项目后,他的最好成绩也不过是在摔跤运动不发达的上海市夺过冠军。中国男子拳击本来就落后,让重操旧业的王连方要带出一批男拳手,确实有些勉为其难。“而且每年到毕业的时候,看到我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就觉得心里不好受。”郁闷中的王连方五年前在得到高人点拨后,主动开始向学校领导要求招收女徒弟,先业余搞起来试试,最初他招到了两名徒弟。 当时女子拳击在上海是一片空白,上海市运动会甚至都没有拳击比赛项目,王连方开始了他的拓荒之路。 女拳裁判自备服装 “身体累点还好克服,可是没有钱那是大困难啊。”王连芳对于建队时的困难记忆犹新。那个时候没钱是搞女子拳击运动最大的痛苦。由于女子拳击不是奥运会竞赛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也没有专门立项,女子拳击举办赛事就只能是邀请赛,而不能举办锦标赛。在这种情况下,赛事要找到赞助商,几乎让人找不到理由开出口。 在沈阳之后,武汉体院也在七年前开始训练女子拳击手,于是运动员就有了比赛交流的机会,但去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除来回交通费自理外,都必须交纳食宿费。虽然大部分参赛的单位都会为替选手交清这笔钱,但也有很多选手不得不要自己掏钱去参加比赛。 比赛组织方甚至对前来执法的裁判员也有“自带裁判服装”、交通费超标自付的规定,拮据程度可见一斑。最后,比赛冠军的奖金自然谈不上,由于出师无门,冠军只领回一张薄薄的盖了红印章的奖状而已,外人看来一副寒酸相。 另外女子拳击的全国性比赛,虽很具有观赏性,但整个比赛期间只有选手和教练们在为本队加油,当地记者仅对开幕式给予了关注,随后在赛场上就难觅其踪影。 上海冠军脸上有光 经费短缺,只能四处想办法,处处节约……5年过去了,上海体院目前有了52公斤级张琴、60公斤级董程和70公斤级师红宁三个全国女子拳击冠军,而师红宁更是蝉联了70公斤级别的三届全国比赛冠军。 现在上海体院女子拳击队已经有18名队员,其中6名队员成为上体院的正式大学生编制。王连方队内的三个冠军现在都享受学校的吃冠军灶待遇。王连方有声有色地描绘说:“吃了冠军灶后,和体院内其他全国冠军的待遇就一样了,运动员这脸上也有光呀。 现在许多“目的性”很强的人都来报考上海女子拳击队,比如可以藉此上大学,打上全国冠军等等。 目前全国女子拳击运动也开始呈现燎原之势。今年,全国女子拳击的比赛开始有了专项的经费,比赛也开始有了奖杯和奖金,每个运动员还有570元的比赛补助。 花拳秀腿更具观赏性 专业的拳击运动过于野蛮,感觉上它是男人的专利运动,是速度和力量的较量,讲究的是出拳快、狠、准,在这方面男的爆发力明显强于女性。实际上,在“拳感”方面,女选手拥有天生良好的节奏感,所以台上的女拳击手很少像男选手那样,经常出现纠缠在一起“摔跤”镜头,她们经常靠着灵巧的步伐和拳术取胜,有很多智力因素,赛场观赏性好于男子拳击。 王连方向记者透露一个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的秘密:一是出拳速度快,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对手发动进攻;二是有力量,在速度基础上,形成有效打击;三是拳法有变化,兵不厌诈,出拳套路变化多端、虚虚实实,让对手无法摸准;最重要是有很好的节奏感,即“拳感”。 由于女子拳击运动这块土壤目前还非常贫瘠,所以几乎就不存在裁判“黑判”等问题,所以在她面前现在正展现着一条发展坦途。本月16日,王连方将带三名队员前往俄罗斯参加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 我们正真诚期待着女子拳击手的精彩演出! 作者:□晨报记者陈江实习生宋杰(晨报南京9月1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