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鸿最早为中国争来国际裁判证 曾主哨奥运篮球决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18:48 城市快报 |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见习记者 李冰漪 城市快报 1936年奥运会上,有一位东方人每天在篮球赛场上忙前跑后,人们被他那流利的英语、灵活的眼神和精确的判罚所折服,相互打听他的来历,一位美国人说,“他的名字叫舒
记者从舒鸿裁判的儿子舒昌荣那里了解到他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 “很多人都知道我的父亲是篮球裁判。其实,他还是一位拳击裁判,他也是中国第一批具有国际裁判资格的权威人士。” 我印象中的1936 1936年6月26日中午,一辆满载乘客的邮轮上,很多人围聚在岸边,有的在为家人打理行装,有的人在一旁掉眼泪,有的小孩在甲板上蹦蹦跳跳,有一家四口缓缓走上船,走在前面的男子,身高一米八左右,一身便装。在船舱口的中央社特派员冯有真一眼认出他就是中国篮球著名教练舒鸿,他立即迎了上去,亲热地和他握手,说:“你好,我是特派员冯有真全程报道此次奥运会,我早就听说您的名字,今天终于见面了。” 舒鸿立即回应道:“你的名字我也是早就知晓,哈……” 说着,两个人一同走进船舱,舒鸿拽过身边两个孩子说:“来,快叫冯叔叔。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一个小孩蹦蹦跳跳跑过来,他就是舒昌荣,他当时只有10岁,和姐姐一起来为爸爸送行,他从这个船舱跑到另一个船舱,那时候,教练员都住在二等舱,三个人一间屋子,运动员没有教练员条件好,一般住在三等舱。 将近一个月的行程,大会于1936年8月1日正式开幕,16日结束,参加比赛的是来自49个国家的4066名运动员。中国共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和足球6个大项的比赛,均在预赛中遭淘汰。另外,还派了一个武术表演队和一个体育考察团。这个考察团曾赴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考察。 篮球以往曾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本届虽系首次列入正式比赛,但吸引了21个队参加,1936年8月7日,这是篮球比赛的第一场,第一天共有九场比赛,每个队员都有门票,正面是篮球比赛的时间和地点,反面是各场运动比赛项目的场地和地图,一区为田径赛场、二区为游泳馆…… 8月7-14日进行了预、复、决赛。开赛那天,篮球发明者,美国的詹姆斯·奈史密斯曾出席助兴。经过数十场争夺,最后由美国与加拿大决定第一、二名。篮球决赛本来是德国裁判,但都说德国人的技术水平太差,因为篮球刚刚开始传入欧洲,最后找到已经被淘汰的中国队做裁判,他们认为中国队与双方均无利害冲突。美国队教练杜平提出让父亲做裁判,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史密斯也表示同意,并得到马约翰认可。 1928年,父亲考取裁判资格证书,英语是强项。 我想想……哦,那是1928年的事情,父亲拿到了国际裁判资格证书。在这之前,篮球裁判还没有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当时中国人一直受到“东亚病夫”的侮辱,所以篮球裁判都是外国人的专利,中国人被拒在千里之外。这条不成文的规定深深触动父亲的心,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做裁判,为什么篮球裁判一直都是由外国人垄断呢? 记得当时父亲是中华运动会会长,所以他提出要由中国人做裁判,但没想到得到的答复是中国人体质差,素来有东亚病夫之称,不能做裁判。 具有民族气节的父亲将官司打到美国裁判会上,他从体能到体质进行综合论证,美国人被执著的父亲感动,没有办法,最后决定采用考试的办法优胜劣汰。 当时竞争十分激烈,中国派出4名选手参加,美国派出5名,笔试的时候,那薄薄的试卷上静得只有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面试的时候,4名中国考生发挥出色,一改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从对球的判断力到篮球规则,中国选手熟记于心,让美国官员无可挑剔。几日后,成绩揭晓,四名中国考生都在80分以上,而美国只有一人及格。就这样,父亲拿到了第一批国际裁判资格证书,让美国人瞠目结舌。 1919年父亲进美国春田大学读书,篮球发明人奈史密斯教我父亲打篮球。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父亲在美国春田学校学习体育,父亲优秀的体育基础跟他在国外学习有关系。我父亲的老师是发明篮球的美国老师奈史密斯。1919年父亲进美国春田大学读书,这所大学是篮球的摇篮,篮球发明人奈史密斯就在这所学校任教,并亲自带领校篮球队。父亲在上海读中学时就喜欢篮球,每天要到青年会去打球,进了春田大学后,如鱼得水,奈史密斯很快发现我父亲是个篮球的好苗子,理所应当将他吸收进校篮球队,成了一名篮球运动员。 父亲在学校是体育积极分子,也是学校优秀的运动员。他的个子不高,身材魁梧,皮肤有些黑,但很灵活。父亲在赛场上最灵活,蹿上蹿下的肯定是父亲,父亲的同学说他是场上灵魂,不时调节一下场上气氛,在他的调动下小队特别有活力。而且他英语特别好,发音标准,和美国人对话流利,这些都赢得奈史密斯的赏识。 1925年父亲毕业回国,希望用健身的方式强国强民。他将国外的先进技术打法带到国内,和队员一起切磋篮球的最佳打法。父亲还带回国外的先进设计方案,他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杭州第一个游泳池———之江大学游泳池。1929年杭州举办了西湖博览会后名声大振,原本计划在广州举行的第四届全运会改在杭州举行。可是当时杭州还没有正规的体育场馆,最好的也就是几所大学的篮球场,父亲担起了重任,他负责设计建造运动场馆,负责制定运动会规章,并担任竞赛委员。 在浙江体育学校任教期间,很多学生都要我的父亲做他们的体育老师,父亲记忆力特别好,一次刚刚在他那里上课不久的学生因为身体不好休学了,但是几个月后,当父亲在路上碰到他时还是父亲先喊出他的名字。 父亲是个多面手,做裁判好像当义工。 据了解,当时中国的裁判大多是业余工作。1928年取得第一批国际裁判证的中国裁判共有4个人,乐秀荣是第一个拿到裁判证的人,他是《大陆报》英文版的体育记者,兼职做裁判。其他三个人是蒋湘青、吴帮伟和舒鸿,他们都是体育教师,也是兼职做裁判。在全运会、万国运动会上,都出现过他们的身影。在万国田径赛场上,舒鸿就从事过游泳、篮球、拳击比赛的裁判工作。他眼光犀利、反应敏锐,被公认为出色的裁判员。由于裁判多是义务工作,所以报酬很少,据舒昌荣介绍,他的父亲并不依靠这个为生。 我的家里珍藏着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裁判证,材质是铜的,上面有柏林戈登堡大门,即凯旋门,裁判证上有不同颜色的绸带。 父亲一生热爱体育,他教授的体育项目包括田径、足球、体操、拳击等等,记得1961年成立浙江体育学院,其中的运动系就是培养专职体育运动员的地方。父亲为了指导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经常让我跟着他,用相机拍摄学生的动作,印出来后,一张张地分析动作的优劣。我从小被父亲这种敬业精神所感染,我也很喜欢体育,这大概是遗传吧,他对我们要求很严,不会因为他是全国知名的裁判而放纵对我们的要求,父亲更多的时间在为体育场馆建设所努力。 篮球决赛 雨中神哨 1936年8月14日上午,比赛在露天红泥球场进行,当天正巧碰上下大雨。舒鸿身着白毛衣、白长裤,非常精神。场地泥泞不堪,每一个运动员顶着大雨打比赛。美加两队实力相当,前半时双方均采用人盯人战术,美国人身材高大威猛,加拿大人也不甘示弱,加拿大人虽然身材略显矮小,但速度快。美国以快攻式的打法而著称,开始加拿大势头要高于美国,运动员相互呐喊助威,先声夺人,连胜两球。上半时,美国开始转变打法,改为联防,以逸待劳。终场快结束时突然加快速度,这时候,看台上的观众已经难分传球当中的小细节,舒鸿裁判却目不转睛,虽然雨帘在眼前使视线变得模糊,中途,加拿大10号选手抢篮板球的时候故意推人,因为很多队员拥挤在一起,什么都看不清。“嘟……”一声哨声,场外队员莫名其妙,随着舒鸿裁判流利的英语:“Break into……”球迷终于明白了,发出“哦……”声音,鼓掌钦佩舒鸿的好眼力。这些都被他的老师詹姆斯·奈史密斯看在眼中,不住地点头。最终,美国以19:8夺得奥运会篮球赛首枚金牌。 舒昌荣记得父亲说过,当时,上海各家报纸像《申报》、《大公报》,都详细报道了他在奥运会上执法篮球决赛的消息,一时间,大家都在谈论舒鸿这个名字。他回来时,浙大师生到车站去迎接,竺可桢校长为他举行盛大的庆功会,全校师生都来参加,听了父亲的演讲,师生们更是激动,齐声高喊“舒鸿Ra!Ra!Ra!”(加油的意思)。 除了篮球需要舒鸿做裁判,拳击比赛有几场也由舒鸿担任裁判。舒昌荣告诉记者,我问过父亲当年为什么有勇气接下这个工作,父亲骄傲地说:“我的身高占据优势,他们欧洲人个子虽然高,我和他们有视觉差,视觉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所以在我身上几乎没有漏判的可能。他们传球速度再快也躲不过我的火眼金睛。” “父亲很少炫耀自己在1936年奥运会上还是拳击裁判。当年,他每天下午做篮球裁判,晚上还要去拳击场,他是队里的大忙人。” |