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都是“超女”--记上海体育学院女子拳击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6:26 新闻晨报 | |||||||||
拳击台就这样突兀地放在房间一角,高大而陈旧,空旷的场馆,10个女孩,根本填塞不满这里的空隙。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勉强填补了整个房间的空白,你无法去想象这里的寂寞和冷清,只是空气中微微飘荡着的汗水味道,强烈刺激着你的某根神经。 这里没有百万美元宝贝,和着那奔放到让人细胞爆炸的音乐,她们只是在和自己PK。
“鼻梁?大不了不要了” 没有《超级女声》的关注,这群自己PK的女孩每天都会在闷热的拳击台上练两个小时,一般连续打6个回合,一回合2分钟,这十几分钟,没有休息。 去的那天天气闷热,但房间里没有空调,头顶的电扇蒙上厚厚的一层灰,想必很长时间没有动过了。一问,原来是怕感冒,教练规定,大家只能每天熬着练习,记者走到拳台边,拿起一副手套往里一探,全是湿的。 女孩子们穿着大大的衣服,上面印着上海体院的标志,脑袋上再绑上泡沫安全带,这就是她们的拳击装备,简陋到牙套都没有。“每次比赛我们都穿这个上场。没有特定的服装,只是十几分钟下来后,从上到下,全都是湿的。” 有报道说,女子拳击运动相比起男子的,更注重进攻,打到鼻梁骨断裂是常有的事,好在这个情况在上海队没有,“女孩子的力气能有多大啊你说,再说了,谁说我们不在乎防守,拳击运动本就是攻守相结合的”。 说到这个,一直向李宇春看齐的董程不乐意了,她从最初的48公斤练到现在的60公斤,对拳击运动的热爱近乎于疯狂,“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鼻梁?!大不了不要了!” “白毛巾?不会扔出去” 女孩子和女孩子“打架”,很多人都是冲着热闹去的,甚至还有少数人带着一种畸形的心态去看待,“带劲”或许就是这个运动在欧美一些国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比赛没有性感成分,女孩子们都穿着宽大的T恤衫,肥肥的拳击裤,穿着这身土到掉渣的装备,女孩子们去过一次港汇广场,主要是推广活动:“那天看我们比赛的人堵住了大街,我们在台上打得特别兴奋!”师红宁是全队的老大,有些排斥女子拳击运动中越来越火爆的性感成分,“我们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只有举局数牌的宝贝穿着比基尼,但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为了我们而来的。” 问女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拳击,从她们嘴中竟然蹦出了一个特别奇怪的字眼———“艺术”。“拳击动作无非三种,勾拳,直拳,摆拳,但这三种拳路能组织出多少的变化?光是这个,我们就能研究半天。很多看不懂女子拳击的人觉得我们就在打架,但这打架的学问,可绝对是深了去的。” 这样的话从一群20岁左右的女孩嘴里说出来让人有些惊喜,更让人钦佩的,是她们的勇气:“我们队伍比赛到现在,没有扔过一次白毛巾。也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站到这个台上了,服输这个词,就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脑子里。” “收入?已经非常满足” 女孩子们的收入是记者“套”出来的,这个数字让人有些晕眩,尽管女子拳击还没有进入职业化,但如此的收入对一个女孩来讲,甚至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她们的确切“薪水”是———180元,三位数,每个月。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还不是薪水,而是体育类学生的津贴,女孩子如果打比赛拿了冠军,无论世界的还是全国的,一年均以奖学金的形式进行奖励,最高金额是2500元。这笔账算下来的话,也就是说,这群女孩就算是一年拿下所有冠军,加上津贴的话,“年薪”是4660元,还不到本科生一年的学费。 1982年出生的师红宁算是这批孩子中的“金领”,每年的奖金几乎都是全额,但这一切对于每年5000元的学费来讲,根本不够。“谁不想把妈妈接来上海,但现在我连自己都养不好,怎么照顾她?” 就在女子拳击训练房的隔壁,是男孩子的地盘,问女孩子们眼馋那边的什么,没想到一开口,并不是高于她们10倍的“薪水”,而是一台饮水机:“今年持续高温的时候,我们这边有不少女孩子倒下了,因为自己带来的水不够,都中暑了。那边随时有水喝,真好。” 听着有些心酸,但更多的是感动,临走的时候,一群女孩子围上来说希望不要像原来那些文章一样,把女子拳击运动描绘成一个特别艰苦的运动,她们依然在清苦中体味着其中的甘甜,“我们都在慢慢好起来,现在出去比赛不用自己掏钱了,学校也一直很支持我们,伙食等等都照顾得非常好”。 拿着每月180元津贴的这群女孩子,说出了两个让依然为自己薪水不平的人永远汗颜的两个字———知足。除了祝福,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作者:晨报记者黄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